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6538
子宫肌瘤86例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麦顺辉

    单位:广州市芳村区第二人民医院(510380)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338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肌瘤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均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来我院就诊者,其中已婚84例,未婚2例。年龄25~53岁,其中25~34岁12例,~44岁38例,~53岁36例。

    所有病例均经妇科检查证实。临床表现子宫较正常增大,质硬,宫体表面不平整;B超检查提示,子宫增大,形态异常,表面不规则或子宫内部回声不均匀,或有团状回声增强区、低回声区等。初步诊断属肌壁间肌瘤48例,浆膜下肌瘤26例,粘膜下肌瘤8例,肌壁间合并浆膜下肌瘤4例。
, 百拇医药
    1.2 中医辨证分型 ①气滞血瘀型(58例):症见经行不畅,或量多,色暗红,有血块,下腹胀痛,血块下后痛减。舌质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沉涩或沉弦。②脾肾两虚型(12例):症见月经先期,量多或经后淋漓不净,色淡红,面色白 光白或面浮肢肿,头晕心悸,神疲乏力,大便溏泄,白带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③肝旺阴虚型(16例):症见月经先期,量多色鲜红,质粘稠,面赤口干,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白带多而黄,无异味,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微黄,脉弦或数。

    1.3 治疗方法 全组均在门诊进行辨证分型治疗:①气滞血瘀型:治则为理气活血,祛瘀散结。方药:柴胡,枳壳各10 g,橘核,郁金、丹参、泽兰、香附各15 g、三梭、莪术、赤芍、血竭各12 g。月经过多者去血竭、三梭,莪术,赤芍,加当归炭、生地炭各10 g。②脾肾两虚型:治则为健脾益气,温肾消积。方药:党参,黄芪各20 g,茯苓、白术、巴戟、鹿角霜、川断、白芍各15 g,炒苡仁30 g。③肝旺阴虚型:治则为养血柔肝,滋阴消症。方药:桑寄生、龟版、鳖甲、牡蛎各30 g,旱莲草,麦冬、白芍、女贞子、猫爪草、牛膝各15 g。经后淋漓不净者去牛膝加丹皮,茜根各10 g。以上均为每日煎服1剂,3个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妇检及B超各复查1次,在经后3~7 d内进行。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以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子宫肌瘤的缩小评定。

    1.4.1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时间恢复正常,腰腹痛、白带多等症状消失者评为痊愈;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时间接近正常,腰腹痛,带下多等症状明显减轻者评为显效;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时间均有所改善,腰腹痛、带下等症状有所减轻者评为有效。月经周期、经量及其他有关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

    1.4.2 子宫肌瘤疗效评定标准 妇检及B超提示子宫恢复正常大小,肌瘤消失为痊愈;妇检及B超提示增大子宫及肌瘤明显缩小1/2以上为显效;妇检及B超提示增大子宫较前有所缩小,肌瘤较前缩小1/2以下为有效;妇检及B超提示子宫大小无改变,肌瘤无缩小者为无效。

    1.5 治疗结果

    1.5.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86例患者中月经不调者48例,治疗后痊愈25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白带多、腰腹痛者64例,治疗后痊愈者29例,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1例。
, http://www.100md.com
    1.5.2 肌瘤体积的改变 妇检及B超检查结果,经治疗后痊愈52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5%。

    2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症瘕”范畴,主要病因是由于肝脾失调,气滞血瘀积久而成,或脾肾不足或产后(包括人流后)感受水湿邪气而发为本病。其病机可能与冲、任、督、带等奇经八脉受损有关。经后与产后气血流失,八脉空虚,水湿之气循经内伤,侵袭胞宫,以致胞宫脉络受阻,水湿与瘀血交阻不化,发为本病。中医治疗子宫肌瘤,贵在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施以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因而往往收到较好的疗效。笔者根据以上病因病机,以理气活血,祛瘀散结;健脾益气,温肾消积;养血柔肝,滋阴消症等三法,通过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控制肌瘤的生长,部分肌瘤通过治疗后缩小或消失。从临床中观察到,本病的类型以气滞血瘀为多见,而对于此型病例的治疗效果较其他型为高,考虑此型为气血运行受阻,脉络不通,积久成症,而此时正气盛而邪气实,用攻坚破瘀药物则积症易除。而脾肾两虚,肝旺阴虚型均为虚中夹实相兼,邪气实而正气虚,攻伐太过易伤正气,故攻坚的同时要兼顾扶正,疗效相对缓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