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7598
中国手外科20世纪回顾与21世纪展望
http://www.100md.com 《上海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顾玉东

    单位:

    关键词:

    上海医学990301

    20世纪是手外科兴起与发展的世纪,我国手外科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30年。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1958年为手外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提出了艰巨的任务。1959年王澍寰医生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手外科专业,1960年相继在上海华山医院及天津骨科医院成立了独立的手外科专业,为手外科专业在全国的普及与提高奠定了基础。

    一、40年来,我国手外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 断指再植 1963年陈中伟等在国际上首先报道断指再植成功,推动了我国显微外科技术在手外科领域里的应用与普及。早在60年代初北京王澍寰与上海汤钊猷医生就积极开展了小血管(1mm)显微吻合的研究,为他们于1965年第一例拇指再植的成功及1966年第一例足趾移植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百拇医药
    目前断指再植已由成年发展到婴儿(6个月以内)及老年(86岁),由单指发展到10指离断再植成功;由肩关节解脱再植发展到指尖离断再植;由切割性离断到旋转撕脱离断再植;由肢(指)单段离断到多段离断再植;由同侧原位再植发展到异位交叉再植成功。血管吻合口径最细为0.2mm,通畅率达95%~100%,断指再植成功率达93%~96%,这些成就无不显示我国在该领域继续领先。

    (二) 拇、手指再造及手功能重建 1966年杨东岳、汤钊猷首创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是手外科领域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开创组织再造的里程碑。1969年Cobbett利用趾再造拇指及1980年Morrision利用甲瓣再造拇指,至今都是再造拇及手指的常用方法。1983年于仲嘉用足背动脉为蒂同时移植甲瓣与Ⅱ趾或Ⅱ、Ⅲ趾再造全手缺失的病例,被称为“中国手”,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双足5个足趾再造5个手指,使手指再造进入顶峰。一旦离断指体无法再植或再植失败,应用足趾移植急诊再造拇指或手指,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急诊再造术有如下优点:经彻底清创后组织解剖清楚,便于手术时能较多地保留健康组织,组织愈合快,从而术后既缩短疗程,又促进功能恢复。401医院程国良的急诊手再造及无锡手外科医院,寿奎水等5组组织移植再造手都是惊世“佳作”。
, 百拇医药
    足趾移植术由早期的长蒂移植(足背动脉与大隐静脉)发展到短蒂移植(趾动脉与趾静脉,Foucher)。由单套供血系统(足背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发展到二套供血系统(足底血管或第二跖骨背动脉等顾玉东、孙博)。由单纯全趾移植发展到带足背皮瓣第二跖骨或其他游离组织皮瓣或肌皮瓣的复合移植,或根据指缺损的大小与形态部分趾移植即修饰性趾移植。

    如何正确识别与处理足趾移植术后的血循危象,是足趾移植后能否成活的关键之一,顾玉东根据200例足趾移植的回顾性分析,提出了移植组织的血循危象除按部位(动脉危象与静脉危象)及病理性质(血管栓塞与血管痉挛)分类外,应按发生时期进行分类,即分为术时危象(术时因创伤,痉挛与栓塞均可发生,应积极处理,必要时探查),术后早期危象(术后24小时内,血管吻合质量差是主因,病变以血管栓塞为主,应即时探查),术后晚期危象(术后48小时后,常有诱因如疼痛刺激寒冷等,病变以血管痉挛为主,应积极解痉治疗为主,谨慎手术探查)。关于异体足趾移植,黄硕麟作了长期的探索,但至今尚未取得满意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三)、手部皮肤覆盖 皮肤覆盖是手部创伤后预防感染和有效处理深部组织损伤的最关键的措施。1973年华山医院手外科与口腔科合作完成世界第三例游离皮瓣——下腹部皮瓣,为手部创伤的急诊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1979年杨果凡设计的前臂皮瓣为手部创面的修复提供了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被称为“中国皮瓣”。80年代面对一些临床医生“滥用前臂皮瓣”的情况,90年代初王澍寰教授对手部创面的处理发表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文章,其基本要点是:凡创面基本条件较好者,可接受皮片植皮时,尽量采用厚断层或全层皮片;如基本条件不能接受皮片植皮时,或职业需要时应该用邻指皮瓣或手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如损伤情况无法作手部皮瓣时可作前臂皮瓣;在某些情况下,截短伤指直接缝合伤口,比无原则地保留伤指长度,行各种花样植皮的结果更好。在王澍寰教授的观点指导下,我国手外科工作者,扭转了滥用前臂皮瓣的趋势,90年代后着重研究与应用手部各类皮瓣,如掌骨背动脉皮瓣、指侧部皮瓣、小鱼际皮瓣、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神经伴行血管皮瓣,使皮瓣应用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

