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1747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3期
     作者:佘华宁 权彦龙 孙乃学

    单位:佘华宁 权彦龙 孙乃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 西安 710004)

    关键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990344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眼病,手术治疗为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是单纯的手术切除后往往容易复发,据报道复发率高达10%~15%[1]。因此,改进手术方法,探讨新的治疗途径是眼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翼状胬肉的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加用结膜瓣转移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本组患者23例26眼,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原发性20眼,复发性6眼。胬肉均位于鼻侧,头端侵入角膜缘内2 mm以上。充血肥厚,有2眼为复发性胬肉并有睑球粘连。
, 百拇医药
    2 方法 ①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分离胬肉至内直肌止端前面,将其切除。彻底清除角膜巩膜创面上残存的胬肉组织。②将2 mg丝裂霉素C用生理盐水5 ml稀释为浓度0.04%的溶液。将浸有此溶液的棉片(5 mm×4 mm大小)置于裸露的巩膜创面上,1 min后去除,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巩膜创面。将余下的球结膜平铺开,用5-0丝线固定于内直肌止端前的浅层巩膜上,裸露约5 mm×5 mm巩膜创面。③对于复发性胬肉在角膜缘上方做一蒂在鼻上方结膜的5 mm×8 mm大小、长方形球结膜瓣、扭转向下覆盖在巩膜裸露区。用5-0丝线间断缝合固定。术后5日拆线。④术后6日起 用0.02%丝裂霉素C溶液术区点眼,每日2次,持续1周。

    结果

    对患者进行术后追踪观察、随访.观察期3~24月。25眼术后无胬肉组织增生,局部平复,无充血,无瘢痕。原发性胬肉眼有1例复发,复发性胬肉眼未发现再复发。复发率为3.8%。
, 百拇医药
    术后反应:术后1周内术眼均有轻度眼痛、流泪、轻度眼睑痉挛症状。18眼球结膜明显水肿、充血,1周后消失。4眼球结膜高度水肿充血,2周后消失。角膜巩膜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侵及瞳孔影响视力。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术后易复发。病理学研究认为,翼状胬肉的主要成份是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并由其导致相应的病变[2]。超微结构研究证明,胬肉中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增生及变性是其突出的病理改变[3]。丝裂霉素C是一种由头状链霉菌分离出来的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它能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因而具有较强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4]。据文献报告胬肉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可明显降低胬肉术后的复发率,认为术后局部滴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5]。目前文献报告的术中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的剂量、方法、并发症的结果不一。根据本文治疗效果观察,术中一次性使用丝裂霉素C,术后低浓度点眼,26眼仅1眼复发。复发率为3.8%,较文献报告的复发率低[1]。术后眼部反应较为明显的是球结膜水肿,但不需特殊处理,1至2周内消失。

    复发性胬肉有新生血管增生,结缔组织增殖,较原发性更肥厚、更充血,有的还伴有睑球粘连。其生长迅速,常需再次切除。本文在复发性胬肉切除术中,一次性使用丝裂霉素C,并加用带蒂结膜瓣转移术。用健康的结膜组织代替切除的病变组织,使胬肉断端与植入的健康的结膜游离缘相愈合,不再向角膜缘延伸,起到隔离作用。这种方法对复发性胬肉的手术切除是一种防止再发的较好的办法,尤其对于伴有睑球粘连者效果更明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