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08929
视交叉型脑蛛网膜炎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北京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涂雪松

    单位:涂雪松(北京国防科工委514医院 邮政编码 100101)

    关键词:

    北京医学990326 患者,女,12岁。头痛、呕吐、视物不清半年。半年前无原因地出现持续性头痛,伴非喷射状呕吐,为胃内容物。1个月前觉视物不清,重影;双眼球向外突出,行走不稳。经治疗症状未缓解,反而逐渐加重。发病后无发热等不适。否认有耳部流脓、脑外伤、结核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史,未行脑室内造影检查。

    体检:神清语利,双侧眼球向外微突及外展不全,无眼震,视力仅为眼前指数。眼睑及球结膜无水肿及充血。视神经乳头水肿,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管状视野,指鼻试验不准。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觉对称无异常,括约肌功能正常。

    辅助检查:头颅CT扫描见视交叉部位异常密度影,诊为异位松果体瘤;梗阻性脑积水征象。术前因颅内高压未做腰穿,术后化验脑脊液:细胞数30个/mm3,蛋白70mg%,糖、氯化物正常。

    临床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异位松果体瘤可能性大。行手术探查,术中未发现肿瘤,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蛛网膜组织,呈炎性改变,诊为视交叉型脑蛛网膜炎症。

    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以及综合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视力较前有所恢复。

    讨 论

    脑蛛网膜炎是脑蛛网膜的非特异性或浆液性炎症,也称假脑瘤,不同病因均可引起,但有的病因不明。病理检查无蛛网膜增厚,镜下见大量小圆形细胞浸润,主要为网状层的纤维增殖型改变,蛛网膜细胞失去正常形态。上述病理改变可呈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由此形成临床上常见的几种类型:广泛型和局限粘连型。后者又分成半球型、视交叉型和后颅窝型。各型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局限粘连型系病理改变只局限于脑基底部及脑池,尤其是视交叉池。蛛网膜常与硬膜、软膜、脑实质、脑神经发生粘连,进而影响脑脊液循环,造成脑积水和颅内高压及神经系统变化。

    本例慢性发病,以视力减退和颅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有管状视野,缺乏间脑损害症状,符合视交叉型蛛网膜炎。头颅CT扫描在视交叉部位有异常密度影,尤其是术中在视交叉部位取蛛网膜组织做病理检查为炎性改变,支持了临床诊断。

    本型需和后颅窝中线型相鉴别。视交叉型发病慢,病理相对长,有管状视野及CT表现等。

    本病常需与后颅窝肿瘤相鉴别,这对指导治疗极有帮助。但有时难以鉴别,故而接受手术探查是必须的。本例行手术探查,不但明确了诊断,而且排除了局部粘连,部分改善了视力。■

    收稿日期:1996-06-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