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药》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31544
内外并治低位肛痈71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2期
     作者:卢业轩 谢国良 林峰 钟锋

    单位:卢业轩 谢国良 林峰 钟锋 北海市中医院536000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新建路1号

    关键词:肛痈;肛痈饮;金黄膏;小升丹;内外并治

    广西中医药/990204 肛痈系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现代把其发生于肛提肌以下间隙者,称为低位肛痈〔1〕。因其容易复发,易遗留肛漏,故治疗颇为棘手。1987年3月~1998年10月,笔者对住院的71例低位肛痈进行内外并治,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71例患者均参照《实用中医外科学*肛门周围痈疽篇》的诊断标准〔2〕诊断。其中男58例,女1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6岁,平均35.6岁;病程3~5天20例,6~8天35例,9~12天16例;体温37℃以下27例,37.1~38℃18例,38.1℃~39℃20例,39℃以上6例;WBC正常者31例,(10.2~14.9)×109/L 33例,15.0×109/L以上7例;属肛周皮下脓肿44例,其中未成脓者13例,成脓者31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7例,其中未成脓者6例,成脓者21例;用窥肛器及球头探针在直视下查找到原发感染肛窦(内口)的65例,找不到的6例。本组病例就诊时局部有表现为实证,有表现为虚证,亦有已成脓者。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 自拟肛痈饮由《外科真诠》的五神汤合黄连解毒汤化裁而成,药物:

    金银花 20g 黄 柏 15g 土茯苓 30g

    当 归 10g 山栀子 15g 紫花地丁 15g

    生甘草 6g 蒲公英 20g 牛 膝 10g

    牡丹皮 15g 车前子 15g

    每天1剂(儿童取1/2~1/3的剂量),水煎2次取液混合,分2次温服。

    加减:发热恶寒加防风10g,白芷10g;高热不退加黄芩15g,知母15g.其中体温39℃以上,WBC 15.0×109/L以上者加用常规量的氨卡青霉素及庆大霉素;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火麻仁15g;痈块坚硬去车前子,加桃仁5g,乳香10g,没药10g;成脓期去车前子,加穿山甲15g,皂角刺9g;气虚乏力加黄芪15g,党参15g;阴虚潮热去车前子,重用生甘草,加生地黄20g,知母15g,地骨皮15g;脾虚便溏加白术15g,白扁豆10g.
, 百拇医药
    2.2 外治 初起实证局部红肿热痛敷《医宗金鉴》的金黄膏;虚证局部红热不显,漫肿闷痛敷本院的光疥膏(方由黄芩、黄连、火麻仁、蜈蚣等组成)。成脓即按常规操作予切开排脓引流〔3〕。其中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在骶管麻醉下距肛门3cm稍靠后处作弧形切开;肛周皮下脓肿作放射状切开,直切至齿线处把感染的肛窦也切开。此后每天按常规换药〔3〕,冲洗脓腔,选用八二丹、九一丹、生肌散掺于凡士林纱布条上引流至疡腔愈合。最后用象皮生肌膏长皮收口〔4〕。若脓肿切开后,疡腔周围仍结块疼痛者,可于切口的周围敷光疥膏或金黄膏。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及体征(包括原发感染灶——肛窦炎的症、征)均消失,伤口愈合。好转: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经6~29天的治疗,71例中治愈69例,治愈率97.2%,平均治愈天数16.5天。好转2例(均因故而于第10天出院),好转率2.8%.其中未成脓者痈块消散而愈18例,痈块缩小3/4好转1例,平均疗程13.4天,成脓者经切开脓肿及感染肛窦引流而愈者31例,平均疗程17.2天;只切开脓肿引流而愈者20例,好转自动出院1例,平均疗程17.7天。肛周皮下脓肿痊愈43例,好转1例,平均疗程15.9天;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痊愈26例,好转1例,疗程平均17.2天。对所治愈的病例均进行了随访,其中30例1年内、38例半年内、1例4个月内均未见复发或发生肛瘘。

