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1600
10年来0~3岁喘息疾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冯利平 张宝莉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400010)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521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防治哮喘,我科收集了1985~1994年10年来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资料,现将此回顾性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对象:1985~1994年0~3岁诊断为喘息性疾病的住院患儿,包括临床诊断为(1)毛细支气管炎146例(简称毛支)。(2)喘息性支气管炎182例(简称哮支)。(3)支气管哮喘为59例(简称哮喘)。共387例,占同期住院0~3岁呼吸道感染病人的24.87%(387/1556);其中男261例,女126例,男女之比为2.07∶1;冬春季发病者275例,占71.1%。
, 百拇医药
    1.2 年龄分布:本组资料中毛支146例,144例(98.6%)在1岁内发病;哮支182例,136例(71.7%)在2岁内发病;而哮喘以2~3岁年龄组居多。从本组资料来看,毛支及哮支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哮喘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3 诊断:由于本文属回顾性调查,而1988年以前我们对婴幼儿哮喘认识不足,至1988年后对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才逐步正规。故现在按1993年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计分法)[1]对387例喘息性疾病患儿重新诊断,共有哮喘135例占34.9%,误诊达76例,有48例误诊为哮支,28例误诊为毛支。在135例哮喘病人中,有湿疹等过敏史42例(31.1%),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家族史44例(32.5%)。

    1.4 治疗与转归:1993年以前用氨茶硷、激素等传统方法治疗,喘息及双肺哮鸣音消失平均7.5天,1993年以后用喘乐宁吸入治疗法,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平均4.5天。
, 百拇医药
    2.讨 论

    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全球上升趋势[2]。人们认识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医学同行们对婴幼儿哮喘的发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其诊断标准也有反复修订。

    本组资料表明,过去对婴幼儿哮喘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按新的诊断标准(3∶2∶1∶1∶1评分法)重新对本院10年内住院病例进行诊断,共有哮喘135例,误诊例数76例(56.3%),其中48例误诊为哮支,28例误诊为毛支,而过去误诊为毛支和哮支的患儿临床均有反复发作三次以上的病史,年龄在1岁以内;因过去认为哮喘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气道狭窄所致,小婴儿支气管平滑肌尚未发育完善,故未诊断为哮喘。本调查最初诊断哮喘患儿仅占15.3%,而纠正诊断后为34.9%,其重要原因为初期对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认识不足;对一些评分不足者未作舒喘灵吸入试验或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试验,未能认真追问既往发作史和家族史,过敏史等。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有家族史的哮喘占32.5%,有湿疹过敏史的哮喘占31.1%,说明了哮喘的遗传倾向。许多初次发作为毛支的患儿,约有25~50%以后成为哮喘,毛支的初发年龄愈小,继发哮喘的机率愈大[3]。这可能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呼吸系统受损引起气道高反应所致[4]。对毛支患儿,尤其是有过敏体质和年龄幼小的毛支,应加强监测,对早期诊断哮喘,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喘息性疾病发病季节以冬春两季为多,可能与我地区冬春两季气温低,温差大,气候骤变,相对湿度大,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性疾病发作有关。

    各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男女人次之比合计为2.07∶1,其中哮喘为1.96∶1,这和1981年诸君龙[5]报道相似,提示男孩存在易患某种疾病因素对喘息性疾病尤为突出。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哮喘患儿在婴幼儿期开始发病,遗传过敏体质和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生的重要风险因子,儿童哮喘的防治工作应以婴幼儿期开始抓起,做到早期认识,及时防治,以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防止儿童哮喘向成人转化。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常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哮喘增刊):10

    2 何权瀛.支气管哮喘的初级预防问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7(3):184

    3 张传湘,刘孟秋,万瑞珍,等.33例毛细支气管炎1~3年随防报告.临床儿科杂志,1990,5(8):289

    4 罗运春,黄达枢.毛细支气管炎远期运动诱发哮喘效应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5(9):297

    5 上海医学会儿科呼吸协作组.上海市区16所医院10年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资料统计分析.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1994,4(8):4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