    手部及手指皮肤撕脱伤是临床棘手的难题之一。传统的腹部埋藏仍然是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但其疗效始终令人失望,即使这样,临床还是依赖这种方法保全手及手指。近年来,无锡手外科医院应用多组组织游离移植治疗全手撕脱,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手术之复杂、风险之大,也给普及应用带来了困难。腹部S型皮瓣(张高孟),足背动脉三叶皮瓣(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足外侧皮瓣及足内侧皮瓣,张金荣),大网膜游离移植、肋间动脉外侧皮支皮瓣,都为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撕脱及多指皮肤撕脱,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百拇医药
    非生理的静脉皮瓣是无法切取生理皮瓣时的一种补充。无论静脉动脉化皮瓣,还是静脉血供的静脉皮瓣,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循结构改变,皮瓣供血面积是有限的,目前仅适用于小面积皮肤缺损。顾玉东设计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皮瓣作为游离移植最佳指征是肢体动脉、神经干及皮肤三者同时缺损。作为带蒂移位最佳指征是小腿及足跟部皮肤缺损。利用大网膜血管预制皮下,形成皮瓣是我国在皮瓣领域里又一创新(沈祖尧、王澍寰),它特别适合大面积烧伤皮肤缺损的修复。

    关于皮瓣的血供形式,我国钟世镇做了大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摸索出皮瓣血供分布的规律,在全身70余处皮瓣肌皮瓣基础上,我国学者开发了一批新皮瓣,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下腹部皮瓣(杨东岳)、胸大肌皮瓣(杨东岳)、前臂皮瓣(杨果凡)、小肠内侧皮瓣(张善才)、小腿外侧皮瓣(顾玉东)、足外侧皮瓣(王成琪)等。

    (四)、周围神经损伤 我国学者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治领域里的成就,突出的是臂丛神经根撕脱伤,它是上肢最严重的神经损伤,随着交通运输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发病率急剧上升。以华山医院为例,40年代每年手术约50例,70年代达100例,80年代达200例,90年代每年手术400例。60年代前虽然不断有手术治疗的报道,但效果很差。60年代后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开展了各种神经移位手术,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国学者在下述四方面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 百拇医药
    1.找到了神经再生活跃的膈神经:从1970年至1985年,164例应用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者功能优良(肱二头肌肌力恢复在三级以上)达84.6%。2.开展了多组神经移位。3.首创了健侧颈神经根移位术。自1986年至今经100例长期随访证实此手术对健侧肢体无论感觉与运动均不造成障碍,神经移位于后患肢的功能恢复优良率达60%~80%。4.设计了大鼠臂丛损伤的实验模型:开展了一系列臂丛损伤的基础理论研究,为臂丛的机能解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基础研究 1.断肢再植动物模型的微型化:我国的断肢再植模型由狗的断肢再植(屠开元),兔耳再植(王澍寰)逐斩向小动物发展。目前已有大白鼠断肢再植,大白鼠断耳再植,及大白鼠足趾移植(华山医院)的实验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不仅为显微外科技术训练提供了更精细的标本,而且对开展显微外科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经济、简便、可大量重复的实验手段。

    2.血管内皮细胞愈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在对近千个血管吻合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的基础上,阐明了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愈合过程经历三个时期:① 血小板吸附期;② 纤维覆盖期;③ 内皮细胞生长期。肝素、利多卡因、阿斯匹林等对内皮细胞愈合过程有促进作用,吸烟则有损害作用。
, http://www.100md.com
    3.血管平滑肌超微结构及细胞生化改变:通过对240只大白鼠断肢再植血管平滑肌Ca-ATP酶及肌细胞糖原线粒体的检测,结果发现它们经历三个时期的变化:① 麻痹期;② 超敏期;③ 恢复期。这些时期的发生与变化,与组织移植后血循危象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4.肢体骨骼肌Na-K-ATP酶、Ca-ATP酶及超微结构的检测。结果发现低温、能量合剂、利多卡因、异博定、SOD灌注能保护肢体骨骼肌延长耐缺血缺氧时期4~8小时。

