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09060
63例脑梗塞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黄文越

    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广西医学990577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而脑梗塞的发病率跟年龄呈正相关威胁。脑梗塞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现收集63例脑梗塞,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993~1998年间在我院住院的63例脑梗塞病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9例,年龄51~80岁,平均68.1岁。脑梗塞之诊断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发表的脑梗塞诊断要点(1)。本组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临床表现与头颅CT和MRI相符。本组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55例,病程10~38年;有明确糖尿病者10例,病程8~20年;有风湿性心脏病、二狭二闭、心房纤颤者5例,病程18~25年;有冠心病者7例(其中房颤4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高血压伴糖尿病者4例;高血压伴冠心病者4例;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均存在者3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病前半月内有呼吸道感染者14例,卧床休息时发病29例,静坐休息时发病13例,日常活动中发病21例。日常活动中发病者,发病时血压正常者6例,其余血压在140~180/90~100mmHg,16例平常有血压记录者中,发病时血压较平常升高或降低10~30mmHg各为4例和9例。头痛6例、头昏11例、抽搐5例、清醒47例、嗜睡9例、昏迷7例、眼底有动脉硬化征象者58例、肢体瘫痪63例(其中肌力0~Ⅱ级15例、Ⅲ~Ⅳ级48例)、假性球麻痹11例。合并肺部感染24例、尿路感染18例、上消化道出血10例、脑疝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1.3 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检测血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其中胆固醇高于5.7mmol/L者45例、甘油三脂高于1.7mmol/L者42例、低密度脂蛋白高于3.1mmol/L者43例、空腹血糖高于6.7mmol/L者18例,10例糖尿病者均高于正常,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者61例。60例行头颅CT检查,3例行头颅MRI检查,根据CT及MRI显示的梗塞灶分布,提示受损的供血区位于颈内动脉系统者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者13例,其中两个动脉系统均受累者5例。
, 百拇医药
    1.4 治疗及预后:全部病例治疗基本相似,病初以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以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辅以脑细胞保护剂、调控血压、血糖,恢复期予针灸、理疗等促进瘫痪肢体功能康复。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天的20例,2~3天31例、3~5天12例。治疗期为1个月23例,2~3个月35例,4~5个月5例。治疗结果:出院时跛行并生活自理的5例,扶持行走及生活部分自理22例,肌力恢复1~2级者20例,肌力下降1~2级者11例。死亡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3.5岁,3例死于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1例死于脑疝及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2 讨论

    63例病人中55例患高血压,病程均10年以上,显示脑梗塞的发生与长期高血压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证实长期高血压使血管易损伤性明显增高,而且更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2)。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临床资料表明高血压是中风及其复发的最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而轻型高血压更易引起缺血性卒中,甚至有认为高血压是脑小动脉硬化和Will氏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为脑梗塞及其再发的危险因素(2)。本组55例患高血压的病人眼底均显示动脉硬化征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7例,支持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原因的学说,说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脑梗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http://www.100md.com
    本组10例有糖尿病,占15%,显示糖尿病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糖尿病不但引起微血管病变而且也可引起大血管的病变(3)。糖尿病患者常有内分泌、免疫及代谢障碍,内分泌、免疫及代谢障碍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在内皮损伤处发生聚集,并形成血小板凝块及白色血栓,同时发生释发反应,释放出5-羟色胺、儿茶酚胺、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G以及血栓烷A2等物质,使血小板聚集性更为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微小凝集物,可引起毛细血管的闭塞(3)

    虽然高血脂与卒中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但本组多数患者有高脂血症,显示高脂血症与脑梗塞有密切关系,高脂血症可引起或加重脑动脉粥样硬化,并使血液粘稠度增高。本组绝大多数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可使脑血液流量降低,导致脑梗塞,因此,针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指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本组有14例病人在脑梗塞发生前半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24例并发肺部感染和18例并发尿路感染的病人,其预后均不如无感染者佳,甚至有不少患者并发感染后使梗塞病情加重。推测其机理是急性感染可触发大脑脉管炎,各种炎症在感染时或感染后可引发促凝血状态,进而导致血栓形成。这进一步解释了卒中的发病率常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并在冬季感染最高峰时,卒中的发病率也增加的原因。因此,感染作为卒中的诱发因素或危险因素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方法之一就是积极防治急性感染。

    本组有心脏疾病且存在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者12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者5例,冠心病伴房颤者4例。表明心脏疾病也是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房颤可明显降低心脏排血量,促使形成附壁血栓,一旦脱落,即形成心源性栓子(4);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致使心排出量减少或静脉压增高,导致脑动脉灌注减少,血管内有发生血液淤滞及血栓形成的倾向,容易引发缺血性卒中。

    本组有2/3的病例于静止状态下发病,虽有1/3的病例于日常活动中发病,但发病时血压多无明显升高,反而有9例较平常血压稍有下降,表明脑梗塞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差,在静止状态和低血压等因素影响下,易发生脑梗塞。
, http://www.100md.com
    全部病例治疗基本相同,约3/4病例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预后与其有无并发症有关。年龄越大,并发症越多,预后也越差,死亡率亦越高。5例死亡者,平均年龄73.5岁,较本组脑梗塞的平均年龄高,且死亡者全部都有合并症,3例死于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1例死于脑疝及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由此可见,脑梗塞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其并发症,而不是脑梗塞本身。脑梗塞常损害植物神经中枢,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内脏器官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出现一些特殊的临床并发症,如脑疝、脑心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患者入院后,由于得到积极有效的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消除脑水肿等综合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均能度过急性期,少数因脑梗塞本身死亡。脑梗塞患者年老体弱、脏器功能低下,部分长期卧床,有的身患多种疾病,其并发症难以控制,甚至导致死亡。有些病人家属畏于以后长期护理困难,不愿支付超过其经济能力的医疗费用,致使本来有望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可以控制的并发症,逐渐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本文2例死亡病例即属于这种情况,患者最后死于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因此,积极有效的防治并发症,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

    2 黄如训.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再发观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7;13(1):51

    3 韩伸岩,唐盛孟,石秉霞.实用脑血管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3

    4 张晓燕,国 红,王新德.心脏病伴房颤患者中脑栓塞的发生率探讨.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14(2):10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