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1609
一起43例突发重大事故伤的救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严建华 邓长青 徐丙忠 胡兆泽

    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638500)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561 1997年7月我院救治一起43例突发重大事故伤患者(系区沙砖厂制砖蒸压釜一端釜盖保险阀关闭不牢,超过安全压力后,釜盖被冲落,釜体内蒸汽、沙浆和沙砖在强大压力下冲击近处岩坎,釜体反方向冲垮厂房及附近民房,造成压砸砖击伤以及蒸汽、沙浆烫伤),经积极救治,存活38例,死亡5例,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4~55岁,平均35.5岁,厂内工人23例,居民20例,受伤至就诊时间40分钟~2小时,平均1小时20分钟。

, 百拇医药     1.2 致伤因素与伤情:(1)本组4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主要是压砸伤与砖击伤),其中颅脑损伤7例,胸部损伤4例,腹部损伤3例,骨关节损伤7例,软组织损伤12例,多发性损伤10例,后者占23.3%。(2)皮肤烫伤(蒸汽、沙浆烫伤)19例(全部为蒸压釜两旁的工人),面积/深度为15~40%/Ⅰ°~浅Ⅱ°。(3)合并休克15例,发生率为34.9%。(4)15例伤情较重者评分ISS平均为24.5。

    1.3 救治与转归:现场获得简单急救(包扎止血)并救护车转送5例。休克患者在急诊科得到生命支持4例。急诊手术23例,其中气管切开1例,开颅2例,胸腔闭式引流2例,剖腹探查3例,开胸1例,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2例,软组织清创缝合7例,烫伤清创5例。择期行骨折内固定和软组织修复5例。本组存活38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1.6%,5小时内死亡4例,其中现场死亡1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从急诊科送入手术室过程中死亡1例,急诊手术中死亡1例,3天后死亡1例。统计死因:严重颅脑伤1例,失血性休克2例,窒息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2.1 本次事故发生地距本院仅3公里,但由于通讯、交通不便等条件限制,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达40分钟,显然反应速度太慢,待抢救小组到达现场时已有2名伤员死亡,其它大部分伤员也已通过各种形式转送本院,加之抢救小组专业水平有限,装备较差,因此本组绝大部分伤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和救护车转运。

    2.2 本组伤员多,而基层医院急诊科规模小,条件差,外科力量十分薄弱,本次尽管有外科各专业组成的抢救小组支援,但是大部分伤员(包括休克和需及时手术者)通过初步检查判断后仍不得不转入病房或手术室处理,既延迟了对休克患者的生命支持,又使个别伤员失去宝贵的抢救机会。

    2.3 本次由于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救治力度不够,因而院内救治是此次事故抢救的重点,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各科制定了周密的抢救计划:(1)首先对在急诊科没有得到生命支持的中重度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快速输血、输液,对于机械性损伤有活动性出血者,采取一边抗休克,一边及时手术治疗,休克得以纠正。(2)及时合理安排急诊手术,本次急诊手术多,但是基层医院手术室承受力有限,手术医生不够,所有急诊手术不可能同时全部安排,采取优先作气管切开,其次颅脑、胸腹伤,最后骨关节软组织以及烧伤创面清创的处理。(3)对重危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本组6例特别危重病人,5例得到康复,其中1例发生ARDS,早期气管切开给予呼吸循环支持而治愈。

    2.4 从本次事故救治情况看,基层医院在应付突发灾害事故方面人力物力都存在一定困难,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救治是基层医院最薄弱的环节,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基层医院今后可能面对更多的突发灾害事故,因此加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队伍建设,改善通讯条件,提高反应速度,充实急诊科外科力量并常规开展紧急救命手术如气管切开势在必行。另外组织得力,统一指挥,快速而准确判断伤情,建立合理而连续的抢救程序,对严重多发性损伤采取一边抗休克,一边及时手术治疗,对重危病人加强监护,是降低突发性事故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