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1553
32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郑显怀 邓良渠 赵顺录

    单位:郑显怀 邓良渠(渠县中医院,渠县 635300);赵顺录(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关键词: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242文章编号:1005-3697(1999)02-0060-02 中图分类号:R89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对全县1994~1998年间,交通事故死亡320例进行分析发现。

    致死损伤部位坐次为:颅脑199例(62%),胸部38例(11.8%),腹部36例11.3%),多发伤24例(7.5%),溺死21例(6.5%),感染2例(0.6%),见表1。

    讨论:交通事故致人体损伤其机制十分复杂,可因不同情况造成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造成致死性损伤。本组因交通事故发生的致死性损伤主要表现为钝性伤(溺死者例外)其损伤特征为创面大,创缘不整齐,常伴有大面积表皮剥离和出血。严重者可有皮肉撕裂和挫灭现象。创腔内常有组织间桥。创底高低不平,创面常有泥砂、杂草、衣服碎片、毛发等污染物。由于车体铁片或玻璃碎块的损伤,也可以有锐器伤的特征。表1 主要损伤部位分布 损伤部位

    颅 脑

    胸 部

    腹 部

    四肢

    骨折

    脊柱

    骨盆

    会阴

    溺死

    开放型

    闭合型

    心

    肺

    肋骨

    肝

    脾

    肠

    肾

    例数

    36

    163

    18

    72

    86

    44

    56

    13

    6

    78

    14

    16

    13

    21

    (%)

    11.3

    50.9

    5.6

    22.5

    26.8

    13.7

    17.5

    4

    1.8

    24.3

    4.3

    5

    4

    6.5

    本组多处损伤253例,占79%。其中颅脑损伤199例,胸、腹、骨盆等组损伤次之,占死亡因素的二位。本组死因结果与国内报道一致[2,3]。四肢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会阴损伤等虽多为非致命性损伤,但因合并失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及并发症亦是死亡的第三位。

    交通事故损伤具有突发性和快速性,严重创伤面积广泛而严重,从而造成了救治上的困难。同时,交通事故发生在远离医院的公路上,重、特大事故死伤者可达数十人,由于交通不便,伤员运送延误,缺乏现场急救措施,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送医院抢救67例,住院时间最长124h,平均住院时间约3h,大部份伤者入院不久即死亡;多发性损伤伴失血创伤性休克24例,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本组死亡者中15岁以下的儿童86例,平均年龄6.15岁,占死亡总例数的26.8%,提示社会及家长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和安全教育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加强交通事故伤的研究.创伤杂志,1990;6(1):1

    2 罗俊毅,李生彦,何素琴.南充市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5;(22)增刊:121

    3 李生彦,等.608例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回顾性研究.中国法医学杂志,1997;12(3):169

    (收稿日期:1999-03-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