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老年学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09382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因素综合分析及防治对策的10年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阮 蓉 刘华荣 陈 杰 刘少波

    单位: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湛江 524037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因素;防治对策

    中国老年学杂志990508 摘 要 目的 综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因素,研究降低病死率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367例AMI的预后探讨及其中64例死亡原因,对比前后5年AMI病死率,研究其有效措施。结果 AMI病死率随增龄而上升,糖尿病病史、梗死部位及面积是其死亡因素之一;用力大小便是AMI死亡的常见诱因。AMI死亡原因:心脏骤停占34.37%,泵衰竭占46.88%,心脏破裂占6.25%,心外原因占12.50%。前5年AMI病死率为22.08%,规范AMI治疗及溶栓,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紧急心肺复苏术,纠正低钾低镁血症,避免用力大小便等措施使后5年AMI病死率降至13.72%,前后5年病死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分析死亡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且又常因各种不良因素而影响预后,近年来随着AMI治疗进展,病死率有所下降。我们对1989~1998年因AMI入住冠心病监护室(CCU)的367例进行分析,对其预后因素、死亡原因、病死率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367例AMI的诊断按WHO标准确诊,其中死亡病例64例。≥70岁(高龄组)205例,男158例,女47例;死亡41例,男32例,女9例。<70岁(低龄组)162例,男132例,女30例;死亡23例,男19例,女4例。367例AMI有吸烟史172例,糖尿病病史75例,高血压病史105例,高胆固醇者191例,死亡病例中上述危险因素的例数分别为30、20、18、33。1989~1993年(前5年)AMI共163例,1994~1998年(后5年)共204例。

    1.2 死亡原因 根据患者临终前的循环系统情况分四组〔1〕
, http://www.100md.com
    1.2.1 心脏骤停 包括原发性室颤,继发性室颤,心室静止,以及未能明确的心脏骤停。

    1.2.2 泵衰竭 包括心力衰竭,休克和同时有心力衰竭及休克者。

    1.2.3 心脏破裂 包括左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因无尸检和开胸验证,只能从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

    1.2.4 心外原因 非直接因心脏原因死亡者。

    1.3 临床防治对策

    1.3.1 规范AMI常规治疗,采用综合性治疗:溶栓术,抗凝剂、血管扩张剂,A CEI、β-受体阻滞剂等早期应用。

    1.3.2 紧急完善的心肺复苏术。

    1.3.3 纠正电解质紊乱,积极治疗合并症。
, http://www.100md.com
    1.3.4 避免过早活动和用力大小便等诱因及细致护理。

    1.4 资料统计方法 采用概率的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年龄、性别与病死率 367例AMI4 w内死亡64例,病死率为17.43%,高龄组病死率20%(男20.2%,女19.1%);低龄组病死率14.2%(男14.4%,女13.3%)。高龄、低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1.2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病死率 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史、高胆固醇等因素在AMI全组及死亡组中,两组间的构成比差异显示有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死亡率高。
, 百拇医药
    2.1.3 梗死部位及范围与病死率 见表1。多部位梗死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广泛前壁、心内膜下。

    表1 梗死部位及范围与病死率

    前壁或侧壁

    下壁

    正后或右室

    心内膜下

    广泛前壁

    多部位(≥2处)

    合计

    收治例数

    113

    84
, 百拇医药
    30

    45

    42

    64

    367

    死亡例数

    7

    8

    3

    9

    12

    25

    64

    病死率(%)
, 百拇医药
    6.19

    9.52

    10.00

    20.00

    28.57%

    39.05

    17.43

    注:各组比较P<0.001

    表2 AMI死亡原因前、后5年综合分析 死亡原因

    1989~1993年(n=163)

    1994~1998(n=204)

, http://www.100md.com     合计

    发生例数

    发生率(%)

    病死例数

    病死率(%)

    发生例数

    发生率(%)

    病死例数

    病死率(%)

