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51804
浅谈中医名词术语英译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陈靖红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行政办公室(南宁 530001)

    关键词:中医;名词术语;英译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02 摘 要 随着中医日益走向世界,规范与统一中医英译势在必行,而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该文试从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以及与西医相比照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中医名词术语的音译法;比照西医法;一词义多译法以及词素法的英译问题。

    中图分类号 H059

    Discussion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MC terminotogy

    Chen Jinghong

, 百拇医药     Administrative office of Guangxi College of TCM Nanning 530001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ing and increasing interes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 the world.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becam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translation has given rise to large difficulties in terminology.Here 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inology by usage of Chinese PingYin, borrowing of western medical term,translation of polysemy and usage of morphem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Trad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rminology English translation

    随着中医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医英语翻译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而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又是其中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中医日常翻译、译著以及词典的英译中,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仍存在不够统一和规范的现象,要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涉及到中医翻译工作者对翻译材料的理解和表达两方面,没有习惯,不同文化环境这样一些常规问题外,还有涉及到中医学科自身的特点,译者的知识结构等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在中医翻译中的实践,谈谈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几个问题,以抛砖引玉。

    1 保持中医特色——音译法

    由于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中医名词术语的内涵与现代医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尽管在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等方面,中医学的一些名词术语与现代医学术语在含义上比较接近,甚至相同,但在其它一些情况下却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英语中找到中医名词术语的对应语是非常困难的,如:“阴阳”、“气”、“推拿”、“寸”、“关”、“尺”等等,这些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况且这些基本概念目前已基本为国际医药界所了解,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汉语拼音音译法不失为一个恰当的方法。即:“阴阳”被译为“Yin and Yang”、“气”被译为“Qi”、“推拿”被译为“Tui Na”等等。而且,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针灸经穴名称的国际标准化方案中,针灸经穴名称一律采用音译。多年来,在我院留学生的临床教学中,我们感到这些留学生都能普遍接受音译法,甚至在我们用“Qi deficiency”表达气虚时,他们还直接用“Qi Xu”来表达。由此可见,音译法目前已为中医翻译界所普遍采用,也为中外读者所接受。
, 百拇医药
    但是使用音译,应严格控制使用的数量,不可滥用,如不严格控制,则通篇文章就会变成汉语拼音的汪洋大海。而且具体翻译中,对译语仅作语音方面的处理是很不够的,在读者还不了解所译概念的实际含义时,必要的注解是不可少的。但这种注解必须少而精,不可泛滥,一般认为,加注应在某一概念首先出现时进行,以后再出现时,则无需重复加注。如:“营气”常被译作nourishing qi或construction qi。但实际上,营气是指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有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的作用。所以将营气简单译作nourishing qi或construction qi 在意义上都不够完整,有些欠妥。况且,目前对这类术语的翻译也比较混乱,可说是林林总总,难成共识。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音译恐怕是唯一可行之法。即:营气(Ying-qi):the qi that forms the blood and circulates in the channels and blood vessels,helping to nourish the entire body.随着这些特定音译词汇的出现,又可派生出许多新的复合词。
, 百拇医药
    如:阴虚:Yin deficiency, 寸脉: Cun pulse

    宗气:Zong qi,痹证:Bi-syndrome

    2 比照西医法

    虽然,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有其独特的东方民族特性,但是其研究的方向和服务的对象都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因此,中西医这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对人体结构及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况的认识,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探讨,中医西医就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因而,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可在解剖部位、具体病证以及治疗方面借用西医固有的术语来翻译这些中医概念。尽管这些方面的名词术语与同名的西医用语在语义上偶尔有细微的差异(特别是解剖部位名称),但由于其含义比较具体,而且有物可参,所以习惯上都将其译成相应的西医用语。例如: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独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它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但在现行的翻译中,大多数人仍将中医的“心、肝、脾、肺、肾”等术语译成西医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在实际交流中这种做法也并未引起中西医混杂不清的状况。再譬言:女子胞即西医的子宫被译成uterus,,髓海即西医的脑被译成brain,疳积即西医的小儿营养不良被译成infantile malnutrion, 痨瘵即西医的肺结核被译成pulmonary tuberculosis,寸白虫即西医的绦虫病被译成taeniasis, 乳蛾即西医的扁桃体炎被译成tonsillitis.
, 百拇医药
    3 一词多译法

