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1560
钩椎关节病发病机理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裴仁和

    单位:安徽中医学院 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关键词:钩椎关节病;发病机理

    中国中医骨伤科990404 摘要 本文把X线片主要病理改变为钩椎关节增生的颈椎病称之为钩椎关节病。根据40例临床资料分析,认识到钩椎关节病临床表现的三大特征,并结合X线片的病理改变和钩椎关节的解剖结构,探讨了钩椎关节病的发病机理。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05-(1999)04-0013-02

    Analysis of Producing Me-chanism of Luschka's Joints Diseases
, http://www.100md.com
    Pei Renhe

    Affilicated Hospital of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ry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We named the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Luschka's joint hyperplasia on the X-ray films as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 as Luschka's joint diseases.According to the datas of 40 cases,We have a knowlege of three kinds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Luschka's joint deseases.And conbining the pathological change on the X-ray films with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Luschka's joints,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producing Luschka's joint diseases.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 Luschka's joint diseases Producing mechanism

    目前颈椎病的分型,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对各型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多,但从病理分型研究报道的却不多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钩椎关节增生是颈椎病的一个常见病理类型,引起的症状颇具特色。现根据40例X线片主要病理改变为钩椎关节增生的临床资料,结合钩椎关节的解剖结构,对钩椎关节病的发病机理作一初步探讨。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标准 (1)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为颈椎病。(2)X线片上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钩椎关节增生,以斜位片为准,增生物>0.1cm。(3)如以椎体前后缘或小关节增生为主者除外。

    2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8岁,平均54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5年,平均2年3个月。脑力劳动者17例,体力劳动者23例。有明显外伤史6例。
, http://www.100md.com
    3 X线片表现 40例患者X线片上除具有上述诊断标准的第2条表现外,尚有如下征象:正位片可见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退变、钙化,椎间隙变窄,一侧或两侧钩椎关节增生,相邻棘突常有排列不齐。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部分病例伴有轻度椎体后缘增生,或小关节增生错位。但不大于0.2cm。钩椎关节增生的节段分布见表1。

    表1 钩椎关节增生的节段性分布 增生的部位

    例数

    C3-4

    7

    C4-5

    16

    C5-6
, http://www.100md.com
    12

    C6-7

    5

    增生物大小的测量结果见表2。表2 增生物大小的测量结果 单位(cm) 增生物大小

    斜位片

    正位片

    0.4~0.3

    2

    1

    0.3~0.2

    13

    5
, 百拇医药
    0.2~0.1

    25

    13

    0.1<

    0

    21

    3 临床表现 除有颈部疼痛不适外,主要有三组症状。一组以眩晕为主,计9例。其中重者发作时天旋地转,不敢睁眼。闭目则觉自身飘浮或旋转,伴恶心呕吐,2例有猝倒史。轻者头昏头晕,行走不稳。常在头部转动时诱发眩晕或加重,眼球震颤多呈阳性。其中有2例有轻度血压增高,其余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并排除内科及耳科疾患所致的眩晕。一组以肩背疼痛上肢痛麻为主,计25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多为阳性。另一组为既有眩晕又有上肢痛麻的混合型,计6例。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采用以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头套牵拉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手法治疗的原则是一放松、二拨筋、三整复、四清脑或通经。放松即放松肌肉,具体操作方法是禅推四条经,点按四组穴。即禅推颈椎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和经前两侧的手太阳经,推的重点是患侧;点按风池、医风、缺盆、双手提拿两肩井穴,使颈部肌肉得以充分放松。拨筋即弹拨有关的神经。以眩晕为主者按揉弹拨颈前的交感神经链,重点是颈上、中、下神经节。以上肢痛麻为主者在缺盆穴附近按揉弹拨臂丛神经,可出现向手臂放射性麻木感。肩背疼痛者在C7横突处弹拨肩胛背神经,常出现窜电感放射至肩背部。有棘突偏歪X线片显示棘突排列不齐者,用定位旋转复位法以整复错位。眩晕为主者多用拔伸旋转法以纠正椎动脉的扭曲,同时加用头面部手法,以清脑明目,镇静止晕。上肢痛麻者加用拿捏点按上肢经络和穴位,以疏通经络。每次操作时间约30分钟。药物:眩晕为主者用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眩晕停25mg,每日2次。肩臂上肢痛麻为主者用氯唑沙宗0.2,每日2次,芬必得0.3,每日2次。二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结果
, 百拇医药
    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仅于劳累后有轻度症状。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劳累或阴雨天有复发。无效: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 治疗结果 本组40例最短一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并经3~6个月的随访。结果痊愈24例,占60%;显效14例,占35%;好转2例,占5%。总有效率为100%。

