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0562
毛母质癌9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黄文富 黄庆祖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516001)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462 毛母质癌(pilomatrix carcinoma)是属毛球的毛母质细胞来源的一种毛源性恶性肿瘤。临床上罕见,极易误诊或漏诊[1~3]。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将收治的9例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是我院近十年收治病人,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男2例,女7例,男比女约1∶3.5。发病年龄43~93岁,平均为61.7岁。

    1.2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9例均发生于头颈部。其中头枕发际处3例(33.3%)、前额发际处3例(33.3%)、头顶毛发覆盖处2例(22.2%)、颈项处1例(11.1%)。发现肿物至手术时间4个月~10年,其中≤1年2例、≥2年7例。肿物特征:9例初起时均为一无痛小结节,渐大并高凸起皮面,继而局部破溃而成久不愈合溃疡,伴易出血和触痛。肿物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12 cm,其中7例≤3 cm,2例>7 cm。肿物皮面有大小、深浅不一溃疡,切面呈灰白间灰黄色,境界清楚,无包膜,可见数个大小不一囊腔,充填多少不一的豆腐渣样角化物。
, http://www.100md.com
    1.3 病理组织学特征 病变在真皮中、下层及皮下组织。癌组织呈巢状浸润性生长,部分癌巢呈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实团状,部分癌巢呈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囊腔,囊内为红染角化物。癌组织由不同程度异型性的角化样细胞、嗜碱性基底样细胞、透明样细胞多少不一组成。其中3例角化样细胞有角化珠形成,5例出现“鳞状回旋”。癌细胞核分裂像多见(平均2.2个/HP),其中2例可见病理性核分裂。1例见较丰富黑色素沉着及毛发插入现象,2例见钙盐沉着,1例仍见少许影细胞,肿瘤间质内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

    1.4 术前诊断 8例诊断为皮肤癌,1例为皮脂腺囊肿。

    1.5 治疗和预后 9例均行局部肿物切除术。术前2例有肿物切除术后复发史。其中1例术后1年局部复发,1例术后8年复发。本组9例随访,其中6例高龄者于术后2~6年死于其它疾病,3例生存,均未见复发或转移。

    2 讨论
, 百拇医药
    毛母质癌命名繁杂,有称为巨毛母质瘤,浸润性毛母质瘤,毛癌等。对此癌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临床特征 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组平均年龄为61.7岁),有见最小患者为11岁[3]。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头颈部,特别毛发覆盖处皮肤(本组占88.9%),亦有见腋部和上臂皮肤者[3];病程长(本组77.8%≥2年),局部缓慢浸润性生长,有报道长达20年者[3]。有复发倾向(本组22.2%),文献报道46%~59%,甚至远处转移(肝、肺)[3]

    2.2 病理特征 肿瘤呈结节状凸起皮面,皮面常见溃疡。肿瘤境界清,无包膜,切面可见大小不一、充填豆腐渣样角化物的囊腔。组织学特征:肿瘤由具异型性、生长活跃的角化样细胞,嗜碱性基底样细胞,毛外根鞘细胞样的透明细胞,3种细胞多少不一组成实团和囊腔样结构,呈浸润生长。病灶可见角化珠或“鳞状回旋”,少数伴黑色素及钙盐沉着和毛发插入现象。
, http://www.100md.com
    2.3 生物学行为与治疗 由于病程长,局部缓慢浸润性生长,为一低度恶性肿瘤,在治疗上只要局部扩大范围的肿物切除手术,预后仍较好[1~3]

    2.4 毛母质瘤(过去称钙化上皮瘤)癌变 本组1例癌巢内见残存影细胞。李新功等观察2例毛母质癌大部分瘤细胞呈典型毛母质瘤图像,部分区域嗜碱性基底样细胞生长活跃,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增多,肿瘤向周边侵犯。这提示毛母质瘤癌变的可能[3]。因此,对中、老年毛母质瘤应予重视。

    2.5 诊断与鉴别诊断 毛母质癌罕见,有报道占皮肤及皮肤附件恶性肿瘤的7.6%[3]。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认识(本组9例术前均未考虑本病)。同时应与高分化鳞癌、基底细胞癌、毛外根鞘囊肿等进行鉴别。

    3 参考文献

    1 汪丽华,罗 萍. 浸润性毛母质瘤2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5,11(3):241.

    2 李新功,吴起蒿. 毛母质癌.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6,20(2):121.

    3 李新功,姜 辉,李爱英,等. 155例毛母质癌临床病理观察.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2):10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