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7754
婴幼儿耳后静脉穿刺采集血液标本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于桂芬 梁艳华 李怀慧

    单位: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82 采集血标本,是一项常规的护理技术操作。且儿科采血与成人不同,通常选股静脉、颈外静脉等部位,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且家长不易接受。近年来,我们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试用头皮针经耳后静脉取血153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153例均为我院1996-01~1997-09住院的婴幼儿,男66例,女87例。年龄1月~2岁,其中,采血做血沉、抗溶血性链球菌“O”38例;查血钙、磷电解质47例;肝功32例;其它36例。采血量因化验需要而定,一次性采血量最少2ml,最多8ml。

, 百拇医药     2 方法

    2.1 操作前的准备及用物(同常规静脉采血)。

    2.2 协助家属按全身约束法包裹婴幼儿后使其仰卧于床上,头偏向一侧,助手面向婴幼儿,用双臂按住患儿躯体及上肢,两手扶住面额及枕部。操作者立于婴幼儿头端,看清耳后静脉并用指尖探明其走行,常规消毒后用5~6头皮针穿刺。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沿静脉方向平行刺入。待抽足预定的血量后,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如须输液可用胶布固定针头后,接通预先准备好的输液器。

    3 结果

    153例1次取血成功141例,占92.2%(141/153),其中,8例局部有小血肿形成,占5.22%(8/153),余145例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 百拇医药
    4 体会

    婴幼儿由于血管细小,搏动弱,不易触及,抽血时定位困难,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在颈外静脉、股静脉旁均有大动脉,神经伴行,如操作不慎会出现颅内感染,神经损伤,巨大血肿及其压迫症状等并发症。这些部位解剖结构特殊,皮肤松弛,穿刺成功后固定困难,转头,肢体屈曲易造成血管穿通,穿刺失败。另外,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的婴幼儿,此处取血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采用头皮针经耳后静脉采血基本上克服了上述不足。作者体会到血液标本不超过8ml时,可经此抽取,其优点如下。

    4.1 头皮针硅胶管为一种高聚物弹性体,质地软,操作灵活,且其有短期抗凝作用,抽血过程中不存在凝血阻塞现象,可以用来采集血标本。

    4.2 头皮血供丰富,血管皆自周围向头顶部辐射状排列,而且前组、外侧组、后组间有广泛的吻合。汇集到耳后静脉时,管腔已够粗大,在此部位抽吸血量充足,无泡沫,因此出现溶血、凝血的机会极少,增加了化验的准确性。
, 百拇医药
    4.3 婴儿皮肤细亮,色素沉着少。头皮组织紧贴颅骨,结构致密,血管表浅,固定、直观。操作手法易掌握。拔针后紧压5min左右,很少有血肿出现。另外,该处没有特殊重要器官,穿刺误伤机会少,可作为示范、带教的首选部位。

    4.4 该处针头固定理想,在抽血完毕后可接输液管,使采血、治疗一次进行,有效的保护了血管,对破伤风等不宜刺激的婴幼儿无疑是有利的。

    4.5 本法操作方便、简单,故很适用于婴幼儿群体普查、检测工作。

    经耳后静脉采标本的常见并发症为局部小血肿,较长时间持续按压可完全避免。由于头皮静脉与颅内静脉有交通支,因此,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无菌。

    (收稿日期:1998-1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