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1115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何嗣华

    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

    广西医学GUANGXI MEDICAL YIXUE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Vol

    摘要 对心绞痛病史大于2天(54例)和心绞痛病史小于2天或无心绞痛病史(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心绞痛病史大于2天者,心梗多发生于下壁(P<0.01),心绞痛病史小于2天或无心绞痛病史者,心梗多发生于广泛前壁(P<0.05)。(2)两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严重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心绞痛病史小于2天或无心绞痛病史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塞面积大,病情更危重,预后更差,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加倍重视。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前,有无心绞痛病史,对其预后的影响,文献报道意见不一。有观点认为AMI发生前多次发生心绞痛,可以减轻随后较长时间心肌缺血所致的致命性心肌损害(1);有观点认为AMI发生前有无心绞痛,其差别只在是否伴有症状,而两者的病理生理意义及临床预后是一样的(2)。为此,我们对本院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116例AMI病例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方法与结果

    1.1资料与方法:116例AMI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证实,其中男性89例,女性27例,年龄45~89岁,平均65岁。凡AMI发生前反复发作的心绞痛病史大于2天者为A组共54例,男∶女=46∶8,平均年龄63岁。凡AMI发生前反复发作的心绞痛病史小于2天或无心绞痛病史者为B组共62例,男∶女=43∶19,平均年龄67岁。比较两组的梗塞部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肌酸磷酸酶同功酶(CPK-Mb)峰值、住院病死率。

    1.2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统计处理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1.3 结果:见表1。

    表1 A组和B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百拇医药
    A组(n=54)

    B组(n=62)

    χ\+2

    P值

    梗塞部位

    广泛前壁

    9

    25

    7.8

    <0.01

    下壁+前壁

    3

    6
, http://www.100md.com
    0.69

    >0.05

    下壁+右室

    6

    7

    0.001

    >0.05

    前壁

    9

    8

    0.01

    >0.05

    下壁
, 百拇医药
    21

    12

    5.41

    <0.05

    前间壁

    6

    4

    0.08

    >0.01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9

    27

    9.74
, 百拇医药
    <0.01

    心源性休克

    4

    7

    0.04

    >0.05

    住院病死率

    12

    35

    12.47

    <0.01

    CPK-Mb峰值(u/L)

    123.4±80.9
, http://www.100md.com
    168.3±104.8

    t=2.57

    <0.05

    2 讨论

    近年的研究表明,心肌短暂缺血时,导致一些内源性物质释放,如腺苷、缓激肽、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阿片肽、乙酰胆碱等,然后通过信息传递系统的某些成份如抑制性G蛋白、蛋白激酶C,一氧化氮等,使心肌耐受较长时间缺血(3);既显著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明显减少早期缺血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Hirai等研究梗塞前心绞痛对于AMI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AMI起病前心绞痛一周以上者,左室射血分数、侧支循环指数均明显高于AMI起病前心绞痛发作不足一周或AMI前无心绞者(1)

    本文结果显示,AMI发生前,心绞痛反复发作病史大于2天者(A组),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肌酸磷酯激酶同功酶均低于心绞痛病史小于2天或无心绞痛病史者(B组),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A组梗塞部位多发生于下壁,提示右冠状动脉闭塞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B组梗塞部位多发生于广泛前壁,提示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两组梗塞部位各有差异,有文献报道其机制尚不清楚(2),但从冠状脉闭塞的部位可以推测B组梗塞范围大于A组。当心肌坏死大于40%以上时,均可出现心源性休克,虽然A、B两组心源性休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心源休克患者(7例)多于A组(4例)。因此说明,AMI发生前长时间反复多次发生心绞痛,具有保护心肌,促进局部代偿性形成丰富侧支循环作用,梗塞范围相对缩小,减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病死率降低;此外,由于AMI发生前时间反复多次发作心绞痛,能引起患者重视,促使其及时就医,了解自身病情,得到及时治疗,此治疗包括药物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脂、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以及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内气囊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而心绞痛病史小于2天或无心绞痛病史者得不到上述治疗,或能得到上述治疗,但由于时间短暂,疗效不佳,致使AMI发生后病情危重。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AMI发生前心绞痛病史小于2天或无心绞痛病史者,应列为高危患者,此类患者往往梗塞面积大,近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应高度重视,而AMI发生前心绞痛病史大于2天者,预后相对较好,可为临床抢救赢得时间,提供较好的机会与条件。

    参考文献

    [1]丘林林,眭旭东,卢建平,等.心肌缺血性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临床荟萃 1996;11(20):90

    [2]牟建军,冯绿竹,张 涛.无心绞痛病史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1996;12(10):647

    [3]陈莹莹,鲁巍峰.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7;18(5):271

    [4]吕利雄.心肌的缺血预适应及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6;16(3):16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