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眼科新进展》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44555
前囊膜瓣翻折于囊袋下部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http://www.100md.com 《眼科新进展》 1999年第2期
     作者:程桂香 张善明 徐健 王淑萍

    单位:266012 青岛市北区医院眼科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截囊

    前囊膜瓣翻折于囊袋下部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随着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提高,撕囊方法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的影响引起眼科界的高度重视。我们于1995年10月~1997年6月,采用前囊膜保留并翻折于囊袋下部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22只眼,男10例10只眼,女8例12只眼。年龄57~94a,平均77.5a,22只眼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视力光感至0.2,无其它眼疾。人工晶状体为北京Alcon2602,光学直径为6.0mm。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手术前消毒、麻醉、角巩膜缘切口同常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式。粘弹物质充填前房,做晶状体上部水平点式截囊,长约5mm,两侧用剪刀剪开,前囊膜呈舌形。用注水针头在破口两侧及囊膜下方注射平衡盐液进行水化分离。将后囊膜与皮质分离。囊袋内旋转晶状体核,晶状体核越小越好。囊袋内的水压作用使晶状体核浮起入前房。挽出晶状体核,注吸干净皮质。注入粘弹物质时将舌形晶状体前囊压向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用其下攀将舌形囊膜翻折于囊袋下部。卡米可林缩小瞳孔,平衡盐液替换粘弹物质,缝合切口达到水密。

    2 结果

    2.1 成功率 22只眼中,舌形囊膜瓣均由人工晶状体下攀推于囊袋内下部,手术顺利,无1例失败者。

    2.2 视力 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7只眼(32.0%),≥0.5者12只眼(55.0%),≥1.0者3只眼(17.0%)。术后1wk视力≥0.5和≥1.0者分别为15只眼(68.0%)和7只眼(32.0%)。术后3mo随访时视力≥0.5者14只眼(64.0%),≥1.0者8只眼(36.0%)。
, 百拇医药
    2.3 并发症 22只眼中,早期角膜线状水肿15只眼,1~2wk后逐渐消退。葡萄膜炎反应12只眼(55.0%),房水混浊“+”~“++”不等。人工晶状体前表面有色素颗粒附着,但无纤维素样渗出发生。术后无出血,无瞳孔变形。22只眼术后随访3mo,新福林散瞳检查翻折于囊袋下部的前囊膜均变薄,淡灰白色萎缩状,均无后发障形成。

    3 讨论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囊膜截囊方法不断更新和发展:开罐式截囊、邮票(点刺)式截囊、信封式截囊和环形撕囊术等,截囊方法的最大进展是连续环状撕囊术[1]。笔者采用信封式截囊(囊膜瓣呈舌形)法,舌形囊膜瓣不撕脱,晶状体核挽出,注吸干净皮质后用人工晶状体下攀将舌形囊膜瓣翻推于囊袋下部。随访3mo或更长时间,均未发生后发障,也未见囊膜瓣折回人工晶状体前表面。

    根据笔者的经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是:(1)成功的舌形截囊,前囊膜瓣呈游离舌形,形成并保持规整的前囊膜开口;(2)充分的水分离[2],注水针头向前囊膜下浅层皮质注入平衡盐液,使晶状体核与核上皮质充分分离,使晶状体核变薄、变小。然后注水针头向晶状体核两侧及上下部注入平衡盐液,同时可保证晶状体核在囊袋内旋转,避免注水针头刺破后囊膜;(3)晶状体核周围皮质尽量冲洗出,晶状体核后囊袋内达到一定水压,核上浮入前房,核挽出顺利;(4)皮质注吸干净,前房注入粘弹剂时尽量将舌形囊膜瓣压向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时下攀顺势将囊膜瓣翻折于囊袋下部。
, 百拇医药
    值得提及的是,本组病例随访时均用10g*L-1新福林液散瞳检查,3mo或更长时间可见舌形囊膜瓣呈灰白色,变薄而萎缩。此种术式减少前房操作次数,缩短了手术时间,明显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

    参考文献

    1 李美玉.我国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手术发展迅速.中华眼科杂志1996;32(5)∶323-325.

    2 何守志.不同截囊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22-24.

    收稿 1998-01-05 修回 1998-02-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