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腹泻 > 小儿腹泻
编号:1025178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7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欧登暖 叶祖兴 邱 浩

    单位:福建省罗源县医院(罗源县东大路86号350600)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类证鉴别;中西医结合治疗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55 中图分类号 R725.7

    小儿秋季腹泻(下称秋泻)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9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62例患儿均为我院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秋泻流行期间的住院和门诊病例。由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为便于判断疗效,以上所选病例其病程均在48小时以内。大便夹有脓血或粪检有较多脓球者不作为观察对象。
, 百拇医药
    1.2 一般资料 1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7例,男49例,女48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2岁3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病程27小时。对照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2岁2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病程26小时。

    1.3 主要症状及体征 见表1

    表1 小儿秋泻主要症状及体征(例) 症状组别

    泡沫无臭味

    大便色淡夹

    酸臭明显

    大便黄褐色

    发热

    咳嗽
, 百拇医药
    流清涕

    舌质红

    舌淡红

    苔薄白

    苔白腻

    苔黄

    肛门红赤

    治疗组

    81

    16

    54

    43

    58

, http://www.100md.com     16

    81

    70

    12

    15

    15

    对照组

    53

    12

    34

    30

    39

    12

    53
, 百拇医药
    46

    8

    11

    11

    1.4 分型 根据1992年4月北京会议制订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组中轻型46例,中型51例,无重型病例;对照组中轻型30例,中型35例,无重型病例。

    1.5 中医辨证分型

    凡粪便清稀,色淡,无明显酸臭味,肛门口不红或淡红,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指纹淡红者为风寒型;凡粪便色黄褐,臭味甚,肛门口红赤,舌红、苔黄,指纹紫者为湿热型。

    治疗组中风寒型81例,湿热型16例;对照组中风寒型53例,湿热型12例。

    以上临床资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药基本方:藿香3g,苍术6g,防风3g,茯苓10g;葛根8g,麦芽10g,石榴皮3g。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以上为1岁量,可根据年龄适当增减。风寒型加苏叶3g,湿热型加黄连3g,黄芩5g。咳嗽者加炙枇叶3g,流清涕者加白芷3g,呕吐者加陈皮3g。

    西医治疗:思密达,<1岁,1/3包,tid;≥1岁,1/2包,tid。同时酌情给予ORS或静脉补液,以预防和治疗脱水。

    对照组单纯用西医治疗,方法见上。两组均治疗3天后判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每日大便次数≤3次,成形或恢复原正常大便,诸证消失为治愈;大便次数或数量减少一半以上,其它症状亦相应减轻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 http://www.100md.com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愈9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93.81%。对照组治愈5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3.08%。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4.78,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泻,可以提高疗效。

    4 讨论

    我们根据小儿秋泻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特点,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风寒之邪。由于风寒之邪损伤脾胃,运化无权,致水谷不分而成泄泻。本病初起多伴有畏冷发热,咳嗽,流清涕等风寒之邪侵袭肺卫的表现。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或夹有泡沫,质稀色淡,舌多淡红,苔多薄白或白腻,肛门口不红或淡红等寒象。有部分病例表现为湿热证,这是因为部分儿童素有积热内蕴或湿热中阻,风寒随热而化,或阳盛之体,风寒入里化热所致。在临床上此类患儿往往表现为表有风寒而里有湿热的表寒里热证。总之,风寒之邪是小儿秋泻的主要病因,而风寒之邪可以化热,因而在临床上有风寒型秋泻和湿热型秋泻之不同表现。外邪侵犯,致脾失健运,水湿不循常道,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始成泄泻。因而,疏风散寒健脾利湿为小儿秋泻的重要治法。我们选用藿香、防风祛风散寒、芳香化湿,茯苓、苍术健脾利湿,使水循常道而泻自止,葛根既能解表,又能升阳止泻,还能生津止渴,石榴皮固涩止泻,麦芽消食。以此为基本方,风寒型加苏叶加强祛风散寒之力,湿热型加芩连以清热利湿,并随证加减,更切合病机,由于药证合拍,故疗效满意。我们主张早用固涩止泻之品,可以提高疗效,并无恋邪之弊。

    小儿秋泻极易伤津(脱水),我们配合口服ORS或静脉补液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疗效迅速而肯定,本文治疗结果显示中西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表明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能提高疗效。

    收稿日期:1999-06-17,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腹泻 > 小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