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33278
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与科技创新
http://www.100md.com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吕有勇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北京市肿瘤研究所; 北京市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00034

    关键词:实验室/组织和管理;研究人员;研究设计;研究方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33

    Subject headings laboratories/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design;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personnel

    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基本要素,科学管理是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系统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科技创新来源于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科技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实现科技创新,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实验室是这个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 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现代科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 http://www.100md.com
    我国的科学研究已开始走向世界,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基础研究要争原始创新、应用研究和技术要争知识产权. 而我们面临的却是科研条件差,学术环境不好、人际关系不能适应现代科研工作的要求,人才断层造成高水平科研人才缺乏的现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们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即原始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深入探讨. 根据我们在国内外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亲身体验和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我国在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何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使科学工作者能够按照科学规律,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规律,求知、求真理,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者的科学训练和培养,业务知识和工作态度. 这集中反映了要人尽其才. 在一个实验室从学术带头人到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如何使大家都能够人尽其才这是实验室科学管理的关键问题.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工作者不能人尽其才. 主要表现在人员的职责不清,关系不明. 如一位课题组长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与学术无关的杂事,而这种状况多由管理方面的决策或管理方法不当造成的. 研究课题的负责人不能一心一意做学问,也就不会有创新的科研成果. 实验室是完整科学研究体系中的细胞,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发展和获得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催化剂. 这个以往忽视了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百拇医药
    2 我国实验室管理中的问题与误区

    2.1 忽视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 科学研究是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归纳思索、创想求解、求原理、创理论. 在我们的传统中,偏重实用,因此我国多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原因是我们还缺乏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

    科学研究的体系是指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和运作的方式,人们会说,这些我们已有了,但是我们要看有了研究所,有了设备,有了图书资料,有了研究经费,有人做事,是否等于有了科学. 回答应是否定的,有研究所不等于有科学,目前我国的多数研究院所与大学分离,而导致教育和科学研究脱节,这也是我国科学研究缺少原始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 因为教育是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科学的教学体系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人才.

    2.2 注重设备的购置而忽视有效使用,注重行政管理而忽视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国传统的习惯是组建实验室或研究所,购置大型设备,讲究搭架子、上规模. 但研究室建立以后如何有效运行,却重视不够,研究的更少. 突出的问题是行政管理上注重过程的管理、检查和汇报,而缺乏如何准确地判断一个研究所或实验室工作优劣的科学方法和规则. 管理部门掌握的资料往往是下面按照上面的要求汇报的,这套做法用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也许是可行的,但用到今天,尤其是科学研究的管理中是不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规律,也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 而且可能是一种致命的做法. 如我们有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或重大发明可以得到行政部门的鉴定或验收,但不能得到科学界的承认. 在报刊上随时可见是国际首创或重大突破的新闻,但实际上却是普通的研究报告. 因此,现行的科研体制和管理方法不能促使我国科学的快速发展,甚至有可能影响科学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对过程的管理向目标和责任管理方面转变. 这样才有可能促进我国科学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2.3 重视科研人员的职称、学历而忽视素质和才干 从事科学研究,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社会各界谈论的多,但何为人才,知者并不多见. 我们有许多的科研机构,也有成千上万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近二十年来,也有了庞大的博士、硕士队伍. 在我国有教授、副教授级头衔的人数也在世界排名的前列,但是人多不代表人才,学术头衔也不代表人才,他们只代表受过什么阶段的训练或承担的工作职责. 真正的科学人才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成长起来,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广博的科学知识、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承担、组织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并能够把握时机,发现或提出新观点和新思想. 简单的话说应是聪明、勤奋和具有创造性. 应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和“众里寻她千百度,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的思想境界. 具有这样素质和思想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出科学.

    另一方面,人才应指不同层次上的专门人才,如从事科学研究要有受过基础科学研究培训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精通本专业的学识,而且要了解国际间科学发展的趋势,能够带领一组人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活动. 我们需要有高超技术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科学如果只有题目的设计而没有漂亮的实验结果也是无用的. 我们还需要组织管理方面的人才,如组织一个系或研究所,大家都知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的道理. 如果在上面的人不是最优秀的人才,下面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如何能发挥其优秀的才能.
, 百拇医药
    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制度缺乏一步步升迁的系统和结构,在人员培养上缺少真正的了解,做到知人善任;培育科学人才不是靠新闻宣传就可以实现的,不是几个工程和计划就可以实现的,更不是直接从讲师或助研提升几位教授和研究员,或选拔几位年龄小的人做研究室主任或研究所所长就是有了人才.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各个层次上都要有人才,特别要注重讲师一级人才的选拔、任用和在各方面的关心. 这一层次上的人才应该是最有创造力和发展前景,如果有这样一些具有相应的知识水平、见解、毅力和担当年轻科学人才组成的庞大群体,我国的科学就会自然与国际科学界融为一体,而且会形成后浪推前浪的良好局面. 如何建立这样的培养人才的体系应是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2.4 注重选题的意义,而忽视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是一个实验室的生命,在一个实验室中没有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没有相对一致的学术观点,这个实验室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我们常常看到国外一个好的实验室不论换了多少代人或实验室主任,但研究工作的大方向基本保持不变,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在不断更新. 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是建立在几代人努力的基础上. 另外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也是从揭示事物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需要而出发.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巴斯德是位化学家,但就是他用显微镜第一次观察了细菌,以后创立了免疫学. 而我们现行的研究院、所制,专业分工过细,如有人提出,在科学院应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生命科学问题,但就有人会提出下面的问题,科学院的人研究医学问题,而医科院和医学院的人干什么. 在技术研究专业方面分工是必要的,但在科学研究方面这样的分工和观念可能是有害无益的.
, 百拇医药
    另一方面我们在选择课题上缺少科学性,选择研究课题不是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研究条件、及能够达到的目标从事研究工作. 而是表现出肤浅、浮面,具体表现是赶时髦,对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不求甚解,这样的实验研究如何能够获得创新性的成果. 还有说到要创新,就要购买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不想有些实验室连最基本的实验技术都做不好,连阳性、阴性的结果都不能分辨,何谈能有新的发现,从而造成多数研究只是重复了人家的工作或验证了人家的研究是对的. 一个课题组或一个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应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成果,这一标志性成果应能够经得起社会实践和时间的考验,应该成为科研管理部门评价研究机构的标准.

