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2169
大黄在临床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董 平 葛来增 刘 兴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临沂 276001)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43 大黄又名川军、将军、绵纹,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及药用大黄R.Officinal Be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在我国药用已久,是中医常用药物之一。近代医学研究可从中分离出以蒽醌衍生物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大黄酚、番泻甙、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α-儿茶素、没食子酸等15种。其它尚有双蒽醌类、二苯乙烯类、苯基酞酮类、鞣质、荼类、色酮等共计80种化合物,及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1]。近年来经过国内各科研、医疗单位的反复临床验证,本品的各种制剂(汤、粉、片、水、丸等)外用或内服,在止血,抗菌消炎止痛,改善肝、肾功能等方面均获良好效果。
, 百拇医药
    1 止血作用

    临床上多以粉剂、水剂用于体表创面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及手术创面出血。由于其止血速度快,吸收热消退早,副作用少,易康复,曾被推荐为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1,2]

    张家骝等报道[2]:胃镜下大黄粉悬液止血51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4例,胃溃疡7例,复合溃疡2例,吻合口溃疡3例,出血糜烂面胃炎6例,出血性十二指肠炎4例,残胃吻合炎1例,胃癌2例,食管下端贲门粘膜撕裂2例。对失血量>1000ml,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患者进行输血、补液等扩容处理后即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现显性出血先冲洗、抽吸,有血凝块覆盖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对准出血灶喷洒10%生大黄粉悬液,每处出血灶用量20~50ml,止血后观察5min,无再出血灶退镜,其止血有效率98.2%。徐斌[3]亦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其止血时间及疗效均优于用西药对照组的4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徐东晨等[4]用大黄碳粉治疗鼻衄350例,止血有效率98.5%。金庆丰[5]把大黄粉分别配制成粉剂、水剂和大黄粉海绵3种,用于一般和难止的损伤与手术等创面渗血。其大黄粉主用于体表创面出血,也可用于内脏、血肿等创面出血,大黄粉水剂经肌肉注射止血,或直接用于创面出血,并可湿透海绵制成大黄粉海绵用于难止的创面出血,亦可用于预防有潜在出血可能的创面。临床报道胆囊切除胆囊床创面大量出血,首次术时用普通凝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3、4天大量出血再手术,因创面糜烂缝扎技术无效用大黄海绵止血2例,肝脾损伤手术创面出血用大黄水剂肌注,粉剂局部应用10例,脾切除创面出血1例,腹膜后血肿腔内出血3例,前列腺摘除创面出血2例均用大黄粉海绵填塞止血效果满意。另外,张伯勋[6]在中医辨证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大黄治疗急性脑出血48例,与不加用大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其结果显示治疗组48例平均疗程51天,基本痊愈率35.4%,总有效率85.7%;对照组34例,平均疗程67天,基本痊愈率20.6%,总有效率61.8%;治疗组恶化病死率为12.5%,低于对照组恶化病死率38.2%,与文献报道20%~40%相近,疗效显著(P<0.05)。目前全国50多个单位共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00余例,有效率达96%[7]。大量病例和实验资料均表明[8]大黄治疗急性上、下消化道和肺咯血都有明显的疗效,且有止血时间短,显效高之特点。远期止血效果与复方中西药相似。同时对特殊类型的出血,如大量出血、老年性出血、癌症合并出血也有较好的疗效。认为凡不适合于外科止血者均可用大黄止血,特别是一般量出血或湿热重的患者更为合适。大黄的止血作用在历代中医文献均有记载,其理论是“见血休止血,首当祛瘀”[7]。现代中医初步阐明,大黄全成分的止血机理是活血止血,而止血的有效单体机理是凝血止血,止血不留瘀[7]
, 百拇医药
    实验研究证明,大黄有明显止血的有效成分为α-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且可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没食子酸还能增加α2-巨球蛋白(α2-MG)含量,降低纤溶活性,加速血液凝固[1,7,8]。所含丰富鞣质具有收敛止血效果[5,7]。止血机理可能是局部与全身的综合作用,表现局部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弱,小肠运动受抑制,而利于止血,全身变化为血浆渗透压增高及血粘度的改变[1,8],提高血管的紧张性和收缩性,增加其自发节律,并使血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增加,微血管血流减速,缩短出血时间[9]。另外,大黄酚有减少伤口渗出,改善血管脆性,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生成,并利用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聚的作用[7]

