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0570
肝瘀热互结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4期
     作者:霍清萍张延超

    单位:霍清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徐州市淮海西路99号;张延超 徐州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

    关键词:肝病;病理生理学;@肝瘀热互结;病理生理学;肝硬化;肝炎;乙型

    新中医990419提 要 探讨肝瘀热互结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清热化瘀抗肝纤维化提供合理用药依据,选择肝病瘀热互结与非瘀热互结患者各20例,分别给予清热化瘀方和辨证方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以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Ⅳ型胶原(CⅣ)和透明质酸(HA),以生化比色法测定脯氨酸肽酶(PLD),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肝瘀热互结患者血清CⅣ、HA水平明显高于非瘀热互结患者;瘀热互结程度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呈正相关;清热化瘀方不单缓解瘀热互结程度,且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同时下降。初步认为:肝瘀热互结是肝纤维化的重要病理基础,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
, http://www.100md.com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积极阻断和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对肝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瘀热互结是慢性肝病患者临床常见证型,我们对20例瘀热互结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旨在探讨两者间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共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其中5例为肝炎后肝硬化,均符合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肝瘀热互结的诊断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

    1.2 病例选择 将肝瘀热互结有关临床表现列为10项:①肝区疼痛或两胁疼痛;②肝脾肿大或缩小,彩色多普勒示肝血流量异常,门静脉直径≥1.3 cm,肝区压痛或叩击痛;③毛细血管扩张症,肝掌、蜘蛛痣;④牙龈出血或衄血;⑤肝病面容;⑥舌暗红、苔黄腻;⑦口干口苦,尿黄赤,便秘或溏而不爽;⑧脐周腹壁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⑨消化道出血、腹水;B10皮下出血(粘膜瘀点、瘀斑)。每项分值为1分,其中第6、7项为必备分值,积分≥5分者诊断为瘀热互结型。并依此诊断20例肝瘀热互结和20例非肝瘀热互结。
, 百拇医药
    1.3 一般资料 肝瘀热互结组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34.5±8.4岁。其中慢性肝炎17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非瘀热互结组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35.4±9.2岁。其中慢性肝炎18例,肝炎后肝硬化2例。2组在病种、性别、年龄方面经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均衡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标本采集 所有观察对象均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20℃冻存,集中测定。

    2.2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测定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CⅣ)和透明质酸(HA),以生化比色法测定脯氨酸肽酶(PLD)。试剂盒均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3个指标的测定方法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3 治疗方法 给予20例肝瘀热互结患者清热化瘀治疗。清热化瘀方由茵陈、黄芩、丹参、桃仁等组成。20例非瘀热互结患者给予辨证方药治疗。2组均每日1剂,每剂2煎,每煎150 ml,饭后温服。服药3个月后复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相关项目。
, http://www.100md.com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t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

    3 结果

    3.1 肝瘀热互结与非肝瘀热互结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的比较,见表1。

    3.2 清热化瘀方对瘀热互结肝病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见表2。

    3.3 瘀热互结程度积分与CⅣ、HA、PLD呈相关。(r1=0.86 P<0.05;r2=0.88 P<0.05;r3=0.84 P<0.05)表1 2组肝纤维化指标测定比较(±s μg/L) 组别

    n

, 百拇医药     CⅣ

    t

    P

    HA

    t

    P

    PLD

    t

    P

    瘀热互结组

    20

    99.31±42.9

    265.56±242.34
, http://www.100md.com
    1573.91±625.11

    2.81

    <0.05

    2.97

    <0.05

    1.62

    >0.05

    非瘀热互结组

    20

    50.31±39.53

    72.90±50.75

    1067±525.11
, http://www.100md.com
    表2 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s μg/L) 治疗情况

    CⅣ

    t

    P

    HA

    t

    P

    PLD

    t

    P

    治疗前

    99.31±42.92
, 百拇医药
    265.56±242.34

    1573.91±625.11

    2.05

    <0.05

    2.46

    <0.01

    2.18

    <0.05

    治疗后

    58.22±45.44

    147.87±190.16

    813.75±494.23
, 百拇医药
    4 讨论

    通常肝纤维化是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与中医学“久病入络”的观点颇为吻合。近年来,通过对肝纤维化与血瘀证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血瘀阻,倡导活血化瘀抗肝纤维化,收到一定效果〔3〕。但临床工作中单纯肝血瘀阻的慢性肝病患者相对少些,而瘀热互结,邪恋正虚型患者相对多见,且瘀热互结的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一般相对迅速,期限缩短。病人除表现为突出的瘀热互结症状和体征外,还表现出病情反复波动,病毒复制活跃,肝脏损害明显的特点。提示瘀热互结与肝细胞反复炎性改变、坏死、再生、纤维化有着必然的密切关系。

    CⅣ是基底膜的核心胶原成份。在肝脏中主要分布于胆管、血管、淋巴管和肝状窦隙周围,肝纤维化时,CⅣ分布紊乱,合成增加,是肝纤维化时早期增生的胶原成分,可反映胶原降解,是近年来临床较为看好的反映胶原降解的指标〔4〕

    HA是结缔组织中基质的主要成份。由肝内贮脂细胞合成,并由肝脏清除。肝病时合成增加,摄取和分解功能受损,且清除血中HA能力下降,故HA可较好反映肝纤维程度〔5〕
, 百拇医药
    PLD是一种与胶原蛋白代谢相关的生物酶,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胶原蛋白的代谢情况〔4〕

    本研究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上述3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瘀热互结较非瘀热互结的CⅣ、HA水平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CⅣ、HA水平的高低与瘀热互结程度积分一致,呈正相分布。瘀热互结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由此我们认为瘀热互结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瘀热互结是此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最直接、主要因素。瘀热互结致使肝脏反复炎性改变、坏死、再生,且病毒复制活跃,肝脏受损明显,从而肝纤维化进程迅速,期限缩短。因而缓解瘀热互结,是治疗慢性肝病并抗肝纤维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据此,我们对瘀热互结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清热化瘀治疗,结果随着患者瘀热互结程度的缓解,血清CⅣ、HA水平均明显下降。表明清热化瘀不失为治疗瘀热互结肝纤维化的有力手段。

, 百拇医药     本研究中我们亦发现瘀热互结与非瘀热互结患者之间血清PLD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PLD水平高低与瘀热互结程度一致。在对瘀热互结患者给予清热化瘀治疗,非瘀热互结患者辨证治疗后,随着各自病情好转,肝功能的逐步改善,PLD水平均有所下降。提示瘀热互结不是PLD升高的主要原因。在某种意义上讲,PLD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一致。因而无论是瘀热互结或非瘀热互结患者,只要肝损害存在,就可有PLD水平升高。而对瘀热互结肝病患者而言,瘀热互结程度积分愈高,肝损害就愈明显,因而其PLD水平与瘀热互结程度积分一致。在给予清热化瘀治疗后,随着瘀热互结程度的改善,PLD水平亦明显下降。这亦从侧面说明,清热化瘀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是与清热化瘀积极控制肝脏炎性改变,修复肝细胞,防治肝损害,阻断结缔组织增生、变化,抗纤维化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1)∶788~780
, 百拇医药
    2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中医杂志,1992,33(5)∶295~296

    3 唐智敏,茹清静,张振鄂,等.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2)∶81~89

    4 陈 峰,蔡卫民.近3年来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与治疗,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2)∶69~71

    5 刘 成,刘 平,胡义扬,等.扶正祛瘀方抗肝纤维化的研究,中医杂志,1994,35(10)∶602~604

    收稿日期:1998-06-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