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6701
导管射频消融对36例心动过速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林 荣 郭南鸥 洪美满 曾碧英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

    关键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990317

    近年,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根治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院1年来采用RFCA对36例心动过速病人的治疗,着重探讨术前无创性检测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心动过速36例。其中特发性左室室速(LVVT)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4~61(平均37)岁。有反复心悸、胸闷2个月~ 25年,其中4例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头晕、出汗、血压下降。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全部病人术前行常规心电图,食道心房调搏,心动过速发作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加食道心电图,观察心动过速发作时QRS的时限,形态,P、R波的关系,R-P′间距,有无融合波,房室分离,并与心动过速不发作时的心电图进行比较。查病人的心脏彩超,胸部正侧位片等。术前先根据无创检查做出诊断。术中行心内电生理检查,S1S1,S1S2分别刺激心室,心房并诱发心动过速,同步记录体表及多部位的心腔内电图,观察室房逆传,房室顺传的激动顺序从而对心动过速做出诊断。

    RFCA按常规方法进行。旁道RFCA成功的标志为:(1)体表心电图δ波消失;(2)心房或心室刺激未能诱发心动过速;(3)心室增频或早搏刺激出现室房分离;(4)心房刺激无房室旁道的前传现象;(5)用ATP阻断房室传导后出现室房分离而未见旁道前传或逆传。房室结双(或多)径路RFCA成功的标志为:(1)心房、心室刺激未能诱发心动过速;(2)慢径路前传功能丧失,重复心内电生理检查无A-H跳跃现象;(3)静滴异丙肾不再诱发AVNRT。室速RFCA成功标志:(1)RFCA后导管机械刺激和心室内电刺激未能诱发VT;(2)异丙肾静滴后重复心室内刺激仍不能诱发VT。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诊断的符合率

    术前诊断LVVT4例,PSVT32例,诊断符合率达100%。

    2.2 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

    术前9例心动过速发作时为宽QRS型心动过速。其表现如下表:

    表1 9例心动过速的表现

    心室率

    QRS宽度

    房室

    分离

    心室融
, http://www.100md.com
    合波

    V1双相

    V5双相

    P′与

    QR关系

    常规ECG

    束支传导滞

    食道调搏诱

    发心动过速

    VT

    182+11

    110+25

    4
, 百拇医药
    2

    3

    4

    0

    0

    0

    PSVT

    222+15

    110+15

    0

    0

    0

    4

    4
, 百拇医药
    2

    4

    术前仔细观察,根据房室分离,心室融合波,P′与QRS无关,食道心房调搏未能诱发心动过速,常规心电图无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发作时QRS形态与不发作时不一样而诊断LVVT4例。反之为PSVT伴束支传导阻滞2例,PSVT伴差传2例。显性WPW1例。术后诊断完全相符,符合率达100%。

    2.3 预激与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诊断

    本组32例PSVT。注意术前PSVT发作时是否有逆行P′,R-P′间距,ST段与不发作时相比有无挫折,食道调搏有无SR跳跃,有无预激波。如R-P′>70ms,ST段上可见顿挫,食道调搏无SR跳跃征或有预激波诊断为旁道并AVRT26例,反之诊断为DAVNP并AVNRT4例,2例术前未能定性。PSVT分型术后诊断与术前基本相符,符合率达94%(30/32)。2例术前未能定性者术后诊断为AVNRT,1例为房室结双径路,1例为房室结多径路。
, http://www.100md.com
    2.4 旁道的定位

    23例预激并ARVT中10例为显性预激,13例为隐匿性预激。术前显性预激根据Brugade 1992(1)的标准诊断左侧旁道6例,右侧旁道4例,诊断符合率达100%。

    2.5 RFCA术

    36例病人经RFCA全部成功地中止了心动过速。其中4例旁道经常规方法消融不成功后改用小黄管在三尖瓣环上倒U形方法帖靠,成功地阻断旁道传导。

    2.6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最长20个月,最短1月,1例复发,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RFCA治疗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已经得到公认。在进行RFCA前选择适当的病人是最重要的。我们对36例行RFCA的心动过速患者的术前、后诊断进行分析体会如下:
, 百拇医药
    术前无创对心动过速分型的价值 本组病人术前诊断的LVVT,PSVT,与术后诊断符合率100%。我们认为术前详细观察心动过速时心电图P波,P与QRS的关系。有无融合波,心室夺获,发作前QRS的形态与发作时QRS形态的异同,结合食道心电图,食道调搏的结果综合分析对诊断分型极有价值。尤其是宽QRS型心动过速。本组9例宽QRS型心动过速中4例VT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均可找到房室分离或融合波。其中1例VT发作时图型与PSVT并差传几乎完全相同,心率达240次/分,经仔细观察发现唯一一个QRS图型特殊,定为心室融合波而诊为VT,后经心内电生理证实。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率,QRS宽度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无创检查对心动过速折返机制的诊断 术前常规心电图、心动过速时食道心电图、12导心电图、食道调搏对折返机制的诊断意义极大,本组36例,34例术前做出明确诊断,符合率达94%,提示手术前详细分析上述无创检查结果基本可明确折返机制。

    旁道定位 显性预激10例,根据Brugade标准定左右侧旁道准确性达100%,提示术前根据上述标准估计左或右侧旁道有重大价值。

    RFCA技术现已基本成熟,但对某些右旁道,尤其是旁道位于有皱折的三尖瓣环上时电极导管不易贴靠,易致RFCA失败。本组病人中3例在常规操作无效的情况下采用特殊的倒U方法贴靠,成功地消融了旁道。提示倒U方法治疗右侧旁道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总之从我们有限病例来看,RFCA术前采用无创性方法确定心动过速的类型,折返机制,旁道定位具有简便、易行、安全 、准确可靠的优点,又不需特殊的设备。这对于基层医院,开展RFCA技术较不成熟的医院尤为重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