    2 抗菌、消炎、止痛

    应用大黄制剂内服或外用治疗急、慢性炎症,临床上多见报道,并获良好效果。吴已青报道[10]150例急性乳腺炎口服大黄汤,痊愈92.7%,显效4.7%,有效2.0%,无效1.3%,对局部已形成脓肿切开引流,继服用也收到满意效果。何绍芹等报道[11]83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服用单味大黄片,并与同时用红霉素治疗的20例对照,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退热效果比较,1~2天降至正常者大黄组71例(86%),红霉素组18例(90%);3天降至正常者大黄组12例(14%),红霉素组凡体温38℃以上者均选用APC,索密痛及柴胡注射液其中一种退热。大黄组83例体温无一例回升的“反跳现象”;而红霉素组20例有3例发生体温“反跳现象”。证明大黄片组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解热降温止痛作用,并随服用剂量的增加,作用加强。焦东海等[12]用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266例,有效率为97%,前瞻性研究证明,在发热与腹痛消失时间方面均比复方西药治疗明显缩短短(P<0.02),并对合并肺炎和胆囊炎的患者亦有效。钱尚率统[7]用大黄治疗急性菌痢50例,有效率95%。肖振球等[11]报道224例,其中14岁以下儿童8例,治愈率91.9%。贺文保[13]用大黄外敷治疗阑尾炎脓肿94例,81例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腹痛、包块消失,3例体温、血象正常或基本正常,腹痛消失,包块缩小但未完全消失,10例体温血象升高,腹痛加重包块增大而中转手术。总有效率89.4%,中转手术率为10.6%,与随机所分的单纯西药治疗组38例中,中转手术22例,中转手术率57.80%,两者相比大黄外敷组具有中转手术率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石坚[14]用大黄泡服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绞痛45例也收到良好效果。在治疗慢性炎症方面赵甫成报道[15]大黄外用治疗慢性子宫颈炎收到良好效果。李宝勤报道[16]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7例,前列腺压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或消失,前列腺液镜检不少患者白细胞团消失,卵磷酯小体普遍增多,显示效果良好。另外,宋希仁等[18]用单味大黄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的消化道性溃疡40例,并与甲腈咪呱治疗的30例比较,大黄组幽门弯曲菌转阴90%,对照组3.3%,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治疗后胃窦炎症溃疡好转为大黄组97.4%,对照组15.4%(P<0.001),随访1年复发率大黄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证明[1,7,9,10]大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成分是能通过透析膜的低分子化合物,如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游离蒽醌类,它们对热、酸、碱较稳定。除对脆弱类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枯草杆菌、白喉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钩端螺旋体、乙肝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外周血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活性。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包皮垢杆菌、鼠疫杆菌、肠伤寒杆菌、肺炎肺菌、淋菌亦有抑制作用。大黄煎剂、粉剂对流感病毒、皮肤毛癣菌、滴虫、霉菌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8,12,14,15]。大黄片剂对胃幽门弯曲菌有抑制清除作用,并有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游离酸及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能抑制变态反应和增强病变部位的循环,减轻血中内毒素,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有利于机体感染后抗炎抗病毒的应激反应,对于重症感染者,早期应用,有阻止病程向多发性脏器功能衰竭演变的重要作用[8,12]

