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0642
急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2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李栋梁 宣宝和 郭 晓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372 自然杀伤(NK)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较少见白血病亚型,近年来我科诊治2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男,28岁。主因头晕、乏力伴鼻衄及牙龈出血1月余入院。查体:T 37.8℃,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压痛明显。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于右肋缘下3 cm可扪及,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及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示肝大。血象:WBC 30.6×109/L,幼稚细胞0.91,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0.38。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异常增生占0.90,其中LGL 0.48,此类细胞大小不等,胞浆丰富,内含1~19个大小不等的紫蓝色颗粒,核呈圆形,部分折叠,凹陷,染色质细致,核仁大部分清晰。粒红巨三系明显受抑。细胞化学染色:POX(-),PAS(+),α-萘酚氯乙酰酯酶(-)。免疫细胞化学:CD3 10%、CD4 2%、CD8(-)、CD10 12%、CD16 35%、CD56 49%。PCR检测无TCRγ、β及IgH基因重排。端粒酶(+)。诊断:急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给予VDCP方案化疗1疗程后,WBC 0.8×109/L,Hb 54 g/L,血小板(PLT)7×109/L。骨穿示增生明显减低。患者发热39.1~40℃,全身皮肤出现瘀点、瘀斑。DIC有关检查:3P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13/14 s,纤维蛋白原5.8 g/L。D-二聚体(+)。确诊为DIC,给予肝素12.5 mg,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并输新鲜全血及浓缩血小板。其间2次血培养有产气肠杆菌生长,给予抗生素及集落刺激因子,但疗效不著,仍高热不退,3天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http://www.100md.com
    例2 男,15岁。因发热伴咳嗽20余天就诊。查体:T 38.9℃,贫血貌,全身皮肤无出血征,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质地较硬的肿大淋巴结,心肺(-),肝右肋缘下4 cm,脾左肋缘下2 cm。血象:WBC 112.3×109/L,原幼淋0.35,LGL 0.41,Hb 80 g/L,PLT 118×109/L。骨髓象:颗粒原始淋巴细胞0.54。细胞化学染色:POX(-),NAP(-),PAS(+),α-乙酸萘酯酶(+)。免疫细胞化学:CD3 8%、CD4 4%、CD8 3%、CD10 11%。PCR检测无TCRβ及IgH基因重排。诊断:急性NK细胞白血病,因经济原因未住院治疗。

    2 讨论

    LGL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种变异型,多见于普通型ALL,尤其是男性和L2亚型,胞浆内颗粒性质不明,有人认为起源于线粒体或溶酶体颗粒,也有认为是发育异常的细胞器形成。此类原淋细胞形成类似AML,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可区分。据LGL的克隆性增殖情况,将其分为CD+3和CD-3两种类型,即T-LGL和NK-LGL。CD+3LGL为激活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为CD+3、CD+4或CD-4、CD+8或CD-8、CD+16、CD-56、CD+57,有TCR基因重排。CD-3LGL为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表型为CD-3、CD-4、CD-8、CD+16、CD+56、CD+5或CD-5,无TCR基因重排,前者起病缓慢,可能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毒Ⅰ/Ⅱ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的细菌感染,部分患者可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或Coombs试验阳性或阴性溶血性贫血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K-LGL起病较急,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常有不明原因的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常有胃肠道症状伴腹水、黄疸,凝血异常,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较严重。本文两型有典型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无TCR基因重排,有典型的临床恶性病程。本病诊断时需与AML鉴别,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但疗效不佳,预后较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