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草药》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0973
紫金牛属植物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草药》 1999年第3期
     作者:赵 亚* 刘合刚

    单位:赵 亚* 刘合刚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武汉430061)

    关键词:紫金牛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紫金牛属植物研究近况 摘 要 对国内外近5年来在紫金牛属植物的化学、主要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利于进一步开发应用。

    紫金牛科紫金牛属(Ardisia Sw.)植物全世界约有300种,分布于热带美洲、太平洋诸岛、印度半岛东部及亚洲东部至南部,少数分布于大洋洲;我国有68种,12变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本属植物多供药用,对跌打、风湿、痨咳及各种炎症有良效。近年来,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更加广泛与深入。笔者主要就国内外近5年来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主要化学成分

    1.1 苯酚类:此类化合物国内研究不多,国外研究主要有:越南于1996年从短柄紫金牛Ardisia silvestris Pit.叶的95%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出两种新的间苯二酚衍生物,结构分别为:2-甲基-5-(顺-14′烯-十九烃基)-间苯二酚(Ⅰ)和5-(顺-14′烯-十九烃基)-间苯二酚(Ⅱ);同时,从越南产大叶紫金牛A.gigantifolia Stapf 的根中也分离到后者〔1〕。1997年David等从菲律宾A.iwahi-gensis Elmer茎和叶的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到1种新的具细胞毒性作用的链烯基苯酚化合物:紫金牛酚(ardisenone),呈透明油状,分子式为C30H40O6,具11个不饱和键,其结构证明为:顺-1,16-二(3′-羟基-5′-甲氧基)苯酚基-10-十六碳烯-1,15二酮(Ⅲ)〔2〕(图1)。229-01.gif (2195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1 苯酚类Ⅰ~Ⅲ的结构

    1.2 皂苷类:印度于1993年进行抗HIV研究时,从紫金牛A.japonica BI.中分离出3种新的皂苷Ⅳ~Ⅵ,均具齐墩果酸型苷元;1996年又从紫金牛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液中首次分离到皂苷Ⅶ〔3〕。张清华从四川产九节龙A.pusilla A.DC.的正丁醇提取液中分离到2个新的三萜皂苷为九节龙皂苷a、b(ardipusilloside a、b),均为针状结晶,mp分别为239 ℃~241 ℃,279 ℃~281 ℃〔4〕。用薄层扫描法测a、b在5~8月份含量逐渐增高,以8月份含量最高〔5〕。1991年汪茂田等从湖北产朱砂根A.crenata Sims.的根中分离到1种新的三萜皂苷即朱砂根皂苷(ardicrenin)〔6〕(图2)。229-02.gif (8081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2 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

    1.3 香豆素类:岩白菜素(bergenin)为紫金牛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国外对此类成分的研究主要有:1995年日本的Jia等将日本产朱砂根全株经脱脂后用甲醇提取,得两种新的岩白菜素衍生物:11-O香草酰岩白菜素(Ⅷ)和11-O-(3′,4′)-二甲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Ⅸ),同时还获得3种已知的化合物:岩白菜素、11-O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和11-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岩白菜素〔7〕。Piacente于1996年从紫金牛中也获得岩白菜素、异岩白菜素和三甲氧基异岩白菜素〔3〕。贾晓斌等于1996年用HPLC法测得紫金牛药材中岩白菜素含量为0.32%~0.51%〔8〕。张艺等于1995年也用HPLC法对24种紫金牛属植物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做了测定,结果表明岩白菜素含量高于1%的植物依次为:贵州产红凉伞A.crenata var.bicolor、四川产朱砂根、紫金牛及云南产酸苔菜A.solanacea,有较大的资源利用价值〔9〕(图3)。229-03.gif (2595 bytes)
, 百拇医药
    图3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

    1.4 苯醌类:是本属植物中研究最多最早的一类。雷帕酮(rapanone)与恩贝素(embelin)为许多本属植物具有。1991年Chow从 A.elliptica中也分离到雷帕酮,并发现其在脱水乙酸中与吡啶反应时,生成没有料到的苯并吡啶四乙酸〔10〕。Yoshiyasu于1992年从紫金牛根茎的甲醇提取液中分到紫金牛醌(ardisiaguinone)Ⅹ、Ⅺ[11],于1995年从日本产多枝紫金牛A.sieboldii的叶中又分到紫金牛醌Ⅹ Ⅱ~Ⅹ Ⅳ,均为新的1,4苯醌衍生物,且都为5-脂氧化酶抑制剂〔12〕(图4)。230-04.gif (4537 bytes)