    3 改善肾功能
, 百拇医药
    刘广才等报道[19]用大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48例,治疗后7日,总有效率达85.4%,随机以34例用西医非透析方法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总有效率73.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张翔华等[18]治疗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4个月后显效26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76.92%,但肾衰终末期疗效欠佳。沈壮雷等[20]治疗慢性肾衰36例,与西药综合治疗20例比较,两组血BUN、Cr均有降低,但治疗组Hb明显提高,疲劳乏力,腰膝酸软,纳差,性功能障碍和精神抑郁症状显著改善(P<0.01),雌二醇,孕酮,肌酸激酶比治疗前明显调整(P<0.01),而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Hb、肌酸激酶和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不大。赖祥林[21]也用大黄煎煮取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患者56例,显效13例(34.14%),有效20例(35.72%),无效18例(32.14%),无效病例均为晚期尿毒症患者。张荣榜[22]以大黄为主制成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31例,总有效率70%以上。王明和周念兴[23,24]也报道治疗肾功能衰竭显示了明显疗效。
, 百拇医药
    总之,大黄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良好效果已为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现代医学认为其作用机理是,大黄能使肠道排氮增多,它可通过抑制体蛋白的分解,提高氨对谷酰胺的生成利用率而使尿素氮含量降低,并能使从肠道吸收合成尿素原之一的氨基氮减少,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降低。而降低尿素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尿素循环酶系被抑制,尿素循环的调节因子N-乙酰基谷氨酸和鸟氨酸减少,或者通过激素作用使得血浆和肝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减少,尿素合成降低[8,15,19,20,21,23]。实验证明,服用大黄后甲基鸟嘌呤消失,低钙高磷血症改善,能降低血肌酐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使肌酐清除增加,减少近血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及囊腔内有红细胞的肾小球数目,尿素和肌酐从尿中排出量增加,提示有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高氮血症的效果[8,25]

    4 改善肝功能

    时毓民等[26]用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症19例,并与用利胆合剂20例对照研究,结果示大黄组痊愈14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利胆合剂组痊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大黄组3例无效者,改用利胆合剂痊愈,利胆合剂组1例无效者,改用大黄片治疗也获痊愈,提示单用大黄与组方中重用大黄均显示良好效果,两药有较强的互补作用。金钟翼等[26]用大黄粉加活性碳治疗肝性脑痛18例,其中肝活检病理证实肝硬化10例,重症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肝)4例,亚急性急症肝炎(简称亚肝)4例,肝性脑病Ⅱ度3例,Ⅲ度11例,Ⅳ度4例;另选同期用西医治疗的患者20例,亦经肝活检病理证实肝硬化12例,重慢肝5例,亚肝3例,肝性脑病Ⅱ度4例,Ⅲ度13例,Ⅳ度3例,两组资料有可比性,对照观察结果为大黄组的脑病神志转清,血氨下降等均优于对照组,而肝硬化、重慢肝比亚肝疗效佳,大黄组总有效率77.8%比对照组45%疗效显著。赵灿鑫[27]统计250例均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者,均以茵陈蒿汤为基方观察加入不同剂量大黄后的作用疗效,250例分五组,每组50例,前四组为成年人,第五组为年龄在2~18岁少儿。每组每剂基本方中加大黄,一组10g,二组20组g,三组30g,四组60g,五组除按年龄大小酌减基本方药量外,所加大黄量2~6岁为8~10g,7~10岁为10~15g,11~18岁为15~20g。除四组症状较重每日服药2剂外,其余各组日服1剂。结果显示,1~4组成年人组随着大黄用量的增加,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也随之缩短,其中四组大黄日剂量相当于其他三组大量日剂量的总和,服药后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四组也较其他三组为短。五组大黄用量相当于1~3组用量,临床各项指标的恢复较四组更短,这与该组均为少年儿童有关。评250例临床治愈病例经一年随访,一切正常无复发共240例(96%)。证明了口服大剂量大黄可以尽快改善临床各项异常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唐孟光[28]也用大黄醇片治疗各型肝炎黄疸20例,总有效率60%。
, 百拇医药
    上述可见服用单味大黄或组方中重用大黄在治疗急、慢性肝病中所显示的良好效果。经研究认为,大黄具有抗毒[29],抗菌、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降低胆道括约肌张力[28,30]。推迟半乳糖胺所致急性肝损伤动物的肝昏迷发生时间,减少肝昏迷动物的死亡数和血氨升高的幅度,降低四氯化碳所致的大白鼠急性肝损害,明显地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并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解毒作用,恢复肝细胞的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7,8]。激发机体产生干扰素。具有免疫调控,防止肝昏迷,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抵抗力,帮助机体驱除肝炎病毒[7]。帮助肝脏合成清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使氨与谷氨酸结合成谷氨酰胺而起到解毒作用[8,30]。此外,大黄又能解除微循环障碍,恢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血液供应,促使肝细胞再生[31]。并可通过泻下作用使滞溜在肠道的病原体毒素以及各种肠源性有毒物质加速排泄,减少吸收,从而降低肝病时内毒素血症对人体的损害[32]。这些均为本品治疗急、慢性肝炎提供了药理依据。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岳仁宗.大黄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5(10):310

