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7554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并败血症1例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尤文乔 张紫芬 崔靖君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399 患者,女,61岁。因发热、咳嗽、浮肿2个半月,于1995-11-08入院。患者2个半月以来出现高热,体温达40℃以上,尤夜间加重伴咳嗽、吐白色泡沫样痰,胸闷。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双膝关节疼痛但局部无肿胀。在当地经抗炎治疗2月无好转,故转入我院。查体:T37℃,P82次/min,BP16.8/8.7KPa;意识清,体质消瘦,全身皮肤散在皮疹,无出血点;颈下、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3cm×3cm~0.8cm×0.8cm不等,无压痛、无粘连。眼睑水肿,胸骨无压痛,呼吸音粗糙,右肺可闻及哮鸣音;肝右肋下触及边缘,脾左肋下触及3.4cm,上腹部有压痛感。双下肢浮肿。X线胸片及CT检查均见右肺门1团块病灶影,提示:“右肺癌”或“右肺占位”。腹部B超:肝脾肿大。化验:抗“O”>800u。血沉60mm/h。RF+血小板40×10g/L,网织细胞0.8%,血红蛋白5.7g/dI,红细胞1.80×1012/L,白细胞3.4×109L,中性粒细胞0.61,淋巴细胞0.39。血涂片未查到疟原虫及狼疮细胞,ENA抗体阴性;痰结核菌未查到;CRP阴性;肝功、乙肝五项正常;肥达氏阴性,外裴氏阴性。临床初诊:右肺癌;结缔组织病。11-14日因患者仍反复发热,体温38℃以上每日持续数小时,血常规发现幼稚细胞,因此转入血液科。11-15日骨髓检查除外白血病,诊为继发性贫血但原发病不明确。11-16日全院会诊,认为可除外肺癌,但结缔组织病、老年结核病、坏死性淋巴结病等不能除外,均同意做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取腋下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血管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血培养:生长G+杆菌。临床确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并败血症。给予地塞米松10mg1次/d,培福新400mg2次/d,丁胺卡那0.41次/d静点;先后2次输“B”型血400ml,患者体温正常。11-23日要求回本地治疗而出院。

    讨论

    1.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免疫系统增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确诊关键是淋巴结活检。本病例主要忽略了确诊所依赖的淋巴结病理检查而延误了诊断,但我院建院以来依据病理确诊本病的仅此1例。

    2.初诊误诊主要过分依赖CT、胸片检查结果,而忽略了病人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肝碑肿大、血小板减少等本病的临床特征,虽无白细胞增高特点,但仍不失本病的典型性。反映对本病认识欠缺。

    3.本病淋巴组织受累最明显,主要应与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瘤等相签别。本病例在鉴别诊断中尚缺乏针对性及全面性。

    (收稿日期:1998-12-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