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08115
利用单侧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新知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赵鸿声 欧迪发

    单位:武汉市第六医院骨外科 武汉 430015

    关键词:

    医学新知杂志990323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龄人常见骨折,该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其持点为多数患者年老体弱,既难于耐受较大手术,又不宜长期卧床限制活动,加之骨折部位存在着较大的弯矩,极易发生髋内翻,故在治疗上有一定困难,很多学者针对该骨折设计了各种固定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病死率及病残率。在分析各种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利用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时,改进了穿针固定方法,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6月~1998年5月,我们应用闭合穿针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2~86(平均68)岁。按照Evans氏分类:稳定型15例(Ⅰ型1° 7例、Ⅰ型2° 8例);不稳定型13例(Ⅰ型3° 9例,Ⅰ型4° 2例,Ⅱ型2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为2~13 d,手术在电视X线机透视下进行,采用腰麻或局部麻醉,闭合复位满意后行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然后用3.5~4 mm的斯氏针经皮穿针;穿钢针分为两部位:第一部位穿入股骨颈,分另用2~3枚针,第一、二根针尽可能分别贴近股骨颈上、下两边,达股骨头下0.5~0.8 cm处,第二部位穿入股骨干,分别用2枚针,第一枚针在大转子顶点下方15~20 cm处穿入股骨干达对侧骨皮质或穿过0.2~0.5 cm为宜,该部位第二枚针与第一枚针相距1.5~3 cm;两部位针中各组针之间相互平行,两部位针之间方向接近垂直(呈80°~90°),穿针完毕后,采用AO管状单侧外固定器[1]在皮肤外固定,并调节螺旋加压固定,剪除其外端多余钢针,手术时间约在30~40 min;术后次日鼓励患者坐在床上活动髋关节,1周后可在医护指导下扶双拐离床活动,术后两周可由轻到重练习伤肢负重,6~8周摄X线片确认骨折达临床愈合后,即可拨出钢针除去外固定支架。

    2 治疗结果
, 百拇医药
    本组患者住院3~21(平均9) d,术后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各1例,均在短期内治愈,1例出院后出现针道感染,经运用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后治愈,28例患者无死亡、无褥疮发生,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骨折均在6~8周后愈合,无1例发生髋内翻。

    3 讨论

    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关键问题是复位后的可靠固定。闭合穿针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据合润基[2]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可达到正常股骨强度的60%以上,比Ender针固定高20%,比鹅头钉高36%;它的轴向刚度为1 250N/mm,Ender钉1 111.12 N/mm,鹅头钉为600 N/mm,故刚性比较好,抗扭转强度也很高,支架整体稳定性比较好,可以产生压缩应力刺激,加速骨痂生长。但外固定支架治疗中针松动及针道感染是其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改进了穿针方法,使第一组针与第二组针相互接近垂直为80°~90°,钢针与股骨上段共同构成一近似的直角三角型,而以往许多闭式穿针支具外固定所形成的构型多为四边形[3,4],如同由4个杆件构成的框架,在其受力后极易产生相对杆件之间的错动,而三角结构则是一种各个夹角不易改变的稳定结构,借助这一结构来固定骨折,无疑会增加固定的稳定性;此外,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还在于,针尾部利用外固定器固定后两组针接近垂直状,使两组钢针相互约束,既不易从骨骼中松动脱出,又难在骨骼中继续深入,从而克服了存在于一般闭式穿针技术中钢针容易松动的缺陷。对于针道感染的预防,我们未用酒精滴注针眼,而采用10%PVPI2(碘伏)涂擦外端针眼处,理由是酒精虽能消毒杀菌,但可使组织细胞坏死,降低了局部组织对细菌抵抗力;而10%PVPI2杀菌作用较强,对组织细胞损伤小,同时涂擦针处有利清除结痂,便于局部引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针道感染。本组1例发生针道感染原因之一是针孔处结痂阻塞,在清除结痂后其感染很快治愈。
, http://www.100md.com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尤其多于70岁以上老年人,较股骨颈骨折的好发病年龄大10岁左右,病死率也较高。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避免长期卧床,减少手术打击,预防并发症。闭合穿针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该骨折,手术简单创伤小,可以在局麻下进行,术后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患者即能床上活动,能早期下床活动,而且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针对该手术钢针易松动及针孔感染的问题,我们改进了穿针方法,增加固定稳定性,防止了钢针松动移位;同时采用10%PVPI2针孔处涂擦,有效防治了针道感染。我们使用该方法治疗粗隆间骨折降低了病死率和病残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Muller M E, allgower M, Schneider R. Willenegger H.著.荣国威译.骨科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7~268

    2 合润基,黄士中,邹天明等.股骨转子间骨折压缩外固定支架的生物力学研究与应用.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0):586~587

    3 李起鸿.骨外固定器及其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82~92

    4 孟 和,黄克勤主编.骨科复位固定器疗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1~138

    (1998-06-03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