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逍遥散
编号:10229883
逍遥散新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4期
     作者:曹秀珍

    单位:河北省抚宁县中医院,066300

    关键词:

    逍遥散方出自 逍遥散方出自《和剂局方》,由柴胡、薄荷、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舒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原为治疗肝郁脾虚所致的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疲乏食少而设,后世多以此方治疗妇人疾病。

    笔者临床随症加减应用于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诸证,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血管神经性头痛

    刘某,女,43岁,1996年7月26日初诊。患者头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个月。现头痛头晕,以双颞部为著,疼痛呈跳痛状,每于情志不畅或劳累时症状加重,伴口干欲饮,精神抑郁,乏力食少,面色暗滞无华,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诊见血压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检查均正常,经颅多普勒检查示双侧脑血管紧张度增高,血管弹性减退。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诊断为头痛(肝郁脾虚)。

    治以舒肝解郁,健脾养血。方以逍遥散加减:柴胡15g、白芍20g、薄荷6g、当归15g、白术15g、茯苓15g、菊花15g、川芎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3剂后,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原方又服5剂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属中医“头痛”范畴。本患者每因情志不畅及劳累而疼痛加重,结合脉症,辨证当属肝郁脾虚,且有气郁化火之象,选用逍遥散去生姜之辛燥以舒肝解郁、健脾养血,加用菊花以平肝清热,川芎以养血活血定痛。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癔病性失音

    张某,女,24岁,1997年3月6日初诊。

    患者于3天前暴怒后出现失音,自觉咽中梗塞,口干咽燥,渴欲饮水,胸闷胁胀,心烦失眠。

    诊见表情抑郁,咽无充血,声带活动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癔病性失音,中医诊断为失音(肝郁气滞化火)。

    治以疏肝解郁、泻火开结。方以逍遥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2g、白芍15g、薄荷8g、香附15g、栀子15g、苏梗15g、桔梗15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服2剂后,能发音,但低弱,原方又进3剂后诸症消失,语言流利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言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若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则语言流利。肝之经脉循行喉咙、舌,环绕唇内,肝之功能正常与否,可影响人的语言。本患者因暴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而声门不利致失音,气郁化火则见口咽干燥、渴欲饮水、心烦。因而选用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白芍疏肝解郁,丹皮、栀子、薄荷清肝泻火,桔梗、苏梗下气利咽开结。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泻火开结之功,郁解火泻,气机通畅,其病自愈。

    (收稿日期 1999-01-05),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逍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