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其它 > 眼内炎
编号:10244590
儿童外伤感染性眼内炎4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眼科新进展》 1999年第3期
     作者:高晓虹

    单位:030002 山西省眼科医院

    关键词:儿童;外伤;感染性眼内炎

    儿童外伤感染性眼内炎40例临床分析 眼内炎是眼科常见的眼内严重感染疾患,可致严重后果。由于儿童的年龄、性格及活动特点,故儿童外伤感染性眼内炎的致伤原因、治疗及预后均有许多特点。本文总结了40例因儿童外伤致眼内炎的治疗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统计了自1996年1月至199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4a以下儿童外伤感染性眼内炎。其中男27例,女13例,男女比例为2∶1。受伤到住院时间最短1d,最长3mo。致病原因最多见的是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穿通眼球,共22例,所占比例为55%.其患儿入院时视力情况:光感者9例,手动者9例,数指者5例,0.05~0.2者3例,无光感者3例。11例因患儿检查不合作,故无法记录。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40例中有1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6例同时行玻璃体腔内注药。11例均将玻璃体取样做涂片培养,有6例为阳性。分别为施氏假单胞菌2例,假白喉杆状杆菌1例,铜锈假单胞菌1例,大肠杆菌2例。

    40例患儿均使用静脉点滴抗生素,多使用先锋霉素V加丁胺卡那霉素或万古霉素加丁胺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局部点环丙沙星眼药,球侧注射庆大霉素。

    1.3 治疗结果 40例患儿中,有5例放弃治疗。在35例中有4例最终行眼球摘除术。其余31例患儿治疗后视力:无光感者2例;光感者2例;手动者3例;数指者4例;0.01~0.3者10例;大于0.3者6例;视力检查不合作者4例。经治疗达到有效视力者(≥0.03)达45%(35例中)。

    2 讨论

    本文认为儿童外伤感染性眼内炎治疗的关键之一是治疗时机。由于患儿存在惧怕家长责备的心理,因此部分患儿是在受伤后出现明显症状时方告诉家长,或被家长发现后才送到医院,这就明显延长了治疗时间。还有部分患儿是受伤后到当地医院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方转到我院治疗,这同样延误了有效治疗时间。在40例患儿中,从受伤到住院治疗,时间最长达3mo,其中超过1wk时间的就有18例。在受伤3d之内就诊我院的仅有16例。由于患儿受伤后到治疗时间延长或治疗方法不当,使得住院后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明显受到影响。
, 百拇医药
    治疗儿童外伤感染性眼内炎关键之二是治疗方法有效。40例中有17例是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方转到我院治疗。在当地医院使用青霉素静脉点滴加氯霉素眼液点眼。虽然有文章提出眼内炎时,由于血-眼屏障被破坏,静脉给药后玻璃体腔内可达到一定浓度[1],但由于青霉素已对多数菌种产生耐药,故治疗实际无效。患儿住进我院后,采用万古霉素加丁胺卡那霉素或先锋霉素V加丁胺卡那霉素静脉点滴,利用2种药物不同抗菌谱有效互补,在没有行玻璃体切割取样之前,无法确定菌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在国外,万古霉素加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应用已被视为治疗眼内炎的首选药物[2,3]。同时局部点环丙沙星眼液,球侧注射庆大霉素。

    40例中有1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6例同时行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在0.03以上者8例,最佳矫正视力可达到0.7。玻璃体切割治疗眼内炎有许多优点[4]:(1)切除炎性玻璃体,取样涂片培养,进行药敏试验,利于明确诊断并指导用药;(2)切除炎症玻璃体,去除了细菌的培养基,防止炎症的进一步扩散;(3)去除了混浊眼内容物,清晰屈光间质,提高视力同时便于观察眼底;(4)联合玻璃体内用药,使药物能够更直接有效地杀灭玻璃体腔内的细菌。由于玻璃体切除破坏了血-眼屏障,提高了药物在眼内的通透性和浓度。在行玻璃体腔内注药时,我们使用的是万古霉素1mg加丁胺卡那霉素400μg,已有文章证实此种球内联合用药是安全有效的[1]。对患儿来讲,由于日常治疗点眼及球侧注射难以接受,因此玻璃体切割加玻璃体腔内注药更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Donahue SP,Kowalaki RP,Eller AW,et al.Empiric treatment of endophthalmitis.Arch Ophthalmol 1994;112∶45-47.

    2 Martin DF,Ficker LA,Aguilar HA,et al.Vitreous cefazolin levels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Effects of inflammation repeated antibiotic doses and surgery.Arch Ophthalmol 1990;108∶411-414.

    3 Doft BH.The endophthalmitis vitrectomy study.Arch Ophthalmol 1991;109∶487.

    4 Han DP,wisniewski SR.Spectrum and susceptibilities of microbiologic isolates in the endophthalmitis vitrectomy study.Am J Ophthalmol 1996;122∶1-17.

    收稿 1998-05-25 修回 1998-07-13,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其它 > 眼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