    5.手功能的基础调查及计算机软件管理:1990年在全国13个城市,对2600例20~40岁汉族男女进行手部形态及手指关节运动指标的测定。通过20余万个数据的处理,得出手长、手宽、拇指长度、虎口大小、拇指内收、对掌功能及手指各关节主动屈曲度正常范围,为制定我国手功能常数奠定了基础。王澍寰、赵书强在此项调查基础上,把各项数据及形象进行计算机程序管理,为今后全国统一检查、判断、鉴定手功能伤残程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 http://www.100md.com
    (六) 学会的建立及杂志的出版 1978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在王澍寰院长的组织下,对20年临床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编写出我国第一部手外科大型参考书《手外科学》,成为我国手外科专业的经典著作。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1984年王澍寰院长亲自筹建并成立了全国手外科学组。1985年王澍寰院长又抓紧手外科杂志的筹建,杂志最初以内部刊物形式在全国发行,1993年以《中华手外科杂志》的面貌加入“中华系列杂志”的队伍。1994年手外科学组晋升为中华手外科学会,王澍寰院士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1997年顾玉东院士当选为第二届主任委员。至今全国已有25个省市相继成立手外科或显微外科、手外科学会或学组,手外科作为独立医院已有二家(无锡手外科医院、浙江宁波曙光手外科医院),作为独立的手外科已有20余个单位,手外科专业工作者已近1000名,中国手外科发展至今可谓是:专业不断普及,领域不断开拓,技术不断提高,队伍不断壮大。经历了40年的发展,我国手外科在国际专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21世纪中国手外科面临的任务
, http://www.100md.com
    中国手外科在21世纪应该从下述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 继续提高断肢(指)再植及组织移植的成活率 足趾、皮瓣、骨关节、肌肉、神经的成活率,对具体病例而言,1%的手术失败率等于100%的失败。故寻找对血管痉挛及栓塞有效、敏感和精确的检测手段与防治方法,是今后的主要任务。

    (二) 提高断肢(指)再植及组织移植的功能效果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成活的肢(指)体没有功能反而给病人带来累赘。因此,加强对骨关节损伤的基础研究,肌腱粘连的防治,肌腱代用品的研制,肌腱缝合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康复治疗,都是21世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重视对手外科领域疑难病症的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全手及手指皮肤撕脱伤的处理。严重的手部先天性畸形、创伤性灼性神经痛、脑源性麻痹手、严重毁损性手的功能恢复等,也都是目前困扰临床的难题。
, http://www.100md.com
    对各种组织器官的毁损性伤残,20世纪的成就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自体组织移植再造,或在大剂量免疫药物应用下进行异体移植,这些都是对人类本身具有损害性的治疗措施,人类进入21世纪应用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开发的高新技术,合成各种有功能可相容的组织或器官(称为组织工程),或通过免疫排斥的克服进行异体或异种组织与器官的移植,不仅能更换损伤的组织与器官,而且能更换衰老的组织与器官,使人类自己永远处于“青春”并时时具有“活力”,这是20世纪的梦想,并希望在21世纪变为现实。

    (四) 周围神经损伤诊治的突破是21世纪的重点任务 周围神经的研究已是20世纪末的“全球热点”。我国对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病例,虽然已提供了膈神经移位、多组神经移位及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等方法,并已解决了上肢大关节的活动,但对手肌而言,仍然无济于事。如何保护与恢复手肌功能将是下个世纪的重点攻关课题。加速神经再生,防治手肌萎缩是解决该难题的二大方向。

    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元保护、神经再生过程中轴突的特异性同位素标记,检测神经早期再生过程、神经生长因子的最佳使用方法,神经代用品的研制等都是21世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突破将会对肢体功能的康复发挥重大作用。

    顾玉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手外科专家。现为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审组组长,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上海医学》副总编辑,《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副总编辑,《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

    (收稿:1998-11-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