    讨论

    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氏关节,是颈椎所特有。它由椎体上方两侧的隆起即钩突与上一椎体下方的斜坡咬合而成,属于滑膜关节,其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退行性变。其周围有关节囊,其后外侧附着有钩椎韧带。钩椎关节参与颈椎的活动,具有限制椎体向侧方移位,增加椎体间的稳定性,阻止椎间盘的髓核向侧方突出等作用。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活动、劳损、外伤等均可引起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面磨损,造成颈椎失稳,钩椎关节增生。本组40例均为中老年人,可见年龄的增长,机体退化是重要的内在因素。40例患者中钩椎关节增生发生于C4-5、C5-6者28例,占70%,而C4-5、C5-6是颈部屈伸活动受力最集中的部位。在X线片钩椎关节增生明显的节段,可见椎间盘明显退变、钙化,椎间隙变窄。可见颈椎的活动、劳损、外伤等是引起椎间盘退变、钩椎关节增生的外因。

    由于钩椎关节的后外侧为穿过椎间孔而出的颈脊神经。椎间孔的后外壁为小关节的上关节突,上下壁均为骨性的椎弓根,脊神经根虽有软脑膜、蛛网膜和硬膜包绕形成的根袖,但由于椎间孔是一骨性管壁,缺乏弹性和退缩余地,因此钩椎关节后外侧增生即可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肩背疼痛上肢痛麻等症状,即临床分型的神经根型。钩椎关节的前外侧是向颅内及脊髓供血的椎动脉和椎静脉,椎动脉壁上分布有丰富的交感神经丛。当钩椎关节前外侧增生,即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等症状,即临床分型的椎动脉型。如果钩椎关节的前后外侧缘广泛增生,则既可刺激颈神经根也可刺激椎动脉,出现临床的混合型。
, 百拇医药
    从正斜位X线片对钩椎关节增生物的观察,斜位片4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增生,而正位片40例中只有19例有明显的增生。而斜位片主要观察钩椎关节的后外侧,正位片则主要反映钩椎关节外侧靠近椎动脉的部位。本组40例中神经根型25例,占62.5%,椎动脉型9例,占22.5%,混合型6例,占15%。可见钩椎关节病变以后外侧增生引起神经根型为多见。

    钩椎关节增生引起的临床症状是不是增生物直接刺激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呢?根据我们观察,由增生物直接刺激压迫引起的仅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是由增生物刺激周围的软组织产生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在钩椎关节增生的情况下,当颈部活动时,增生物即可刺激关节囊、韧带及周围的软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反应,进而间接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而引发症状。这其中还有椎间盘退变,颈椎失稳造成钩椎关节和小关节错缝等因素参与。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解剖学资料,钩椎关节到椎动脉孔达0.5cm以上,而本组以眩晕为主的椎动脉型患者,X片正位上对增生物的测量都没有达到0.5cm,可见其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软组织的炎症对椎动脉或其壁上的交感神经丛的间接刺激引起的,或合并有颈椎失稳,椎骨错缝造成的椎动脉扭曲。由于神经根紧邻钩椎关节的后外侧,且椎间孔为一骨性管道,缺乏退缩余地,如果增生物较大,可造成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但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神经根刺激症也还是增生物刺激软组引起的炎症反应产生的。

    本组40例钩椎关节病经以推拿为主的非手术疗法,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正是由于手法药物等消除了局部的炎症水肿,整复了错位。其中有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增生物接近0.4cm,疗效欠佳,可能由于增生物较大,椎间孔较小造成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所致。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要有病早治,平时要加强颈部的功能活动。

    作者简介:裴仁和(1954-),男(汉族),安徽省含山县人,安徽中医学院附院 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1998-12-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