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52244
督脉经穴主治作用规律探讨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马惠芳 李 瑞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 北京 100029

    关键词:督脉;经穴;主治作用;临床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90335 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源于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循行于脊里,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且藉其分支两络于肾,肾为元阳,内寓命门之火。督脉循行于后背正中,背为阳,督脉与全身阳经均交会于大椎,又藉肾与元阳密切关联,故曰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阳气,调节阳经脉气。正如滑伯仁在《难经本义》所指出的“督之为言都也,为阳脉之海,所以都纲乎阳脉也”。督脉统摄诸阳,循达于体表则可卫外御邪;通达于内,则可温通经脉,温煦脏腑。故督脉为病,在外不能卫外御邪则会出现感冒、寒热等症。在内不能温煦脏腑则出现久泄脱肛、阳痿、滑精、崩漏、头痛等症。邪闭阳郁则会出现痈疮疔毒、发热、疟疾等症。因此,督脉经穴具有温阳、泻热的双重作用。
, 百拇医药
    督脉与诸多经脉交会,联系诸多脏腑,循脊入脑。明.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清.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而脑的这些主神功能是与五脏六腑分不开的,《素问.宣明五气论》指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又肾主骨生髓,髓聚则为脑。因此,脑在形神两方面都与五脏六腑,特别与心肾有密切联系,而督脉则是完成这种联系的最重要途径。这是因为督脉起于胞中,两络于肾,“贯心入喉”,上通于脑,故可将肾之精、心之神以及其他脏腑之精微上输于脑,养脑益髓,以奉元神。故督脉空虚可致脑髓失养,髓海不足,多见头重晕眩、失眠健忘,甚则可致智力低下、伛偻诸证。另外,督脉受邪,上犯脑髓,则会出现中风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高热不退、惊厥抽搐以及癫狂痫等症。因此,督脉经穴可用于治疗脑部疾患,具有补益脑髓、醒脑开窍、熄风止痉、安神定志的作用。

    督脉循行于后背正中,贯穿整个脊柱,联系胸腹腔诸脏腑,但又不同于十二正经与脏腑有固定的属络关系,只是通过上、中、下三焦的布散与阳气的通达作用,发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其经穴主治范围广泛,具有分段主治的特性。因此,其腧穴具有温阳泻热、通督治脑、分段主治的作用及特点,现分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温阳泻热

    1.1 卫外御邪 祛寒解表

    督脉为阳脉之海,统摄诸阳,与各阳经交会,可通达阳气于皮肤腠理,具有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风寒邪气所致的感冒。常用穴:大椎、哑门、风府等。《素问.骨空

    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大风颈项痛,刺风

    府。”在现代临床上,王氏[1]以艾条温和灸大椎、曲池等治疗外感风寒发热之感冒64例,对照组34例。结果:治疗组48 h有效率为95.3%;对照组48 h有效率为64.7%,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1.2 温煦脏腑 升举清阳

    督脉联络诸经,且通过其分支与肾相连,故叶天士有“八脉丽于肝肾”之说。肾主元阴元阳,为命门之所,生命之根,这是因为元阳可蒸腾元阴而为元气,从而对全身之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起到温煦作用;而元阳要布达于机体各部,须借道根于肾脏的任督二脉,正因为任督二脉通行元气,所以二脉经穴均具有补阳和强壮作用。补督助阳,首先可用于升举清阳,多用于治疗久泄脱肛、崩漏阴挺、头痛头晕等阳气下陷之证。常用穴:长强、命门、哑门、风府、百会等。如《甲乙经》云:“虚则头重,洞泄淋癃,大小便难,腰尻重难起居,长强主之。”张氏[2]以长强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脱肛285例,治愈283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9.30%。周氏等[3]观察了14例针刺百会、16例艾灸百会治疗眩晕症的疗效,针刺组与艾灸组痊愈分别为9例、11例;好转4例、5例;无效1例、0例。并且发现两组均能使大椎穴处的皮肤温度明显升高,客观地证实了艾灸与针刺百会均能起到疏通经络,升阳补气,宣导气血的作用。
, 百拇医药
    其次,调治督脉还可温煦脏腑,多用于治疗下元虚冷之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滑胎、阳痿、遗精、早泄等症。常用穴:命门、腰阳关等。如《类经图翼》说:“阳不起:灸命门、肾俞、气海、然谷。”邱氏[4]以针灸配合自我点按穴位治疗阳痿14例,以命门、肾俞为主穴,毫针刺入,以补为主,同时加灸,留针10min,每日1次;点按取穴:命门、肾俞、关元等,每穴5min。治疗14例,痊愈4例,显效10例。刘氏[5]单取命门穴治疗痛经,针刺得气后加艾条温灸,并加火罐15~20 min,治疗128例,痊愈108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98.43%。