    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中借用西医语言,虽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并非想把中医西医化,而只是想给中医找一条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语在别国的语言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全人类语言的“共核”,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共有的事物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应词”。如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在其他民族的人身上也会发生,因此,中国人对某个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称呼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也应该能找到对应的说法。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医英译中可以在西医语言中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对应语并把它们借用过来帮助翻译和理解。但是一种语言中总有一些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想和观念在别国的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对于这些找不到对应词语的翻译就有了直译、意译和音译的基本翻译方法。在用这些方法翻译具体名词术语时,就又出现了同一词义有多种译法以及某些术语译语冗长的现象等。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是因为中医语言同中医理论一样,既古老、又复杂。历史上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使其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给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再加上中医语言中概念虚化,名不及形,名不及实的特征,便利明确的特定词汇往往表示不明确的,多变的概念。
, 百拇医药
    3.1 一词义多译 例如:三焦一词的翻译有以下几种表达法:Sanjiao,Triple-warmer,Triple-burner,Triple-heater,Triple-cavity,Three portions of the body cavity…实际上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为六腑之一,是中医所独有的一个概念。上焦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而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属下焦。其生理功能是“上焦如雾”指心肺输布津液的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精液的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运行津液和肠道排便的作用。因而把三焦译作“triple-warmer,triple-burner,triple-heater”既未体现三焦的部位,也没有反映它的功能,而三个词的意思分别是“炉膛、炉子、保暖器、燃烧器”,与“三焦”原意想距甚远,可说是风马牛不相及,易引起读者的误解。另外,对“三焦”的实质在古代即有多家之言,连《中医基础理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在论述“三焦”时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不够明确,《难经》在《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中又提出‘有名而无形’说,因而引起了后世的争论…”。故尔单纯以三个体腔以概其余,即译成triple-cavity和three portions of the body cavity,有失妥当。因此,笔者认为还是音译Sanjiao更为合适。
, 百拇医药
    另外,中医学上广泛应用的“虚”一词,在英语词汇中可以参考应用的词汇有:deficiency;asthenia;debility;weakness;insufficiency;hypofunction等,但在具体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应概括其具体含义而选用。如指脏腑虚时可用asthenia,“脾虚”译为asthenia of spleen,如译为deficiency of spleen则有可能被误为脾脏有实质性的缺损,而不能准确表达出脾虚的概念;又如对“脾虚水泛”一词,其原意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水肿,所以虽然同是“脾虚”,这个虚则译为hypofunction,即edema due to hypofunction of spleen.至于阴阳、气血的“虚”,则可用deficiency,如气虚则译为qi deficiency,纯指功能的虚弱,也可用weakness或debility,如体弱早衰,译为“general debelity and senilism”,以及体虚自汗译为“spontaneous perspiration due to weakness”,虚火则译为“empty fire”。
, http://www.100md.com
    3.2 译语冗长 中医用语的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但翻译成英语时中医用语的这一特点便丧失殆尽,简直不象一个术语了。如:活血通络”在较为流行的汉英中医辞典中有如下译法: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obstruction in the channels;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obstruction in the heart-vessels;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obstruction in the meridians. “肺瘀血咳”被译作cough due to blood stasis in the lung.

    4 中医名词术语的规范化——词素法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讲,术语的规范化和统一性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却一直处于各家学说状态。当然,造成这种混乱状况除主观原因外,也有客观的因素。
, 百拇医药
    笔者在刚开始从事中医翻译时,就曾注意到由于中医理论的独特性,在中医术语中,普通用语占有很大比例,另外,中医语言中的很多词语或表达法都与普通用语无异,在这种情况下用专业术语翻译中医用语,感到有些不符合中医的特色。但是随着对中医理论更深入的了解,以及从该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越来越体会到其术语的规范化和统一性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过多地使用普通用语在一定的程度上的确影响了中医用语的规范化和具体化,也影响了正确的理解和翻译。对此,笔者赞同考虑利用英语词素翻译法来保持中医术语译语的专业性。例如:风水edema caused by wind-evil和湿邪腰痛lunmbago caused by wetness-evil中“风”和“湿”直译为wind和wetness,其“形”和“义”的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达到了统一。但是离开了这一文化背景“风”和“湿”(wind和wetness)就很难保持“形”和“义”的统一,从而使得其译语wind和 wetness,在译语中颇让人费解,也失去了其医学术语所应有的专业性。而且整个术语的翻译显得冗长,故采用词素法时可分别译为
, http://www.100md.com
    风水 anemogeous edema

    湿邪腰痛 hygrogenous lumbago

    由此可以看出,词素翻译不仅提高了译语的专业化,而且也简洁了译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译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从笔者接触到的留学生来看,该词素翻译法,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让他们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总之,在中医术语的英译中,不管是以上何种翻译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和不适应范围,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凤钦.中医汉英英汉大辞典.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2〕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5〕汉英医学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6〕欧明.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的问题.中医杂志.1981,22(11):78~80

    〔7〕欧明.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上海科技翻译.1986,(4):32

    收稿日期:1999-05-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