    病死例数

    百分比

    原发室颤

    43
, 百拇医药
    26.4

    6

    13.9

    27

    11.8

    3

    11.1

    9

    继发室颤

    28

    17.2

    4

    14.3

, http://www.100md.com     32

    15.6

    4

    12.5

    8

    心室静止

    24

    14.7

    2

    8.3

    20

    9.8

    1

    5.0
, http://www.100md.com
    3

    不明原因

    5

    3.1

    1

    20.0

    6

    2.9

    1

    16.7

    2

    小 计

    100

    13
, 百拇医药
    13.0

    85

    9

    10.6

    22

    34.37

    心力衰竭

    40

    24.5

    8

    20.0

    45

    22.1
, http://www.100md.com
    8

    17.7

    16

    休 克

    8

    4.9

    4

    50.0

    8

    3.9

    3

    37.5

    7

    休克+心衰
, http://www.100md.com
    5

    3.1

    3

    60.0

    7

    3.4

    4

    57.1

    7

    小 计

    53

    32.5

    15

    28.3
, 百拇医药
    60

    29.4

    15

    25.0

    30

    46.88

    心脏破裂

    2

    1.22

    2

    100.0

    2

    0.98
, 百拇医药
    2

    100.0

    4

    6.25

    严重电解质紊乱

    75

    46.01

    2

    2.67

    68

    33.33

    1

    1.47
, http://www.100md.com
    3

    消化道出血

    9

    5.52

    2

    22.2

    7

    3.46

    1

    14.2

    3

    肺部感染

    50

, 百拇医药     30.67

    1

    43

    21.08

    0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8

    4.91

    1

    4

    1.96

    0

    1
, 百拇医药
    小 计

    142

    6

    2.81

    122

    2

    1.63

    8

    12.5

    合 计

    36

    28

    64

, http://www.100md.com     100.0

    2.2 诱因 死亡64例中因用力大小便诱发室颤、心力衰竭或心脏破裂等而死亡的有12例,占死亡总数的18.7%。

    2.3 AMI死亡原因分析 见表2。64例死亡病例中心脏骤停占34.37%,泵衰竭占46.88%,心脏破裂占6.25%,心外原因占12.50%。

    2.4 前后5年AMI病死率 前5年163例,死亡36例,病死率22.08%,后5年204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72%,后5年病死率显著下降(P<0.01)。

    3 讨论

    随着CCU建立和抢救技术的进展,AMI病死率有所下降。AMI病死率与并发症的防治甚为密切,本组后5年病死率显著下降。体会如下:规范的AMI常规治疗及溶栓、抗凝、血管扩张剂、超极化液、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早期合理应用,是预防AMI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强调严密心电监护、及时止痛、严格限制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 百拇医药
    AMI病死率与各种并发症出现率和严重程度有关〔3〕,故防治心脏骤停、泵衰竭、心脏破裂等并发症是临床治疗对策的重点。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应施行及时、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术,尽早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努力改善通气和纠正血生化指标的异常,我们有4例在改善通气和血生化指标后,2例再除颤复律成功,2例自行复律。而心室静止或极缓慢Ⅲ°房室传导阻滞则紧急床边安置临时起搏器或食道调搏,我们成功地抢救了5例。

    本组死亡原因心脏骤停、泵衰竭、心脏破裂、心外原因分别占34.5%、46.37%、6.25%、12.5%,与吕增春〔2〕报道的20%、56%、12.5%、11.25%相比基本一致,泵衰竭目前仍为AMI的主要死因。心源性休克病情凶险,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由于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发展,使心源性休克病人的存活率明显改善,我院后5年静脉溶栓成功率60%(18/30),心源性休克病死率从前5年的50.0%降至37.5%。心脏破裂病死率极高,它的发生与梗死部位、范围等自然因素有关,但不能忽视血压、体力活动、精神状态、咳嗽、用力大小便等人为因素,尤其用力大小便,因腹压加大,膈肌上提,回心血量增多,心室内压增高,常引发心衰、室颤、猝死。通过限制活动、保持病房安静、心理治疗、细致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后5年心脏破裂的发生率由前5年的1.22%降到0.98%。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由前5年的26.4%降至11.8%,用力大小便诱发死亡例数由前5年10例减至2例。
, http://www.100md.com
    积极早期康复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进行糖尿病Ⅰ、Ⅱ级预防,使肺部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后5年AMI中不再成为死因,常规使用极化液纠正低钾低镁血症,不仅改善心肌代谢和抗心律失常,同时硫酸镁能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4〕,大大减少了因严重电解质紊乱导致死亡。后5年心外死因由5年前的16.9%降至7.1%,可见,心外死因的控制亦是AMI病死率降低的一个途径。

    作者简介:阮 蓉,女,33岁,主治医师

    4 参考文献

    1 北京冠心病协作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4;23(1):10

    2 吕增春,王士雯,李维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方式和死亡原因.中国循环杂志,1994;9(4):198

    3 Lee K, Eisenberg MJ, Schiller NB.Serial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Heart J,1995;130:999

    4 陈国伟,马 虹.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

    1998-03-14收稿

    1998-07-08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