    近年来补督助阳的应用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如:治疗前列腺炎、遗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心悸、血小板减少症等。例如:陈氏等[6]以艾炷灸大椎、膈俞、胃俞等以温督补阳,调理中焦治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57例,总有效率为89.5%。许氏[7]以八、腰阳关穴治疗血小板减少25例,取其温补肾阳之功,以益肾生精,化气生血,其有效率为96%。
, 百拇医药
    1.3 温经通络 活血止痛

    督脉为诸阳经总汇,总督诸阳。阳气充则骨正筋柔,阳虚则寒,寒则筋拘挛。因此督脉经穴具有温经通络,散瘀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治疗痹证、中风半身不遂、腰背疼痛、脊柱强直、痛经等症。常用穴: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等。如《针灸甲乙经》载:“腰以下至足诸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施氏[8]以内服外灸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8例,取腰背部督脉经穴,每次选5穴,隔姜灸,每穴5壮。痊愈28例,好转31例。说明督脉经穴确有温阳通络之功。

    此外,督脉经穴亦可治疗闪挫跌仆之腰脊疼痛,以疏利腰脊,通经止痛。如《玉龙歌》载:“脊背强痛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常用穴:人中、腰俞、命门、兑端等。舒氏[9]针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29例,治愈114例,显效15例。所有病例均有效。夏氏等[10]针刺龈交治疗急性腰扭伤200例,绝大部分患者1个疗程治愈。
, 百拇医药
    1.4 通督泻热 疗疔截疟

    督脉主阳,邪气侵袭,阳郁则热;督统诸阳,故可取督脉穴清热解表以退热,清热解毒以疗疔,清热通阳以截疟、清利头目等。众所周知,大椎为退热之要穴,如《医宗金鉴》说大椎可治:“满身发热,虚汗盗汗,津液不止。”李氏[11]以大椎穴治疗高热患者73例,随机分为深刺组与浅刺组,发现深刺大椎穴效果显著。

    督脉亦可疗疔截疟。刘氏等[12]以陶道、大椎治疗恶性疟疾230例,痊愈222例。李氏等[13]取神道透至阳治疗痈肿376例,痊愈347例,治愈率达92.28%。

    2 通督治脑

    2.1 补脑益髓 聪神益智

    针灸督脉具有补益脑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截瘫、痴呆、智力低下、小儿麻痹、脊髓空洞症、脊髓侧索硬化症等。常用穴:百会、风府、哑门、大椎、命门、腰阳关等穴。《针灸大成》说百会治:“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无心力……。”如杜氏[14]以哑门为主治疗智力低下55例,经治疗后智力与同龄人相同者39例,稍差者16例。郭氏[15]用背三针(第1针由长强至命门;第2针由命门至至阳;第3针由至阳至大椎)观察治疗小儿麻痹、脑炎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多发性神经根炎,发现均有满意疗效。并以此法治疗小儿麻痹310例,结果痊愈158例,显效110例,好转39例,总有效率为99.1%,说明督脉具有健脑益髓的作用。
, 百拇医药
    2.2 醒神通脑 开窍启闭

    针刺督脉具有醒脑开窍之功。用于治疗中风昏仆、神昏惊厥、中暑等各种神昏窍闭之证。常用穴:人中、百会、哑门、大椎等。《医宗金鉴》载人中穴可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卒风恶邪鬼出,不省人事……。”如张氏[16]以人中、涌泉等穴治疗休克150例,显效96例,有效44例,有效率为93.3%。杨氏[17]以百会穴长时间留针治疗发热惊厥40例,痊愈38例,好转2例。据实验报道,针“人中”穴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也可影响到失血性休克家兔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含量。

    2.3 镇惊安神 熄风定志

    督脉通于脑,为阳脉之海,因而具有镇惊熄风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狂痫证、小儿急慢惊风以及失眠健忘、惊悸等症。常用穴:人中、百会、风府、哑门、大椎、筋缩、身柱、长强等。《百症赋》曰:“脊强兮水道筋缩。”督脉经穴治疗精神神志疾患,为历代医家所常用。如《针灸大成》说神庭:“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如徐氏等[18]取风府、大椎、腰奇治疗癫痫60例,采用穴位埋线法,结果治愈32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95%。杜氏等[19]取百会治疗精神病42例,经1~3个疗程均临床治愈。
, 百拇医药
    3 分段主治

