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老年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39794
3根针骨水泥锚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http://www.100md.com 《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翟饶生 王建业 罗振东 白书阁 翟锦彪

    单位:翟饶生 王建业 罗振东(佳木斯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佳木斯 154002);白书阁(佳木斯医学院老年学研究室);翟锦彪(鹤岗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水泥锚固;3根针;老年人

    990219 摘 要 目的 旨在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寻求疗效好、易推广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方法 应用3根针骨水泥外锚固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结果 采用骨水泥外锚固后使3根针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结构,固定确实,患者可早期行功能练习。结论 此法易掌握,骨折愈合快,克服了以往3根针内固定存在的缺点,具有实用价值。

    股骨颈是老年人经常发生骨折的部位。股骨颈主要由松质骨组成,皮质骨仅占很薄的一层。松质骨骨小梁所构成的拱桥结构又呈卵圆形和狭长卵圆形,使股骨颈在力学强度上存在一个弱点〔1〕。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又可进一步削弱股骨颈部骨小梁的强度,是诱发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原因,只需很小的扭转力就可引起骨折。由于患者年龄大,体质差,故不适宜行复杂的手术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我们从1986年开始应用3根针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此方法还存在着一些缺点。针对存在的缺点,我们改进了治疗方法,应用3根针内固定骨水泥外锚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及冠心病。年龄60~81岁,平均68.4岁。头下型2例,经颈骨折16例,基底骨折22例,一般不需住院。

    1.2 手术方法

    1.2.1 3根针选取 选用市售普通Steinmann针(S针)。

    1.2.2 方法 一般采用局麻,手法复位。在X线监视下复位满意后,在距大粗隆下缘2~3cm处与股骨颈轴线平行打入第1、2枚S针,两进针点相距1.5~2.0cm。在距大粗隆下缘4~6cm处“强斜”打入第3枚S针,尽量与股骨距轴线平行。将皮肤外3根针尾“强行”交叉,在交叉点处用骨水泥锚固(图1、图2)。术后卧床,患肢腿套持续牵引6w。术后3~4d疼痛减轻后即可在床上坐起行适当的功能练习。术后6w拆除牵引带针行适当的功能练习。术后12w摄片骨折愈合即可拔针。患肢负重约需4~6个月后为宜。
, 百拇医药
    图1 改进后3根针内固定方法 图2 股骨颈骨折3根针内固定水泥锚固术后

    1.3 临床疗效 本组病例随访1~3年。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36例,2例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不良。2例头下型骨折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本组病例优良率为90%。

    2 讨 论

    人体髋关节的受力是非常复杂的,它是一种复合载荷作用于股骨头上,因此在股骨颈部断面上所作用的力是压、弯、剪切力的复合力〔2〕。Kummer(1966)提出了人体股骨上端三维桁架模型。股骨颈骨折后这一桁架结构遭到了破坏。以往我们应用3根针内固定来重建这种结构(图3)。因大粗隆下方股骨干外侧骨皮质薄,向下逐渐增厚,所以股骨颈骨折后3根针内固定所处的部位与固定强度有关。第1、2枚针尾端正在大粗隆下股骨干皮质最薄弱处,骨质对针的锚固作用较差;另一方面,由于3根针不能形成一体,在骨骼内分别承受应力作用,所以这2枚针容易松动,退至皮下,甚至可游入腹腔引起并发症〔3〕。另外,针尾在股外侧软组织中形成囊肿样病变,髋关节活动时产生疼痛影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百拇医药
    图3 以往3根针内固定方法

    为了解决以往3根针内固定产生的这些问题,我们改进了3根针固定的方法,采用3根针内固定骨水泥外锚固,使其形成一个较坚强的整体结构,恢复了股骨上端的桁架结构。3根针尾“强行”交叉后,使内固定的3根针具有一定的弹性张力,不仅对骨折两端有一定的加压作用,而且3根针也不容易松动和脱落。我们认为本方法较以往的3根针内固定方法更科学,更方便可靠。老年患者由于早期穿针固定可以尽早活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确实可行、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简介:翟饶生,男,副主任医师,硕士

    4 参考文献

    1 柴本甫,汤雪明,周伟仁.股骨上端骨小梁拱桥结构的临床及生物力学意义,中华外科杂志,1993;31:308

    2 冯元桢.生物力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46

    3 焉树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钢针游入腹腔9年后肠梗阻.中华骨科杂志,1993;13:55

    〔1998-04-27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