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编号:10235261
崩漏的辨证论治及体会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3期
     作者:邹思曼

    单位:邹思曼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

    关键词:

    新中医990341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证。所谓“疑”是历代医家对此病的概念认识尚不一致,妇女出现的阴道大量流血或持续下血,包括了许多妇科疾病所共有的症状。“难”是临床症状易反复,证型错综复杂,且病因多端,病变非一脏受累,治疗颇为棘手,难于一时获效。“急”是血崩如注,大量耗血,损及健康。“重”是阴血骤虚,晕仆欲脱(出血性休克)。

    崩漏的概念:在传统认识上,认为凡妇科经、带、胎、产、杂病所出现的阴道下血证,其势如崩的称崩中,淋漓不尽的称漏下,并将有阴道出血的多种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官炎症、肿瘤等)出现阴道出血的共有症状,都归属崩漏疾病范畴。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为了有利于对崩漏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和探析,笔者认为:崩漏归类在月经疾病的范围是恰切的,而其他病证所致的似崩似漏的阴道出血证(如赤带、胎漏、产后出血、瘕、外伤出血等)则不应属此列。即是说:崩漏是月经的期、量严重紊乱的一类月经疾病(与现代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相似)。经血非时崩下不止或淋漓漏下不尽者称为崩漏,前者又称崩中或经崩,后者又称漏下或经漏。
, 百拇医药
    1 病因病机

    崩漏的病因不越三因(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不离寒热虚实四纲。《内经》将它的病机纳入阴阳之轨,提出“阴虚阳搏渭之崩”。后代医家又补充了脏腑、气血、冲任的病理机制:脾虚,统摄无权,冲任不摄;肾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血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血瘀,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总之,不论何种病因,致使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都可以成崩中或漏下。

    崩与漏,临床表现不同,崩势急,出血量多,漏势缓,出血量少,两者可互相转化,若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致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将成崩。正所谓“漏为崩之渐,崩为漏之甚”。“崩漏之病,本系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崩与漏在病因上有着内在联系,互为因果,但在症状表现和区别治疗上又各异。

    2 辨证论治

    崩漏以下血为主症,对本病的辨证,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变化及其主要临床症状,以辨其寒、热、虚、实属性;再结合兼症及素体状况;舌、脉辨其病累何经何脏,或在气在血。此外,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亦是崩漏辨证的重要参考,如青春期患者多属先天肾气不足,育龄期患者多见肝郁血热,更年期患者多因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
, 百拇医药
    临床上常可分为4种证型:脾虚、肾虚、血热、血瘀。一般而言,崩漏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即使是火,亦为虚火。但由于相互因果关系与干扰因素,临床表现往往错综复杂,虚实互见。如脾肾阳虚互见,肝肾阴虚互见,脾肾虚兼肝气郁滞,气虚血热兼有瘀阻。另外,因病程久暂不同,病之性质亦可转变,如初起为血热实证,久则气血耗伤而转为虚证。

    崩漏论治,历代医家提出不少理论和经验,总结了治崩的三大法:塞流、澄源、复旧。

    笔者体会,崩漏论治仍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谨守病机”参合临床见症,采取塞流需澄源,澄源当固本的灵活运用原则。

    2.1 塞流 为急则治其标之法,崩之势急宜固脱,“有形之血不能骤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傅青主曰:“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合于补气之中也”。在“塞流”中补气摄血为常法,常选用独参汤,取“甚者独行”之意。“胶固”和“炭涩”可随证加入补气药中使用。叶天士云:“留得一分自家之血,便留得一分气”,可知塞流固脱之重要。
, http://www.100md.com
    2.2 澄源 即是澄本求源,“缓则治其本”之意,用于出血将止或明显减少之后,此时重在辨证求因,从因而治。据寒、热、虚、实之不同,采用“清而止之”,“温而止之”,“补而止之”,“泻而止之”的方法,以温、清、补、泻4法以控制继续出血。

    ①清而止之:血热致崩为多为常,而此热又有实热、肝郁化热、虚热之分,因崩漏之热以虚热居多,故用药时既要注意热的一面,又要注意“护阴”的一面。实热崩漏常用代表方为清热固经汤,其组方原则是清热、护阴兼固涩;肝郁化热的常用代表方为丹栀逍遥散,常加入养肝柔肝之品,如旱莲草、桑椹、女贞子等;虚热多为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心之火偏亢,常用代表方为六味地黄汤、二至丸等,还可加入龙骨,牡蛎、龟板等育阴潜阳药物。总之,血热采用“清而止之”法,使血安而止。

