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误诊误治》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23769
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症状23例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误诊误治》 1999年第4期
     作者:蔡西方 李永学

    单位: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437200]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990469 甲氧氯普胺用于治疗婴幼儿呕吐在农村基层卫生院比较广泛,因其价格低,效果好,医师及家属均容易接受。我院1987~1997年收治甲氧氯普胺治疗婴幼儿呕吐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者65例,其中23例曾有过误诊,误诊率为35.38%。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5个月~1岁10例,~2岁8例,~3岁5例。1次剂量大于0.3 mg.kg-1 8例,1次剂量在0.25~0.3 mg.kg-1 9例,1次剂量在0.2~0.25 mg.kg-1 6例。出现症状均在肌内注射后5分钟至半小时。临床症状:颈项强直伴斜颈16例,四肢痉挛9例,牙关紧闭7例,手足震颤6例,眼球旋转6例,角弓反张4例。

    1.2 误诊疾病 年龄小于1岁,原发病为腹泻伴呕吐的10例,误诊为低钙抽搐;发热、呕吐的6例,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误诊为低镁抽搐4例,婴儿痉挛症2例,破伤风1例。

    1.3 治疗 23例均用山莨菪碱、地西泮对症处理,并补充水电解质,有19例症状24小时内消失,4例症状在36小时内消失。

    2 讨论

    甲氧氯普胺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器及脑干网状结构而产生止吐作用,并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贲门括约肌张力,松弛幽门,加速胃内容物排空,减少胆汁反流,促进胃粘膜生长,改善胃功能。肌内注射疗效迅速可靠其一般副作用如乏力、头晕等较轻。锥体外系症状是其最严重的副作用,而发生机理一般认为是甲氧氯普胺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器的多巴胺受体所致。

    误诊原因:①医师不询问服药史,或病儿家属亦不清楚使用过甲氧氯普胺,而又无病历记载。②基层医务人员对该药常规剂量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缺乏认识及应有的警惕性。③缺乏全面的病情分析。笔者认为:婴幼儿呕吐应慎用甲氧氯普胺治疗。因婴儿腹泻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抗炎、止泻及退热处理后,呕吐自然会停止。如果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用甲氧氯普胺止吐往往会掩盖病情,而作用甚微。如需使用时单次剂量尽量控制在0.3 mg.kg-1内,且在24小时内最好不重复使用。

    (收稿时间1999-03-1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