    图4 紫金牛醌的结构
, http://www.100md.com
    1.5 其他:卢文杰等1995年于块根紫金牛A.corymbifera Mez.var.tuberfera中分到正二十四脂肪酸乙酯、肉豆蔻酸十八烷基酯、三十烷醇和三十烷酸〔13〕。对A.iwahigensis作了生化指标的测定〔14〕

    2 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

    越南民间常用短柄紫金牛叶的水煎剂治疗胃痛〔1〕。印度民间用紫金牛煎汤治疗咳嗽和子宫出血〔3〕。泰国妇女常用百两金A.crispa A.DC的根治疗痛经,缅甸则用A.humillis全株治疗月经失调〔14〕。酸苔菜的根为印度传统治疗腹泻及抗风湿的良药〔15〕。有报道,泰国曾用A.clolrata抗麻风病,其树皮在印度还常用于退热、治腹泻和溃疡〔16〕。有人以紫金牛为主,配伍其他药治疗黄疸、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疗效显著〔17〕。鲜紫金牛治疗口舌糜烂也有很好的疗效〔18〕
, 百拇医药
    1997年,Horgen等从菲律宾的A.iwahigensis中获得链烯基苯酚C30H40O6,具细胞毒性,对体外培养的人类胸腺癌、肺癌、结肠癌、表皮样癌和荷尔蒙依赖性前列腺素癌细胞群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2〕

    1996年Piacente等发现,岩白菜素和异岩白菜素具有良好的抗-HIV病毒作用,其中异岩白菜素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在三羟基苯甲酰的C3、C1和C5位有取代基团能增强抗-HIV病毒效果〔3〕

    1992年至1995年,Yoshiyasu等先后从A.sieboldii中分离到的紫金牛醌Ⅹ~Ⅹ Ⅳ和密花醌(maesanin)均为5-脂氧化酶抑制剂,对豚鼠多晶型核细胞液的5-脂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性,其中Ⅹ的抑制力最强〔11,12〕
, 百拇医药
    张清华等于1995年证明九节龙皂苷均有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和增加SREC数目,即二者均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对S180和ESC及B16黑色素瘤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5〕

    田振华于1997年证明朱砂根的醇提取液能显著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抑制大鼠蛋清足肿胀,并对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菌作用〔19〕

    3 小结

    近年来,随着光谱解析技术的提高,从本属植物中发现越来越多具生物活性的成分。特别是紫金牛酚对多种人类癌细胞群具细胞毒性作用,岩白菜素和异岩白菜素具抗艾滋病毒作用,对寻找抗癌和抗艾滋病方面的药物无疑是个新启示。多年来,国外尤其是日本对本属植物研究较多,涉及近20种。我国紫金牛属植物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目前对化学和药理的研究仅限于10种以内。今后,在本属植物中寻找已知活性成分的来源和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方面必将大有作为。
, 百拇医药
    *Address:Zhao Ya,Hube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

    赵亚 1992年考入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1995年参加“湖北省家种与野生射干质理比较”课题研究,所撰论文获“湖北省1996年始于湖北中医学院攻读药用植物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湖北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现已发表文章3篇。

    参 考 文 献

    [1] Anh N H,et al.Planta Med,1996,62:479

    [2] Horgen F D, et al.J Nat Prod,1997,60:533

    [3] Piacente S,et al.J Nat Prod,1996,59:565
, http://www.100md.com
    [4] 张清华,等.药学学报,1993,28(9):673

    [5] 王丽华,等.中国药学杂志,1996,31(11):676

    [6] Wang Maotian,et al.Planta Med,1992,58:205

    [7] CA,1995,123:193682

    [8] 贾晓斌,等.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3):147

    [9] 张 艺,等.中国中药杂志,1996,21(8):458

    [10] CA,1993,118:230132

    [11] Yoshiyasu F,et al.Chem Pharm Bull,1993,41(3):561
, http://www.100md.com
    [12] Yoshiyasu F,et al.Chem Pharm Bull,1995,43(8):1391

    [13] 卢文杰,等.华西药学杂志,1996,12(4):226

    [14] Jansakul Ch,et al.Planta Med,1987,42:405

    [15] Ahmad S A. Planta Med,1977,32:162

    [16] Murthy V K.Tetrahedron.1965,21:1445

    [17] 丁 洄.渐江中医杂志,1992,(4):183

    [18] 詹程标. 渐江中医杂志,1992,(11):523

    [19] 田振华,等.西北药学杂志,1996,13(6):109

    (1998-09-13收稿), 百拇医药(赵 亚* 刘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