    另一方面只注重选题的意义,但忽视了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同时造成题目立的越新、水平越高,最后结果越糟的局面. 因为科学技术是有继承性的,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深入. 我们有许多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总是从头开始,这样反反复复,很难将研究工作深入,更说不上会有原始创新. 还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除了科学家的兴趣要和国家目标结合外,还要以我们科学技术能够达到的水平为基础. 对一个实验室来说,要重视实验研究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这样,经过不断的努力会逐步提高我们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 http://www.100md.com
    3 科研环境的优化

    今天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上不是没有钱,问题是拿多少钱来支持科学研究,这是战略眼光问题. 也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买不起必要的研究设备,关键的问题是科研的环境不够好. 说到环境,大家都会想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比国外发达国家差太多,但我们也看到,这两个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逐步改善,政府、行政部门也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条件都不能保障,何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我们有许多研究机构,有各方面的研究人员,但是我们科研工作的社会保障的诸多问题却没有人去考虑,别说深入研究了. 举最普通的一个事例,我们见到国外的机构或研究所都是下班后保洁人员来清扫卫生,清早上班后人们在干干净净的环境中马上投入工作,而在我们国家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是早晨上班后打扫卫生,而且大都是由专业人员来做. 这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事,但多少年来没有人认真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在国际上有谁会承认一个连清扫卫生都做不好的研究所或实验室能作出创新的科学成果.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在我国科研机构中并不乐观. 有设备、有钱、有人做事不等于有学术研究,良好的学术环境是优秀科学家的摇篮. 按照科学规律,优秀科学家的产生和重要的科学发现大多数是因其所处的学术环境而定. 学术风气的形成是靠科学家群体日积月累培育出来的,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因此,不要以为有了钱或经济发展了,就能有好的学术环境. 改善当前我国学术环境恶化的局面,是全体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说到人际环境,我们知道科学上的主要发现都是靠科研人员亲密无间的合作实现的. 因此人际关系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我国目前的科研机构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是阻碍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有许多从国外回来的留学人员因人际关系难以处理导致乘兴而回,扫兴而走的局面. 这一点应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 我们不仅要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且要为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提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特别需要有科学素养并能够理解科学家的高级管理人才.
, http://www.100md.com
    4 没有科学管理就不可能有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指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学研究已由从以个体为单位进入以研究群体为单位进行运作的时代,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合作发展,研究人员也由比较固定开始流动. 因此现代的研究所、实验室从建筑、仪器设备、试剂和日常消耗品的准备,大都是以一个研究群体为单位考虑的. 因此对实验室或研究组的负责人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一个研究群体,如何充分发挥人、财、物的集成优势,这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我国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包括研究生培养,都没有这样的授课内容,很多人不明白如何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实验室,多数人是靠专业技术员去管理实验室,帮助研究人员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导致这些人整天围着课题负责人或实验室主任的事务工作转圈子的局面. 在实验研究中应是根据实验结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我们目前的实验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象工厂做产品一样设计一个实验流程,事情做完了写文章而已. 从而造成我国科学研究论文数量多质量差的局面.
, 百拇医药
    今天我们面临的科学问题是多学科、多方位的综合问题,因此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多来自多学科的合作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研究人员流动性加强给科研工作带来了活力,但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面对许多新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实验室的科学、规范的管理,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5 科技创新与必然中偶然的关系

    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有许多应来自“偶然事件”,但是这些偶然的发现是以日积月累的资料为基础的,它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方法,探索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我们还没有想到的,没有预见到的规律,这就是重要的科学发现. 因此我们应倡导一种风气和建立一种学术环境.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客观的观察、分析事物,而且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还要采用逻辑的方法去探索和揭示事物的规律. 这样我们不仅在技术上会有更多的发明,而且在科学上会有重大的发现.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吕有勇,男,1954-03-29生,内蒙古临河市人,汉族. 1977年内蒙古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2年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86/1991年留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表论文50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9项.

    通讯作者 吕有勇,100034,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Tel. +86.10.66163061, Fax. +86*10*6617-5832

    E-mail. yongylu@public. bta. net. cn

    收稿日期 1998-07-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