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药》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1571
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雅华

    单位:梧州市人民医院 543000 广西梧州市建设路22号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乳癖汤;中医药疗法

    广西中医药990411 1994~1997年笔者用自拟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年龄20~30岁10例,31~40岁32例,41~50岁8例,平均年龄34.6±6.05岁;病程1年以内10例,1~3年33例,3年以上7例,平均1.94±0.59年;肿块直径(B超测定)1~2cm 12例,2.1~4cm 36例,4.1~6cm 2例;双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者46例,单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者4例;肿块见于双乳外上象限33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象限2例,内下象限2例,散在者10例;钼靶X线检查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年龄20~30岁6例,31~40岁20例,41~50岁4例,平均34.3±5.83岁;病程1年以内6例,1~3年20例,3年以上4例,平均1.93±0.59年;肿块直径1~2cm 8例,2.1~4cm 21例,4.1~6cm 1例;双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者27例,单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者3例;肿块见于双乳外上象限19例,外下象限2例,内上象限2例,内下象限1例,散在者6例;钼靶X线检查18例。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症状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1987年关于“乳腺增生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修定稿)〔1〕拟定。①有乳腺肿块,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②乳房胀痛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③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腔阴影,为蜂巢状,部分互相融合或重叠囊腔呈圆形,大囊腔为卵圆形,边缘平滑,周围大多伴有透光带。④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内服法 乳癖汤药用:

    猫爪草10g 淫羊藿10g 菟丝子10g

    延胡索10g 郁 金10g 莪 术10g

    浙贝母15g 甘 草 5g 炮穿山甲10g
, 百拇医药
    水煎服,每日1剂。月经期停用,22剂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1.2 外敷法 将上述汤剂药渣趁热拌少量食醋用纱布包裹外敷肿块,每日1次,每次30min,2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乳结平胶囊(中外合资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50604,每粒含芦荀粉0.25g,波萝蛋白酶1.5万U),每次4粒,每日3次,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文献[1]评定:乳痛和肿块消失,停药后6个月不复发为治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为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不减轻为有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及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为无效。判断疼痛症状的增减和肿块大小的变化,均以月经后7~12天相应时间对比为准,以排除因月经周期变化对疼痛及肿块大小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0例,治愈3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30例,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内服与外敷结合治疗该病疗效较好。

    3.3 治疗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

    表1 治疗组病程与疗效关系(例 %) 病 程

    例 数

    痊 愈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1年以内
, 百拇医药
    10

    9 90.0

    1 10.0

    0

    0

    1~3 年

    33

    27 81.8

    5 15.2

    0

    1 3.0

    3年以上

    7
, http://www.100md.com
    2 28.6

    1 14.3

    1 14.3

    3 42.9

    表1提示治疗组病程与疗效间有一定相关性,病程短者较病程长者疗效为好。

    3.4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乳房肿块的变化 本组80例均利用B超进行测定。一般测量肿物长径和垂直于长径的最大距离。治疗前先确定乳房肿块大小、位置,治疗后再次在原象限测定肿块大小,以肿块长径均数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乳房肿块变化(cm,±s) 组别
, 百拇医药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50

    2.62±0.64

    0.51±0.18①②

    对照组

    30

    2.56±0.58

    0.85±0.23

    注:经t检验①与治疗前比较,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P<0.01
, http://www.100md.com
    4 讨 论

    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主要是内分泌失调,使乳腺在经前期过度增生,经后期复原不全;其本质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及非肿瘤性肿物的疾病〔2〕。本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一般认为冲任失调,肝气郁结是其主要病因;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总有效率可达86%~98.2%(对照组54.4%~83.3%);其治疗模式有人提出应重视以疏肝补肾为主的肝肾并治,并强调以调肝为先的重要性(现代医学认为肝脏对卵巢性激素的活化或灭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应重视乳腺局部病理变化的特性,即炎性细胞浸润和乳腺组织、结缔组织细胞增生,辅以消炎散结,以阻断恶性循环,有效地迅速消除临床症状〔2~3〕。笔者以自拟乳癖汤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与文献报道接近。方中延胡索、郁金、香附疏肝解郁,淫羊藿、菟丝子补肾壮阳,莪术、穿山甲活血化瘀,浙贝母化痰散结;更加本地喜用之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消肿散结,以增强消炎散结作用。内服以疏肝补肾为主,局部外敷使药直达病所,以促进局部肿块消散为辅;内外合治,一方二用,疗效与单纯口服乳结平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观察结果显示,病程在1年以内治疗者,疗效最好;超过3年以上者,痊愈率降低,提示本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增生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修订稿).中国医药学报,1988,3(3):66.

    [2] 林至君.乳腺增生症的辨治思路.中医杂志,1995,36(8):66.

    [3] 陈建功,傅 刚,张方元.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概况.中医杂志,1998,39(2):118.

    1999-03-20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