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51793
中医辨证治疗暑热病93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马 俊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南宁市淡村路13号 530031)

    关键词:暑热病;辨证分型;中医药疗法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42 摘 要 将93例暑热病辨证分为暑热型、暑湿型、气阴两伤型,并分别以清热生津,清热利湿,清热益气为原则立方用药,结果疗效较满意。

    中图分类号 R254.21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南宁市盛夏患暑热病患者亦有增多。现将近年辨证治疗93例暑热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3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男性50例,女性43例;年龄1~12岁25例,30~59岁14例,60~77岁54例。诊断依据:盛夏季节,症状出现发热、胸闷、纳呆、口渴、尿少而黄、无汗或大汗出、神疲乏力、舌红苔腻或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1〕。全部病例血象均为正常。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暑热型 证见身热炽盛、面赤气粗、心烦、口燥大渴、汗多、头痛,小孩哭闹夜寐不安、热痱多。舌红苔干,脉浮数或指纹紫红。治宜清热生津,白虎汤加味治之。组方:石膏50g,知母10g,粳米15g,甘草6g,麦冬10g,石斛10g,天花粉10g,五味子5g。如牙龈肿痛者加黄连、干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参。

    2.2 暑湿型 症见身热汗出,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胸闷作呕,腹胀,大便溏泻,头身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加味治之。组方:葛根15g,黄芩9g,黄连3g,甘草6g,扁豆花10g,苡仁25g,滑石10g,如皮肤有疮疖红肿者加银花8g,菊花10g,地丁草10g,如呕吐甚者加竹茹、香薷,舌尖溃疡者加导赤散。

    2.3 气阴两伤型 此型较多见,平素体弱、老年及小孩尤为多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神疲乏力,脉虚数。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清暑益气汤主之。组方:西洋参5g(另用开水泡服),太子参15g,麦冬10g,石斛12g,知母8g,鲜荷叶15g,粳米15g,甘草6g,竹叶6g,如汗出不止者加五味子、山楂。久热不退,手足心热者加白薇、地骨皮。素患消渴病者加服六味地黄丸。
, 百拇医药
    服法:以上各型均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小孩用量减半,重症者可每日2剂。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忌食肥甘辛辣炙炽之品。

    3 疗效观察

    临床治愈为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症状减轻;无效为症状基本没有改善。93例患者经治疗结果为:治愈62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3%。

    4 典型病例

    患者,刘××,女,25岁。1998年7月2日初诊。发热2天,伴烦热、心中懊恼,出汗少,口渴引饮,喜冷饮,小便多,舌红苔黄干有刺点,脉浮数。中医诊断:暑热病,证属暑热炽盛型,治宜清热生津,白虎汤加味:石膏50g,知母10g,柴胡6g,山栀子8g,干葛30g,花粉10g,茅根10g,银花10g,五味子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连服3天复诊,发热已退,仍有汗出,夜间手足心热,上方去银花加地骨皮,白薇,连服6付,告愈。
, http://www.100md.com
    5 小结

    暑热病是南方地区常见病。南方气候炎热,且湿润多雨,素体气阴两虚,尤其是老年、儿童及体弱多病者,因身体元气不足,适应能力差,暑热之邪可乘虚而入,导致本病发生。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炎热,多挟湿,易伤津耗气。根据这些特点,作者将93例暑热病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别以清热生津、清热利湿、清热益气养阴为原则,分别立方以白虎汤、葛根芩连汤、清暑益气汤为主随症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医学院.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19~120

    收稿日期:1999-05-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