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微循环》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2900
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1例报告微生态调节剂及细菌类生物反应调节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4期
     作者:黄德胜

    单位:214044 江苏省无锡市,中国人民解放军一0一医院

    关键词:

    中国微循环990413

    病例: 某女,42岁。1992年因受凉致咽痛、发热、咳嗽。诊断病毒性感冒。病后5天出现胸闷、呼吸不畅感。25d后出现明显心绞痛,心电图示房性早搏、ST段缺血型下降0.05~0.1mV,T波负正双相。当时给扩血管药物治疗有短暂止痛作用。病人频发心绞痛、多次发生极度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呼吸达48次/分。当时查甲襞微循环,见重度红细胞聚集,微血流流速显著减慢,仅365μm/s(正常800μm/s以上)微血流中出现大量白色微小血栓,多见因微血栓堵塞致微血管襻消失,当微血栓被血流冲走后再现。病人呼吸困难时吸氧效果不明显。给予蝮蛇抗栓酶0.5μ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3d后心绞痛明显好转,呼吸困难消失。复查心电图好转,甲襞微循环复查见红细胞聚集降至轻度,白色微血栓消失,微血流流速已升至680μm/s。持续治疗15d后改用脉络宁20ml每日静脉点滴1次,共15d。以后未再出现心绞痛和呼吸困难。治疗结束后作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讨论: 缺血性心脏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病国内外已有明确诊断标准,包括微血管病、X综合征等。本例特点为年轻女性,有明确心绞痛、呼吸困难、心电图缺血改变,起病后逐渐加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突出异常检查结果为严重的微循环障碍,用扩血管药物效果不理想,而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效好。这些充分说明本例表现的严重症状并非主要由冠状血管本身的病变引起,而是微循环中微血流异常引起,主要是微血流中红细胞严重聚集、大量白色微血栓、微血流流速极度减慢等引起心肌(包括肺泡壁)毛细血管水平的微血流障碍,产生心肌缺血、肺换气障碍等造成的症状。因此,我们认为除了现有的缺血性心脏病已知的原因以外,微循环障碍同样可以引起缺血性心脏病的症状和其他表现(本例为严重呼吸困难)。治疗此类疾病不能沿用扩血管治疗方法,而应用抗凝、抗血细胞聚集的药物。本类型缺血性心脏病表现经治疗后,一般不会像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会反复发作,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小。

    收稿: 1999-01-21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11卷 综述

    微生态调节剂及细菌类生物反应调节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

    作者:赛红 康白

    单位:赛红 康白 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 116027

    关键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