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7670
肺结核合并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翟晓慧 张晓春 束凉

    单位:翟晓慧 张晓春(拜泉县结核病防治所);束凉(黑龙江省卫生厅贷款办)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109 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较为少见。笔者在省结核病院进修期间统计1980-06~1987-06,收治的病人中,经病理证实的肺癌237例,其中肺癌合并肺结核35例,占14.77%;痰结核菌阳性者9例,占35例的25.71%,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现对本病痰菌阳性的9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8例,女1例。年龄在38岁~72岁之内,其中46岁以上者8例,占88.89%。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发烧、胸痛、血痰、气短、盗汗等。病程3个月~31年不等,其中5年以上6例占66.67%,平均病程7.7年。
, 百拇医药
    1.2 确诊方法。

    9例中痰脱落细胞阳性者5例,占55.5%,胸水脱落细胞阳性者3例,占33.33%,纤维支气管镜取材活检病理阳性者1例,占11.11%,术后病程阳性者3例占22.22%。其中痰与术后病理均阳性者2例,纤支镜检查与术后病程阳性1例。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误诊断,误诊时间在3~17个月不等,平均7.7个月。

    1.3 肺结核X线表现。

    结核病变中结核性空洞5例,占55.56%,纤维增殖性病变2例,占22.22%,浸润干酷性病变1例,占11.11%,结核球1例,占11.11%。肺癌X线表现:肺内团块状影5例,占55.56%,胸腔积液3例占33.33%,癌性空洞3例占33.33%,肺门阴影增大见块状影1例,占11.11%。

    2 讨论

    由于肺结核病人趋于高龄,发生于青壮年的肺癌逐年增多,两病并存的机会日益多见。文献报告指出,在临床上肺结核合并肺癌病例约占肺癌的10%〔1〕。本组237例中合并肺结核35例,占14.77%,比文献报道略高。肺结核合并肺癌35例中痰结核菌阳性者9例,占25.71%。痰结核菌阳性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早期很容易误诊。其误诊原因如下。
, 百拇医药
    2.1 忽视肺癌早期临床症状。

    大部分肺癌早期可有各种各样症状。多与结核症状很相似。因肺癌破坏肺组织,降低机体抵抗力,可促使肺部结核病变进展,使已静止的结核病灶重新活动,并出现或加重结核中毒症状。抗结核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好转,结核病变吸收。故大多数将癌发病初期误认为是肺结核复发或恶化〔2〕,而对临床症状的性质未做进一步分析,忽视了肺癌的存在。临床上如出现痰量不多的频发性剧咳、干咳、呛咳、止咳药物不能奏效者;顽固的局限性胸痛;原因不明的声音嘶哑;长期少量血痰或痰中带血丝,止血药物治疗无效等症状,尽管肺部无典型的X线征象,也应怀疑肺癌,做进一步检查。

    2.2 由于肺结核病人痰结核菌阳性,对肺癌的X线征象,特别是不典型的X线征象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痰结核菌阳性,缺乏肺癌的典型X线征象时在临床容易漏诊。

    临床上有些医生常常满足于痰结核菌阳性的肺结核诊断,而忽视了肺内病灶的动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若怀疑还应进一步做脱落细胞、纤支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有以下几种情形。
, 百拇医药
    2.2.1 肺结核病灶掩盖肺癌病灶容易造成漏误诊断。我们认为积极抗结核治疗3个月或更长时间,在无糖尿病等合并症及结核菌非耐药情况下,结核病灶区病灶增多,虽然痰结核菌阳性,也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

    2.2.2 癌性空洞易误诊为结核性空洞。本组3例癌性空洞,2例与肺结核病变位于同叶,1例同叶内存在结核性空洞,1例对侧肺存在结核性空洞。

    2.2.3 结核病变区的癌性空洞,结核病变部分掩盖了癌性空洞,有的同时存在结核性空洞及痰结核菌阳性,抗结核治疗后部分结核病变吸收或痰菌转阴,临床上很容易漏误诊断。临床上应鉴别两种空洞,对难以鉴别的应做进一步检查。

    2.2.4 癌性胸水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上对于胸腔积液患者年龄较大,抽液后迅速增长,胸痛,胸闷不能随胸水多少而增减,无论是血性还是黄色胸水都应高度怀疑癌性可能,都应反复查胸水脱落细胞和痰脱落细胞,同时应做胸水ADA、溶菌酶(LZM)、抗结核抗体(抗PPD-lgG)等多项检查;有助于结核性和癌性胸水的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陆生钧:肺结核与肺癌的关系及其并存的诊断。《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2,4:251

    〔2〕瘳喜梅摘译:防痨机构中看到的肺结核并发原发肺癌问题,《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83,11:568

    (收稿日期:1999-01-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