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1897
口腔粘性放线菌菌毛的初步制备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关为群 刘正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福州 350001)

    关键词:粘性放线菌;菌毛超声震荡;透射电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990244 口腔粘性放线菌是口腔常见病牙周病、根面龋、放线菌病的重要病源之一,80年代起对其胞壁的成分观察研究证实,粘放菌的致病力与表面菌毛的有无、菌毛的类型密切相关[1~3]。但究竟是菌毛的哪些分子结构在发挥作用至今尚不清楚,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较为纯净的菌毛。本研究针对该难题进行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菌的选择 国际标准参考株T14v(表面含大量的Ⅰ、Ⅱ型菌毛)和其突变株147菌(表面不含任何菌毛)由上海市口腔研究所提供;上述菌株经形态、染色、生化鉴定后纳入实验菌株。
, 百拇医药
    1.2 细菌的培养和收集 将粘性放线菌T14v和147菌接种在含0.25%葡萄糖的TSB培养基中,微需氧条件下,37℃培养48h,离心30min(3000r/min,4℃),收集细菌,用4℃生理盐水振荡洗涤2次后,再用无菌蒸馏水洗涤一次,收集沉淀细菌。

    1.3 细菌菌毛的制备及观察 按每4g细菌中加入0.01mol/L磷酸缓冲液100ml(pH 7.0)将细菌制备成悬浊液,取8个玻璃杯,4个分别装入T14v悬浊液,另4个装入147菌悬浊液,每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玻璃珠。每种菌株分别利用超声震荡器高速头全速震荡4,5,6,7min,整个过程均用冰浴使之保持在4℃状态下,用少量的水洗净玻璃珠,提取液和洗净液合并收集。

    1.4 简易正染法 各取不同时间超声震荡后的不同细菌悬液一滴于铜网上,静置数分种,滤纸略吸干,加1滴1%醋酸铀染料,静置1~2min,用滤纸充分吸干,所有制片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4]
, http://www.100md.com
    1.5 菌毛的收集 将超声后的菌悬浊液4℃下离心20min(10000r/min)收集上清液,将含菌毛的上清液在不断搅拌下用0.015μm的硝酸纤维膜进行过滤。过滤液在10000r/min下再次离心以去除污染的细胞碎片和细菌。收集上清液,取1滴上清液电镜下观察,其余的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硫酸铵使之最终浓度为33%,收集沉淀物[5]。取微量收集物电镜下观察。

    2 结 果

    粘性放线菌T14v在微需氧条件下培养48h时镜下见菌体周边含有大量的长短不一的菌毛(图1),而147菌则周边光滑,未见菌毛。T14v菌经超声震荡4min后电镜下观察,可见T14v周边菌毛数量较未震荡前减少且菌毛长度有所缩短,但胞壁完整性尚存在,147菌亦未见破裂等改变;超声震荡5min时,T14v周边菌毛数量明显减少,许多胞壁上残存的菌毛长度较上一组更加缩短,T14v菌和147菌胞壁完整性仍存在(图2);超声震荡6min,T14v菌残余的周边菌毛数量和长度没有明显改变,但T14v菌和147菌均出现部分菌体胞壁完整性发生破坏;超声震荡7min,大多数菌体完整性受到破坏,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胞壁碎片。
, 百拇医药
    图1 粘性放线菌T14v培养48h时菌体菌毛

    简易醋酸铀染色 ×40000

    图2 粘性放线菌T14v培养48h经超声震荡5min后菌体菌毛

    简易醋酸铀染色 ×40000

    将超声后的菌悬浊液离心后,上清液在电镜下观察均为长短不一的菌毛,但镜下菌毛密度较稀;经二次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处理后,电镜下观察菌毛密度增高。

    3 讨 论

    细菌致病的第一步是细菌的粘附,细菌粘附并定殖于组织器官是致病菌引发疾病的重要开端,粘性放线菌亦如此。大量研究现已证实粘性放线菌表面菌毛分为Ⅰ、Ⅱ型,Ⅰ型调节细菌吸附于牙齿硬组织表面,参与牙菌斑形成的早期阶段,Ⅱ型菌毛则主要调节粘性放线菌与后继菌之间的共凝集反应,参与牙菌斑形成的成熟阶段。因此有效地对菌毛进行分离纯化,分析不同型菌菌毛化学成分的差别,对进一步揭示其致病机制至关重要。
, 百拇医药
    本研究选用同一口腔原型株T14v及其突变株147菌,在分组情况下,采用超声震荡法加简易醋酸铀染色电镜观察,在电镜下直接观察如何有效地获得菌毛又不损伤细菌胞壁,导致其破裂。通过几组对照分析,认为高速超声震荡5min对口腔粘性放线菌表面菌毛大部分能分离而又不至于破坏胞壁,而超过5min则产生胞壁破坏,导致胞内容物的溢出,将对以后的成分分析产生影响。以往判断胞壁是否破裂往往采用半胱氨酸-硫酸法通过检测核苷酸的呈色反应来加以鉴定,设备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时间较长[5]。简易醋酸铀染色观察法则操作简便,快捷,值得借鉴。菌毛制备后仍须进一步的纯化,本研究通过硝酸纤维滤膜和硫酸铵盐析法,对其初步纯化,在电镜下得到证实,当然仍需电泳、离子交换柱过滤等进一步纯化处理,并深入其化学成分的分析才能揭示其致病性;同时也可利用纯化的菌毛制备菌毛疫苗,这对口腔疾病的防治也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Wheeler TT,Clark WB.Fibril-mediated adherence of actinomyces viscosus to saliva-treated hydroxyapatite.Infect Immun,1980;28:577
, 百拇医药
    2 Cisar JO,Vatter AE,Clark WB.et al.Mutants of actinomyces viscosus T14v lacking type 1,type 2 or both types of fimbriae.Infect Immun,1988;56:2984

    3 关为群,刘 正.粘性放线菌T14v突变株粘附机制的探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329

    4 关为群,刘 正.口腔粘性放线菌菌毛的电镜下观察.口腔医学纵横,1995;11:73

    5 贾文祥,杜 艳,尹致英,等.霍乱弧菌0139的培养及其菌毛提取.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8;18:335

    (收稿:1998-12-15 修回:1999-03-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