    4 讨论与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肛痈大多因肛窦、肛腺先后感染、化脓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而引起。低位肛痈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及括约肌间隙脓肿,但后者少见,其间笔者所治的9例首诊时已成肛瘘,故不归于本文总结报告。本组的两种类型肛痈,与其他肛痈一样,因人体正气盛衰的不同而有虚实之分。但总因湿热下注,火毒蕴结,经络阻隔,瘀血凝滞,热胜肉腐酿脓而成。其一旦生成,多数不易消退,成脓穿溃之后,脓水淋漓,经久不止,均能遗成肛瘘,或虽敛而易于复发,虚证日后易成痨瘵〔2〕。因此,如何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及后遗肛瘘,值得探讨。陈其华〔5〕切开脓肿引流的同时,兼用清热解毒中药低压灌肠之法可取,但所治58例中,仍有2例遗成肛瘘。我们认为,肛瘘之治,只要不失时机,内外结合,初起“速消”,中期“早切透引”,后期“缓收”。使其痈块者消,脓毒者净,原发及继发病灶炎症消退,组织修复,病则根治。初起之时,患处湿热火毒刚聚,血滞而未凝;原发炎灶壁的组织未纤维化,灶腔易修复。故最宜消法,但应攻邪务尽,祛邪从速。拟清热解毒、和营除湿之法内治,配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膏药外敷,一方面可消除内部的湿热火毒,使原发的肛窦、肛腺炎症消退,病灶修复。另一方面可使痈块消散。本方乃遵此而设,其中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黄柏、山栀子清热泻火燥湿;牛膝、当归、牡丹皮活血和营、引药到达病所;土茯苓、车前子解毒除湿;生甘草解毒和味。诸药合用,切中肛痈的病因病机,故可收效。但应尽早用药,用足药量,若能耐受者,每天可服上方2剂;外敷膏药宜厚、宜超过病灶3~5cm.疗程至痈块完全消散及原发感染灶的炎症(征)和内口消失为止。痈至中期(实证5~7天,虚证10~20天),热胜肉腐而成脓。鉴于患处接近肛肠,周围组织又疏松,故一旦证实其有脓,则应及早切开,不必等“熟”,以免脓毒四溢,蚀肠成瘘。脓肿切开后,要把疡腔中脓腐洗净,提脓祛腐的小升丹引流条要插到底部,患者也要常换体位,使切口处于最低处,以利于彻底引流。内治原方去利湿之品,加用透脓之味,使整个患部的脓毒、湿热经脓腔、切口外透。若体虚者,宜加“补托”,益气可加强“透”的动力,补阴可增加“透”的源泉。此期一“透”一“引”,互相配合,既可把切开部的脓水引尽,又能将未切开的原发灶之毒邪引出。疗程以溃疡泌液转如鸡蛋清般明净为限。但对于没有切开感染肛窦的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直至原发灶处肿痛、压痛消失,内口愈合或渗液明净为止。后期为生肌收口期。内治应减少祛邪之品,适当加入健脾生肌、滋阴养血之味,若体虚明显时,应改用托里生肌之法。外治把生肌散凡士林纱布条置入疡腔底部,并逐渐缩短收浅,促使新肌从腔底长起长满。排除遗留“死腔”后,方可使用象皮生肌膏长皮收口。此期的关键是由深出浅,循序缓收,防止假性愈合。至于没有切开肛窦引流的病例,切开其继发脓腔后,其原发灶区已变为内外相通而利于引流,加上中期的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其脓毒得泄,得净,阻止了炎症的蔓延及灶(管)壁的增厚、硬化,再经此期的生肌,可使灶(管)腔填充修复,达到治本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3.

    [2] 顾伯华,顾伯康,许履和,等.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35~336.

    [3] 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74~276.

    [4] 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8.323.

    [5] 陈其华.切开加灌肠治疗肛周脓肿58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6(2):31.

    (1999-01-05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