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07799
室间隔假性膜部瘤的外科治疗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3期
     作者:罗立国 房玉庆 徐善明 边进科

    单位:解放军第一四九医院胸外科(222042);罗立国:现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210002)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333 1993年10月至1997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室间隔假性膜部瘤12例,占同期室缺修补手术的14.6%,占膜部及膜周室缺的17.39%(12/69)。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5~28岁,平均13.2岁。术前临床症状多较轻,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2~3/Ⅵ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部分伴有细震颤,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P2)增强或亢进。11例术前心功能Ⅰ~Ⅱ级,仅1例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但无口唇紫绀,心功能为Ⅲ级。其中2例合并小的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心电图左室高电压4例,左室肥厚7例,1例双心室肥厚。X线胸片提示肺血增多。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6例,其中2例术前行左心室造影提示膜部室缺,三尖瓣隔瓣呈瘤样膨出,其远端有孔见左向右分流。其余6例术前检查均报告膜部室缺,经手术证实为假性膜部瘤。均在浅低温(29~32℃)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VSD(室间隔缺损),经右房切口见VSD位于室间隔膜部三尖瓣隔瓣后,隔瓣增厚粘连,并有较多纤维组织覆盖VSD,当膨肺时见部分隔瓣呈瘤样膨出,顶部或边缘有破孔见有鲜红色血液喷出,破孔直径约0.3~0.7cm,多数为单个破孔,其中4例为2~5个破孔,剪开部分隔瓣显露真正的VSD,直径均大于1.0cm,最大者为1.8cm,以涤纶补片修补VSD后,再用5-0prolene线间断缝合修复三尖瓣隔瓣。
, 百拇医药
    结果:术后12例全部治愈出院,无残余分流及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个月至4年,12例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

    讨 论

    室间隔假性膜部瘤的形成与隔瓣后存在密集的腱索、受长期血流冲击、纤维组织沉积粘连有关。由于这种室隔瘤不是真正的室间隔组织,故称为假性膜部室间隔瘤。该瘤的形成阻挡了左向右分流,使术前心脏杂音较轻,分流量减少,一个较大的VSD变成了一个或多个较小的VSD。少数病人巨大的瘤袋干扰三尖瓣的功能,严重者可出现右心室流出道阻塞。

    该病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技术,左前斜位左心室造影有较高的阳性率。本组早期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病认识不够,多诊断为单纯膜部室缺,结果术中证实为假性膜部瘤。术前即确定诊断者6例,均为近期手术病例,其中2例术前行左心室造影。我们体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完全可以代替有创检查。

    Ramaciotti等认为该膜部瘤与膜部室缺的自然闭合有关。我们临床观察发现,该假性膜部瘤病人大多临床症状轻,心功能较好,但是由于存在左向右分流,均有明显的心脏杂音,肺血增多,P2亢进。心电图多有改变。随时间的推移,有发生严重肺高压的危险,另外由于隔瓣增厚及膨出呈瘤样,易出现血液涡流,该处心内膜欠光滑,易致血栓及细菌附着,从而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故我们主张除婴幼儿有自然闭合可能,对于儿童及成人室间隔假性膜部瘤均应及早手术治疗。

    以往由于体外循环技术、心肌保护、手术技巧等因素使手术中心内探查不够完善,常误将假性膜部瘤远端破孔当成VSD而直接缝合修补,结果术后发生残余漏。部分病人经二次手术证实该膜部瘤的存在,即隔瓣后另有一较大的VSD。近年由于心肌保护的改善及对心脏应用解剖的认识提高,术中可充分探查隔瓣,找出隐蔽在隔瓣后的VSD,我们采取充分剪开隔瓣,找到真正的VSD,采用涤纶补片修补再以5-0prolene线间断缝合修复隔瓣,防止三尖瓣返流。对少数显露不佳者可同时切断圆锥乳头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