    ②温而止之:此法适用于平素体质虚寒或热崩过用苦寒之药之变证,以及失血过多,气随血耗,阳随阴走,真阳无权镇摄之寒崩,常用代表方为固本止崩汤,方中姜炭为治寒崩之要药,姜炒炭后去其辛味,加上炒黑有止血涩血之功。治寒崩选药上,注意“温阳不能用桂附,养血不能用芎归”。因辛温之药走而不守易动血,寒证往往兼有虚证,故多选用甘而温的药物,且温而能散寒,甘能生血能助正,甘能缓能补,常用药如艾叶、续断、杜仲等。
, 百拇医药
    ③补而止之:因肾、肝、脾虚能致崩漏,气虚、冲任亏损亦可致崩漏,暴崩久漏后也可成气血两虚或阴阳两虚。“虚者补而止之”是对脏腑、冲任、气血、阴阳的虚损所致崩漏的治法,如肝肾阴虚的治疗应滋肾阴涵肝木,常用左归丸、二至丸;脾肾阳虚宜温补脾肾,常用右归丸去附、桂、归,加入黄芪、党参、白术、炮姜等,以补肾健脾,益气摄血,在补肾法中,还可适当加入一些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益髓,如鹿角胶、阿胶、紫河车、龟板等。

    ④泻而止之:是据“实则泻之”原则,针对气滞血瘀之实证,即采用“通因通用”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崩漏中夹有瘀症者,在选择活血祛瘀药时,既有活血又能止血化瘀生新之品,如蒲黄、益母草、三七等,常用方为失笑散。但瘀血不是崩漏的全过程,而是疾病的某一阶段,血止后则随症治疗,以达到化瘀而不伤正。

    2.3 复旧 是恢复气血,调整和巩固月经周期,防其复发为目的,此法用于血止之后,及时补其精血,恢复机能,巩固疗效,以调补肝、脾、肾为原则,特别是益肾为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冲任之本与月经关系极为密切,所以补肾在治疗崩漏后期及调整月经周期至关重要。肝有谓“女子之先天”之说,是指肝主疏泄司血海,胞宫的充盈、溢泄与肝之气机调畅顺达有很大关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所以补脾在治疗崩漏后期恢复气血甚为重要。
, 百拇医药
    3 体会

    崩漏一证,为月经的期、量严重紊乱的一类月经病,临床以区别于其他病症所致的似崩似漏的阴道出血症。本病病因复杂,病机随变,证型错综复杂,临床以虚证居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实证较少;热证较多而寒证较少,“若去血过多,则热随血去”,实热也转变为虚热。治疗崩漏,急则治其标,健脾补气摄血为要,注意止血而不留瘀;缓则治其本,重在补肾调肝。新病症轻,病在气血,着重气血辨证(气滞、气虚、血热、血瘀),以调理气血为主。久病重病,病在脏腑(肝、脾、肾),以调补肝、脾、肾为主,同时治疗上须顾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和肾气盛衰的特点:青春期肾气初盛,机体尚未完全成熟,影响冲任,治以补肾为主;中年妇女因经、孕、产、乳易伤于血,肝为藏血之脏,常为肝血不足、气血不畅,则应调养肝脾为主;更年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气血皆虚,当益血之源,脾统血主运化,故重在健脾补肾。在用药上,辛温动血药虽不宜用,但纯用芩、连一类苦寒伤阴药又不宜,须选用甘寒之品滋阴清热。在使用炭类止血药中,应根据寒、热、虚、实之不同而选用,如血热宜选侧柏炭、炒栀子、地榆炭;虚寒用姜炭、艾炭、血余炭;血瘀则用山楂炭、蒲黄炭等。

    总之,崩漏乃属急证,大失血时能致晕厥虚脱,在治本时必须治标,必要时或以治标为主;本病虽愈,但易复发,血止后仍宜药物调养,尤其注重养肝健脾补肾以调理阴阳气血为原则,以巩固疗效。

    收稿日期:1998-11-20,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