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0513
针药并治膝骨关节炎47例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3期
     作者:杨文鹤

    单位:杨文鹤 天津中医学院,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

    关键词:骨关节炎;针灸疗法;膝关节;针药并用

    新中医990309骨关节炎是常见的慢性关节病,为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临床上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由于膝关节为人体负重关节,且易受外力损伤,故膝骨关节炎在四肢中发病最高。其早期表现为髌股骨关节炎,中期为内侧关节间隙变窄、消失,晚期软骨破坏伴屈曲畸形。几年来,笔者遵曹一鸣教授的治疗经验,采用针药并治的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7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7例,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1岁,平均52.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平均1.3年。主要症状和体征:膝关节疼痛47例,活动受限19例,髌周压痛47例,磨髌(+)47例,浮髌(+)14例。因本组病例均系门诊患者,故仅收集19例X线摄片,均显示关节边缘骨刺形成或关节间隙变窄等。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 治宜补肾壮骨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基本方: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牛膝、赤芍、当归、黄芪各15 g,牡丹皮10 g,泽泻30 g。

    加减:偏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偏肾阳虚加杜仲、补骨脂;肿胀明显加防己、白术、猪苓;痛甚加益母草、皂角刺。

    用法:上药文火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2.2 针刺治疗 治则:疏经活络、通痹止痛。取穴:压痛点(以痛为腧)、委中、委阳、承山。手法:压痛点,一般膝骨关节炎患者常可在髌骨周围,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找到,并可扪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采用一穴多针法,即以压痛点为腧穴,用30号或32号1.5寸毫针先直刺,再向四周斜刺或沿皮刺,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不留针。委中、委阳、承山常规取穴,提插捻转,不留针。
, 百拇医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行走和蹲起自如。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唯遇天气变化或劳累时即感隐痛。好转:关节疼痛减轻,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效: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47例,全部施行针药并治。结果临床治愈11例(23.4%),显效24例(51.1%),好转8例(17.0%),无效4例(8.5%),总有效率91.5%。其中1个疗程获效者15例(34.8%),2个疗程获效者22例(51.2%),3个疗程获效者6例(14.0%)。

    4 病案举例

    张某,女,50岁,干部,1996年10月14日初诊。双膝关节疼痛3个月,活动受限,蹲起困难,行走缓慢,上下楼梯需扶栏而行,夜间痛甚,伴口干、烦热。查体:双膝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内外侧副韧带起止处明显压痛(+++),舌暗红有齿痕、苔薄少津,脉沉弦细。X线摄片示:关节边缘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诊断:膝骨关节炎。治以补肾壮骨,通痹止痛。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黄芪、防己、皂角刺、女贞子、旱莲草各15 g,白术10 g,泽泻、益母草各30 g。针刺压痛点,一穴多针,不留针,配穴针刺委中、委阳、承山。1个疗程后,患者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好转,轻度压痛,活动较前自如。依前法继续治疗2个疗程,获临床治愈。
, 百拇医药
    5 讨论

    现代医学对骨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有统一认识,多数学者认为是人体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所引起。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二者发生于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从年龄看,骨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之时,如本组47例平均年龄52.5岁。中医认为:人届中年以后,肾气始衰,直至女子天癸竭,地道不通,或男子精少,肾脏衰的年龄阶段,人体精血虚衰,精不能生髓主骨,血不能养肝主筋而发为本病。故本病以肾虚为本,治疗宜补肾壮骨为先。

    现有研究表明,任何使骨内组织容量增多或 骨内血液瘀滞的因素均可引起骨内高压,而骨内高压在骨关节炎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骨内高压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血窦破坏,渗出增加,造成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中医认为,诸痛皆因气血不和而引起,气滞则血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上需选用活血化瘀中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骨内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

    临床实践表明,针药并用疗效较单纯用中药为佳。中药补肾壮骨重在治本虚,针刺疏经活络重在治标痹,二者相得益彰。笔者采用一穴多针法在穴位上行直刺、斜刺或沿皮刺,其深度有深有浅,其幅度较开阔,有效地发挥了针刺的治疗作用。特别是沿皮刺,由于皮下神经较丰富,一穴多针可从不同方向刺激神经,激活神经纤维,促进新陈代谢而使无菌性炎症消除。此法治疗后,多数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理想。

    收稿日期:1998-10-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