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09061
全结肠直肠切除术23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唐宗江 高 枫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肠肛门病外科

    关键词:

    广西医学990576 近十多年来,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及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外科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5年多以来,我院先后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23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3例病人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5~61岁,平均32.5岁。病种:FAP19例,UC2例,结肠克隆氏病(CC)2例。在19例FAP病人中,11例有明确的家族史,其中4例分别为两兄弟,2例为母女。4例已恶变为直肠癌或结肠癌。2例UC病人均为全大肠型,经长期内科治疗效果不好,仍反复便血,其中1例为在内科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大出血而行紧急手术。CC2例,1例为在内科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大出血而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半年升结肠乙状结肠等处病变再发致大出血,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另1例为反复便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多处较大病灶并有出血,而行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式: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3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20例。回肠贮袋类型:J型3例、H型2例,S型15例。有2例行暂时性回肠造口,2~3个月后关闭。

    1.3 术后并发症:贮袋肛管吻合口漏致低位肛瘘1例,经手术切除后治愈;术后10天回肠套迭1例,经手术复位;回肠贮袋炎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

    1.4 随访: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病人,术后半年内大便5~10次/日,以后逐渐减少,一年后多为3~5次/日,气便辨别良好,控便功能好,无夜间漏便现象。其中以S型贮袋者最好,J型次之。有1例病人术后一年死于其他感染,另1例56岁的FAP病人术后一年半死于心血管意外。

    2 讨论

    2.1 手术适应症: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肯定的恶变倾向,中位恶变年龄为36岁(1)。本组19例中有4例已发生恶变,其中2例为直肠癌,1例为降结肠癌,1例为结肠肝曲癌及直肠癌。FAP病变发生于大肠粘膜,病灶分布广泛,且有恶变的可能,是行全结肠直肠切除的绝对手术适应症。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的难治性肠炎,部分病人内科治疗难以凑效,往往会出现一些需外科处理的情况,如反复发作的重症型,以及大出血、穿孔、狭窄、中毒性巨结肠,甚至癌变等,这些病人就须行手术治疗。UC多首发于直肠,以后可向近侧肠段蔓延,逐渐累及乙状结肠乃至全结肠,此时,为彻底治疗,应行全结肠切除,是相对手术适应症。克隆氏病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病变呈节段性,多发者常为跳跃性。结肠克隆氏病多见于右半结肠,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出现狭窄、穿孔、大出血等,此时需手术治疗,如病变范围大,累及肠段多,亦可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
, 百拇医药
    2.2 术式选择及手术步骤:以往在全结肠直肠切除后,行回肠造口。但永久性的回肠造口术后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生活质量下降,病人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及一定的社会压力。遗憾的是目前在临床上有部分病人,如合并低位直肠癌者,还不得不接受这种手术。近十多年来,出现了多种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式。回肠贮袋的类型有2袢的J型和H型,3袢的S型及4袢的W型等(2)。由于这类手术设计合理,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受到广大病人及医生的欢迎。临床上大多数因FAP、UC等需行全结肠直肠切除的病人多可采用这类手术。具体的手术步骤包括:全结肠直肠的游离及切除、回肠造口或回肠贮袋制作,贮袋肛管吻合。在行保留直肠鞘肌术式时,直肠仅需分离至腹膜返折下1~2cm处即可,下段直肠粘膜予以剥除,这样能保存该段肌鞘良好的血运及神经支配,有益于手术后发挥其一定的括约功能。

    2.3 回肠贮袋的制作:全结肠切除后,在保证血供的情况下,充分游离末段回肠系膜,使之有足够的长度,在贮袋制成后能方便地经盆腔拉下至肛门进行吻合。术中根据回肠系膜的游离程度及术者的经验、习惯等选择贮袋类型,如系膜够长,可选用J型,反之可选S型、H型等。据我们的经验,S型贮袋方式可适用于大多数病人。在贮袋制作前,可将准备缝合的肠袢按贮袋方式折叠靠拢排列,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从切口外试行拉下,当贮袋顶端或输出段下端能超过耻骨联合下缘3cm以上时,即可进行贮袋的制作(3)。在贮袋的制作过程中,为减少出血,可用电刀切开肠壁,这样,术野清晰,便于操作。J型贮袋每袢长15cm,制作时使用侧侧缝合器可省时、方便(4)。S型贮袋每袢长12~15cm,行手工缝合,须注意贮袋上下两端肠袢转角处的缝合应牢靠,避免因缝合不全而发生漏。S型贮袋的输出段不宜过长,否则易导致术后排空障碍,贮袋潴留,常需插管协助排空(5)。我们所做的15例S型贮袋中,输出段均≤3cm,无贮袋潴留现象。在H型贮袋的制作中,可将远侧肠段倒置,利用该倒置肠段的部分逆蠕动作用以加强贮袋的贮便功能,达到减少大便次数的目的。本组2例H型贮袋中,后1例采用了这种方式,效果较好。回肠贮袋应有较大容积,才能减少大便次数;贮袋与肛管的吻合应较方便,便于操作。S型贮袋具有以上优点,我们认为,还是以S型贮袋为好。
, 百拇医药
    2.4 贮袋肛管吻合:扩肛后将直肠远段自肛门外翻拉出,于齿状线上缘环形切开肠壁全层,把制好的贮袋下端或输出段拉下与齿线处吻合。我们采用边切边缝的方式进行吻合,可一层缝合或两层缝合。在保留直肠肌鞘的术式中,可于直肠粘膜下注入少量肾上腺素盐水,剥除直肠粘膜,将贮袋经该直肠肌鞘拉下与肛管吻合,这样可保留部分内括约肌功能,加强控便能力(4)。在剥除粘膜时,应注意彻底性及止血良好,以避免肌鞘间积液及感染,影响术后效果。

    对于UC及CC等术前长期使用激素的病人,为预防吻合口漏,可行暂时性回肠造口,待2~3个月后再次手术关闭造口。

    2.5 术后处理:关腹前置骶前引流,将腹腔及盆腔内渗液及时引出,避免液体积聚而引起感染。经肛门另置一引流管至贮袋内,以减少贮袋内积液积气,降低贮袋内压力,减少吻合口及贮袋漏的发生。术后应行静脉内营养,适当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术前使用激素的病人,应参照术前用药情况,术后逐渐减量,直至完全撤出。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吴金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4;14(4):202

    2 喻德洪.各种回肠贮袋肠袢的应用.实用外科杂志 1990;10(6):323

    3 高 枫,唐宗江.陈利生.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手术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5;15(9):563

    4 山村武平,壮司康嗣,藤田伸辅.大肠全摘.J型回肠囊肛门吻合术.外科诊疗 1991;33(12):1737

    5 Sawyers JL,williams LF.Difficult Problems in General Surgery.Chicago: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 INC,1989:13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