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口腔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4057
MEBO用于唇裂术后创口的疤痕程度观察
http://www.100md.com 《口腔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耿培峰 陈海军 南福清 钱其春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221004)解放军九七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口腔医学纵横990324 先天性唇裂多在6个月~1岁左右修复,术后常出现创口感染,裂开或疤痕挛缩畸形,直接影响美观,从而常需再次手术整复。本科将近年收治的112例唇裂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术后局部应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研制的MEBO治疗,对照组应用4%硼酸酒精常规治疗,术后6个月跟踪对比观察,结果两组疤痕及挛缩畸形程度具有明显差别,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特此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990~1996年6月收治的112例先天性唇裂患者,手术年龄皆在6个月~6岁之间,予以随机分组,(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唇裂类型及分组

    总例数

    Ⅰ°-Ⅱ°

    单侧Ⅲ°

    双侧Ⅲ°

    实验组

    57

    22

    24

    11

    对照组

    55

    22
, 百拇医药
    23

    10

    二、治疗方法

    1. 手术方法:单侧唇裂采用下三角瓣法,双侧唇裂采用矩形瓣法,手术由同一医师施行。

    2. 术后全身常规应用抗生素,应用的量和天数无主观差异。

    3. 术后局部处理:实验组局部应用MEBO外涂换药,每日两次,厚度0.5~1mm,对照组常规应用4%硼酸酒精擦拭至创口愈合,两组皆常规应用唇弓减张。 结 果

    一、术后疤痕分类标准[1]

    a. 表浅性疤痕:除外表稍与正常皮肤不同外,局部柔软平整,对上唇功能无障碍。b.增殖性疤痕高出上唇皮肤,形状不规则,质坚韧、色潮红,上唇功能障碍不明显。c.萎缩性疤痕:表面平坦、坚硬,疤痕表面仅覆盖一层菲薄的表皮细胞,经不住外力摩擦挤压,上唇具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d.挛缩性疤痕:创口周围皮肤被创口牵拉,出现上唇及鼻部畸形。e.疤痕疙瘩:隆起皮肤呈瘤状增生,大小不等,出现严重的上唇部畸形。术后6个月跟踪观察,两组疤痕类型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二、临床上将唇裂术后表浅性疤痕列为不明显型,增殖性、萎缩性、挛缩性、及疤痕疙瘩皆不同程度挛缩畸形,影响美观,列为明显型。两组疤痕程度见表3、表4。实验组与对照组Ⅰ°、Ⅱ°,单侧Ⅲ°,卡方检验P<0.05,两组总数应用卡方检验P<0.05,皆具有明显差别,双侧Ⅲ°唇裂两组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别。

    讨 论

    1. 术后创口瘢痕程度,与机体本身及术后创口张力和术后创口处理具有密切关系。幼儿时期胶原合成率较高,皮肤张力较大,创口易出现疤痕增生[2]。唇裂手术是修复缺损,本身具有一定张力,患儿哭闹、吸吮,进食皆使上唇创口张力增大,从而使疤痕增生明显。再加上创口易被污染,常规应用4%硼酸酒精治疗,增加了创口结痂率,临床上常出现痂下感染,严重影响愈合,导致愈合后瘢痕过度增生。双侧Ⅲ°唇裂因术后创口张力相对较大,所以术后瘢痕明显,本实验因观察例数较少,所以无统计学意义。

    2. MEBO药物具有亲脂作用,有利于保护隔离创面组织避免微生物侵袭;抑制细菌生长,并能湿润创口防止结痂,减轻疼痛,祛腐生机,自动引流,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加速创口愈合功能[3]。MEBO抑制胶原纤维过度再生,促进上皮细胞生长,调整纤维素再生的高峰,从而在愈后一般无疤痕形成[4]
, 百拇医药
    3. 本对比观察证明,唇裂术后应用MEBO换药,在愈后疤痕及挛缩畸形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换药,且方法简便,在颌面外科创伤,整形美容领域皆可予以应用推广,从临床应用还表明,MEBO换药可缩短创口愈合时间,这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论证。

    表2 两组疤痕类型

    表浅性

    增殖性

    萎缩性

    挛缩性

    疤痕疙瘩

    实验组

    44(77.19)

    4(7.01)
, 百拇医药
    2(3.50)

    7(12.28)

    0

    对照组

    25(45.45)

    10(18.18)

    6(10.90)

    14(25.45)

    0

    表3 实验组疤痕程度观察

    Ⅰ°-Ⅱ°

    单侧Ⅲ°
, 百拇医药
    双侧Ⅲ°

    总例数

    不明显

    20(35.08)

    19(33.33)

    5(8.77)

    44(77.19)

    明显

    2(3.50)

    6(10.50)

    5(8.77)

    13(22.80)
, 百拇医药
    表4 对照组疤痕程度观察

    Ⅰ°-Ⅱ°

    单侧Ⅲ°

    双侧Ⅲ°

    总例数

    不明显

    11(20.00)

    10(18.18)

    4(7.27)

    25(45.45)

    明显

    11(20.00)
, 百拇医药
    13(23.63)

    6(10.90)

    30(54.45)

    参考文献

    1 方之杨,吴中立,高学书,等主编. 烧伤理论于实践.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版 1989;668—671

    2 Coaciu-valasco M. Compressiontreatment of hypertropic,scars in burned children Can T surg,1978,21:450

    3 曲去英,王远平. MEBO抗感染机理实验研究.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1)19

    4 徐荣祥. 烧伤创疡总论(一).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1:17~21

    [收稿:1998—12—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