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微循环》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2866
心肌细胞功能的分子微循环学初步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4期
     作者:贾士东 李宏伟 张 静 修瑞娟

    单位:100005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微循环研究所

    关键词: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微循环

    目的 应用微循环研究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研究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指标

    目的 应用微循环研究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研究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指标,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筛选合理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心脏心尖、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和室间隔五个部位的心肌细胞,用Timer Lapse Recordwe8050缩时录像技术和我所研制的微循环图像数学处理技术(MCIP)记录分析培养的心脏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的功能指标、以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心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受体表达和信号传导途径作进一步探索。结果 通过正常的放像速度观察,发现心脏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表现出特异性的形态学差别,并处于动态节律性搏动的状态。镜下可见聚集在一起的心肌细胞以不相同的搏动频率持续跳动,并向四周伸出伪足。本实验共检测123个心肌细胞,平率搏动范围在29~175次/分。各部位细胞的搏动频率分别为心房75.30±15.33次/分,右心室84.11±23.46次/分,室间隔91.15±38.92次/分,左心室101.57±12.94次/分,心尖111.53±13.93次/分,总平均搏动频率为90.53±25.56次/分。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其搏动频率不同,心尖部位细胞最快,心房则最慢。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表现出区域差异性,信号起始部位的心肌细胞其搏动频率最慢,而信号传递的终末部位的心肌细胞其搏动频率最快。我们推测,上述实验发现可能与心肌细胞生理功能生命的时程和局部调节有密切关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