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2924
下肢多关节功能康复器的临床应用114例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王义雄 刘振庭 秦汉兴 张 丽 陈水连

    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骨科 广西桂林市 541002

    关键词:下肢多关节功能康复器;治疗;下肢骨折;矫形术

    华夏医学990483 缩短疗程,预防和减少合并症,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是骨科医师治疗的目的。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静为主,由于较长时期的固定常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肌肉萎缩、关节功能恢复不全甚至僵直等合并症[1,2]。70年代Salter提出了有别于固定原则的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ontinous passive Motion即CPM)的新概念。下肢多关节康复器就是根据CPM的原理而制造的[3]。我们应用这种器械治疗下肢骨折、矫形术等,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应用杭州亚太公司生产的TK-Ⅱ型下肢康复器治疗患者,本组男81例,女33例,年龄12~8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25例,股骨髁骨折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例,膝内、外翻截骨术5例,伸膝装置松解术2例,髋关节成形骨膜移植3例,股骨头骨折1例,髋臼骨折4例,髌骨骨折17例,习惯性髌骨脱位骨膜移植术后2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8例,膝十字韧带损伤8例,胫骨延长5例。

    1.2 方法

    1.2.1 术后第一天,将患肢置于下肢功能康复器上,用束带固定大腿和小腿,开机前先调整速度45次/min,运动范围20~30度,每次运转时间1~2h,3次/d。运动范围应逐渐增大,循序渐进至90~120度,改为主动运动,一般需2~4周。

    1.2.2 关节成形用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者,术后于麻醉未清醒前即开始应用下肢多关节康复器。每次1.5h,3次/d,第1~2周运动范围在10~30度,不宜过大,以防移植骨膜脱落,维持治疗3~4周。
, 百拇医药
    1.2.3 在非治疗期应将髋、膝关节视不同病情置于20~40度的屈曲位。

    1.2.4 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假体位置和愈合情况。

    1.2.5 注意事项:①关节内手术后负压吸引者,注意活动时关闭吸引管。②关节内手术采用纵形切口,在半屈曲位置上逐层缝合切口,缝合时张力不宜太大。③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1.2.6 下肢功能康复器具有高精度、噪音低、运行平稳、故障低等优点。

    2 治疗结果

    对下肢骨折、韧带损伤和矫形术后114例治疗以及50例没有用下肢康复器治疗的对照组,时间为8个月的随访。疗效标准优: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0度以上,活动时无疼痛,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良: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60~90度,活动时轻度疼痛。基本恢复生活和工作。可: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在30~60度,活动时关节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根据上述标准114例的治疗效果和50例没有用下肢康复器治疗的对照组,详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8个月随访结果 组别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n

    %

    n

    %

    n

    %

    n

    %
, 百拇医药
    n

    %

    治疗组

    114

    69

    60.52

    36

    31.57

    8

    7.01

    1

    0.9

    105

, http://www.100md.com     92.09

    对照组

    50

    8

    16

    8

    16

    14

    28

    20

    40

    58

    32

    χ2=64.9 P<0.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3.1 根据Salter提出的滑膜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这一新理论而制造的下肢关节康复器是一种新型的康复器械,它对下肢骨、关节创伤和矫形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并能缩短病程。本组114例,优69例,良36例,优良率为92.09%。尤其是致残率高和康复时间长的关节内骨折,如髌骨关节、股胫骨髁间粉碎骨折、髋臼骨折等效果更为显著。这是传统的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主动运动、理疗等疗法难以达到的。如:例1,男,41岁,髌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固定,术后采用下肢康复器治疗45d,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到0~130度,50d恢复工作。例2,男,24岁,左股骨踝粉碎性骨折,我院行切开复位,钢板螺栓固定,术后下肢康复器治疗,术后48d左膝关节屈伸为0~120度,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左膝屈曲130度,步态正常。

    3.2 CPM的作用机制:传统的医疗观点使骨科普遍遵循这样一条原则:欲治疗骨关节运动系统病损就必须置肢体于休息状态下(即早期制动),待组织愈合后再进行康复运动。由近代Watson-Jones的《骨折与关节损伤》一书更促使“静”在治疗原则上占上峰,成为经典的康复治疗的基础。传统的方法常引起关节囊的粘连、挛缩、肌肉萎缩、关节功能恢复不全,甚至关节僵直等合并症。我国骨科工作者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于60年代提出“动静结合”的理论,使骨折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主动运动存在骨骼肌易疲劳、软骨愈合质量差、难以避免关节退变等情况。70年代初Salter提出了有别于固定原则和“动静结合”原则的滑膜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的新概念,实践证明CPM论是关节外科的重大进展。CPM的作用机制是:①增加关节软骨营养和代谢活动,利于软骨组织的再生和功能活动,清除关节内坏死组织。②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肌腱、韧带)的损伤修复,关节活动可刺激软骨细胞增生,也利于血液中未分化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修复关节软骨。③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关节软骨损伤后再生修复能力有限,大面积软骨缺损可应用自体游离骨膜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在关节液的环境中,应用CPM,已证实移植的骨膜可转化为透明软骨,在临床应用效果也是满意的[4,5]。④缓解关节创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由于运动不断地将刺激信号上传到神经中枢,抑制痛觉信号上传,使应用CPM装置的患者感到不痛,即所谓“痛觉闸门学说”。
, 百拇医药
    3.3 并发症的防治:本组114例,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5d发生髋臼松动,经修整术后治愈,因此要求术中必须选择大小合适的人工髋臼,石水泥质量良好,以粘合牢固。另一例是伸膝装置松解术后2月合并骨化性肌炎,其他文献也有报告发现骨化性肌炎,对此,预防的措施可采取分离股中间肌与骨膜粘连时,尽量不损伤骨膜,由于剥离面广,创面大,必须止血严密。

    参考文献

    1 过邦辅.临床骨科康复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101

    2 过邦辅编译,骨折与关节损伤,上海:上海科技出产社,1983.13

    3 Salter RB.Biological concept of continuous prassive motion of synovial joint:The first sieteen years of basic researe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Clin Orthon.1987.32

    4 刘振庭,王义雄,陆毅强,等.自体游离骨膜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中华创伤杂志,1993,9(4):97

    5 杨贵勇,卢世壁,王继芳,等.在继续被动活动下自体骨膜移植修复髋、膝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90,12:730

    (收稿 1999-10-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