    督脉交会诸经,联系众多脏腑,贯通上、中、下三焦,其穴多依所在部位不同,可用治三焦各部位疾病,从而显现出节段性的治疗作用。

    督脉居于正中,其主治范围可依经穴的不同位置,而用治不同的脏腑病变,多属于局部治疗作用,但头项部腧穴又具有调节全身的功能。

    尾骶部至第二腰椎腧穴可用于治疗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如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证。

    第二腰椎至第七胸椎腧穴主治中焦脾胃肝胆疾患,如胃痛、黄疸、胁肋痛、胆囊炎等。罗氏等[20]以电针至阳、肝俞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63例,全部病例经B超检查均治愈。

    第七胸椎至第一胸椎腧穴主治上焦心肺疾患,如心悸、胸痛、咳喘等。商氏等[21]报道电针陶道与大椎穴治疗慢性气管炎1493例,近期控制53%,显效26%,总有效率达95%。且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头项部哑门穴至百会等穴主要治内、外风疾病。李氏等[22]以百会、神庭、筋缩等穴治疗癫痫34例,针刺后接电针治疗仪,每日1次,75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70.6%,脑电图好转率为53%。

    百会至神庭等穴主要用治神志疾患。赵氏[23]治疗狂症105例,取百会、神门、太冲等,用泻法捻针3次,刮针500~1000次,治疗1~6个疗程后,痊愈95例,显效7例,好转3例。

    面部水沟穴主要用于急救及治疗面肿。冯氏[24]针刺实验性休克家兔“人中”穴,发现刺之能使其血糖含量及5-羟色胺浓度增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力增加,血糖含量上升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客观地证明了人中穴有救逆回阳的作用。

    综上所述,督脉经穴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此外,根据督脉的生理功能及循行特点,其又具有补阳泻热的双重治疗作用及节段性的主治作用。以上特点和规律不仅是古代医家的经验总结,而且已为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所证实。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马惠芳,女,35岁,讲师

    参考文献

    1 王 寅. 艾条温和灸治疗外感风寒发热的初步观察. 中医杂志,1987,(4):50~51

    2 张阁英. “长强”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 江苏中医,1988,(11):32

    3 周静玉,罗玉卓,王 茜,等.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症的临床实验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1989,(1):30~31

    4 邱安保. 针灸配合自我点按穴位治阳痿. 中国针灸,1988,8(1):50

    5 刘荣平. 命门穴温针加罐法治疗痛经.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7,8):102

, http://www.100md.com     6 陈 斌,邢丰国,汤宝玉,等. 艾炷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57例临床观察. 国医论坛,1990,(6):27~28

    7 许美纯. 艾灸八骨和腰阳关治疗白细胞减少25例. 新中医,1983,(1):34~35

    8 施鸿明. 内服外灸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 浙江中医杂志,1988,(11):501

    9 舒洪文. 针刺水沟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29例. 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08~109

    10 夏翠霞,李金德. 针刺龈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针灸临床杂志,1995,11(7):50

    11 李澎涛,王新月,何路军. 大椎穴深浅刺法的退热效应研究. 中国针灸,1990,10(4):29~31
, 百拇医药
    12 刘绍裕,由建国. 针刺对恶性疟疾230例病原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1989,9(2):15~16

    13 李复峰,马新亭,钱冰茹. 粗针治疗痈376例疗效总结. 中国针灸,1989,9(4):13~14

    14 杜冠文. 针刺治疗智力低下55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89,9(4):24~25

    15 郭 转. 背三针在临床上的应用. 辽宁中医杂志,1982,(12):31~32

    16 张从道. 针刺治疗休克150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89,9(4):22

    17 杨景柱. 百会穴长时间留针治疗发热惊厥40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87,7(2):15~16

    18 徐 非,赵青春,陈 杰,等. 督脉穴埋线治疗癫痫60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1993,13
, 百拇医药
    (6):25~26

    19 杜岁增,乔新泽,魏 丽. 针刺百会穴治疗精神病42例. 国医论坛,1990,(2):29

    20 罗桂珍,杨万铎. 电针治疗胆道蛔虫症63例报告. 中国针灸,1993,13(4):26~27

    21 商风楼,张 膺.电针督脉穴治疗慢性气管炎1493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1988,8

    (5):7~9

    22 李 智. 针刺治疗癫痫34例临床观察. 江苏中医,1989,10(9):21~22

    23 赵密芬,周文生. 针刺治疗狂症105例体会. 中医药学报,1987,(2):36

    24 冯群先,华 一,刘道鸣,等. 针刺家兔“人中”穴对急救机理的初步探讨. 江苏中医,1988,9(12):21~23

    (收稿日期:1998-06-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