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40380
中耳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徐福杰 卢爱君

    单位:昌邑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中耳炎;伴渗出液;中耳吹张法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中耳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中耳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134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泌性中耳炎98例中男66例、88耳,女32例、46耳,6~62岁,病史15d~10年。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耳闷耳胀,低音调耳鸣,自鸣音增强,头位变动时部分患者耳内有流水感。耳镜检查见鼓膜内陷、混浊,41耳见鼓室液平面。本组病例中有鼻部慢性阻塞性疾病者先治愈鼻腔疾病。未包括失访者。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1.2.1 治疗方法 用1%呋麻液收敛鼻腔粘膜清洁鼻腔及鼻咽部后,用Politzer′s法进行中耳吹张,即用Politzer的橄榄球紧塞于一侧鼻孔,左手拇指或食指紧压另一侧鼻翼,嘱患者在闭口吞咽的同时,加压气体进入鼻腔,以通过听诊管听到声音证实,每次治疗后行耳镜检查,手术前后各做一次纯音测听。22耳通过听诊管不能听到声音,改用1%呋麻液加1%丁卡因麻醉鼻腔及鼻咽部,用咽鼓管导管找到咽鼓管开口,头向患侧倾斜,经咽鼓管导管注入1%呋麻液1ml和地塞米松5mg,5min后再用Politzer′s法进行中耳吹张,仍有7耳通过听诊管听不到声音,隔1~2d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疗程,同时用1%呋麻液滴鼻,对疑有上呼吸道感染者服用抗生素。

    1.2.2 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后耳聋、耳鸣、耳闷消失,耳镜检查鼓膜正常,纯音测听气导恢复到25dB以上,1年内无复发。有效:治疗时能通过听诊管听到声音证实,治疗后耳鸣、耳闷、耳聋消失或减轻;耳镜检查鼓膜正常,纯音测听气导恢复到25dB以上或较治疗前提高30dB以上。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本组88例、127耳经反复吹张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多数患者经3~10次治疗后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治疗后听力平均提高38dB,治疗后随访1年治愈92耳,占68.66%,有效35耳,占26.12%,无效7耳,占5.22%。发病时间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发病时间与疗效比较(n)

    发病时间

    (t/d)

    治愈

    有效

    未愈

    合计

    治愈率
, http://www.100md.com
    %

    总有效率

    %

    1~

    31~

    61~

    ≥91

    合计

    68

    16

    6

    2

    92

    4
, 百拇医药
    10

    13

    8

    35

    1

    1

    2

    3

    7

    73

    27

    21

    13

    134
, 百拇医药
    93.15

    59.26

    28.57

    15.38

    68.66

    98.63

    96.30

    90.48

    76.92

    94.78

    P<0.01

    3 讨 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反应等致中耳粘膜浆液分泌过多和粘稠,妨碍中耳和咽鼓管粘液纤毛传输功能形成浆液性中耳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重要的是建立中耳长期有效的通气〔1〕,但因中耳吹张作用效应短暂,故需反复多次吹张。本组资料显示每隔1~2d中耳吹张1次,治疗3~10次,总体治愈率可达68.66%,吹张后暂时有效为26.12%,总有效率为94.78%。
, http://www.100md.com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机能障碍多是非器质性阻塞〔2〕,峡部阻塞较常见,主要是少量渗出液所致,通过中耳吹张的办法很易解决,只要不再发生阻塞,听力就会恢复正常。由表1可见,本组病例中发病时间短者, 治愈率高。反复吹张无改善的7耳系因病史较长,长期炎症刺激,中耳或咽鼓管可能发生器质性改变,中耳腔分泌物长时间存留经吸收水份变得粘稠,中耳吹张有阻力。阻力大者吹张成功后多在15~30min内中耳腔恢复到负压〔2〕。这可能是输入到中耳的气体多通过咽鼓管溢出,留在中耳腔内的剩余气体通过弥散到周围逐渐被组织吸收。通过吹张传送到中耳腔的气体清洁了咽鼓管的管腔,并在中耳内通过负压渐渐消失而开始它的清洁作用,经过换气的中耳粘膜恢复正常气体交换的功能,使分泌性中耳炎得以治愈。

    麻黄素可收缩咽鼓管粘膜血管,减轻充血肿胀,使咽鼓管机能障碍排除,部分患者药物达不到咽鼓管口,可使用咽鼓管导管直接滴到咽鼓管口,以解除咽鼓管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胡广艾,周祥宁,阮宏莹,等.鼓窦口开放替代耳咽管通气功能.天津医药,1997;25(7):416

    2 王永光,陈瑛,范献良,等.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探查分析.耳鼻喉学报,1998;12(2):79

    (收稿日期 1999-02-1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