    [2] 张家骝,张守民,金呈芳.胃镜下大黄止血51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4(13):245

    [3] 徐斌.大黄为血证要药.中医杂志,1992;(1):58

    [4] 徐东晨,孙学连,王晓辉,等.大黄碳粉治疗鼻衄350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1):673

    [5] 金庆丰.大黄制剂用于创面出血.中医杂志,1992;(1):57

    [6] 张伯勋,曹桂元,魏登鹏.大黄葶苈子加辨证治疗急性脑出血.中医杂志,1993;3(34):159
, 百拇医药
    [7] 王智华.中药大黄的临床应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12):40

    [8] 王翘楚.大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6):283

    [9] 王鸿利.大黄有效单体止凝血机理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9):555

    [10] 吴已青.复方大黄汤治疗急性乳腺炎150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2(10):719

    [11] 何绍芹,王莎莉.新清宁片治疗成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83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8):513

    [12] 焦东海,张启元,章尧,等.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7):1
, http://www.100md.com
    [13] 贺文保.大黄外敷为主治疗阑尾脓肿94例.上海中医杂志,1990;(7):31

    [14] 石坚.大黄木香泡服治疗胆胶痛45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3(11):183

    [15] 赵甫成.大黄治疗慢性子宫颈炎.中医杂志,1992;(2):7

    [16] 李宝勤.单味大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医杂志,1992;(2):6

    [17] 管喜文,袭传美,俞秀廉,等.大黄桂枝汤抑菌作用和小鼠免疫机能影响的实验观察.国医论坛,1992;(3):39

    [18] 宋希仁.大黄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5):25

    [19] 刘广才,杨蜀琴,刘连华,等.大黄合剂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48例.中医杂志,1993;4(34):237
, 百拇医药
    [20] 沈壮雷.保元大黄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5(14):268

    [21] 赖祥林.也谈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杂志,1992;(2):5

    [22] 张荣榜.大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运用.中医杂志,1992;(2):5

    [23] 王明和.大黄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杂志,1992;(2):5

    [24] 周念兴.大黄附子汤古方新用.中医杂志,1992;(5):23

    [25] 罗季安,彭佑铭,夏运成,等.丹参、蒲黄、大黄制剂对大鼠草鱼胆中毒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2):98

    [26] 时毓民,俞建,付美娣,等.大黄片治疗婴儿肝炎综合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14):432
, 百拇医药
    [27] 赵灿鑫.大黄用量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关系.中医杂志,1991;(4):32

    [28] 唐孟光.大黄醇提片治疗肝炎后黄疸持续不退.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7):28

    [29] 张文龙.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近况.中医杂志,1991;(3):55

    [30] 王瑞春.以大黄为主治疗小儿急症的临床研究概况.上海中医杂志,1990;(6):36

    [31] 靳珠华,马德录,林秀珍,等.大黄对豚鼠离体肠管作用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4):429

    [32] 陈海龙,周俊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毒素血症.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3(11):184

    (1998-11-05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