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2874
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探讨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何 芳

    单位: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西桂林市 541002

    关键词:心律平;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

    华夏医学99051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急诊科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心律平为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之一。我院急诊科于1994年12月至1997年8月应用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2例(90例次),收到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90例次)均为急诊患者,其中男47例,女性25例,年龄17~70岁,平均46.5岁,其中确诊为冠心病8例,预激综合征者12例,高血压3例,肺心病2例,余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在心电监护下,仰卧位,用50%葡萄糖20ml加心律平70mg,其中44例(60例次),患者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完,而前5min内注射总量70%,另28例(30例次)患者以1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无效则30min后重复注射或用35mg注射,同时密切观察心电变化,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

    2 结果

    以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转为窦性心律为有效标志,90例次中,用药后,15min内转复者73例次,占81%,其中10min内注完者为56例次,30min内转复者11例,占12%,其中10min内注完者为4例次,60min内转复者3例,占3%;无效3例,占3%,改用其它方法后转复。心律平注射后头晕、恶心者3例,占3%,胸闷1例,占1%,血压下降1例,占1%,血压由15.3/10.3kPa降至10/6kPa,上述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于45min内消失。

    3 讨论
, 百拇医药
    3.1 心电监护 心律平是通过明显抑制房室结、房室快慢径路及希浦系的前向传导功能,延长房室结快径路及旁道的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从而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1],由于心律平的上述机制有引起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窦性停搏的可能。因此,整个转复过程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心率、心电变化,观察室上速的转复,及时发现心律、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方能迅速而正确的处理。一旦发现室上速转复为窦性心律即应停止静脉注射心律平,以防严重并发症出现。

    3.2 血压监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由于心率快,心搏出量较少,加之部分患者原有心脏疾患的基础,容易引起血压变化,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若患者出现头晕、全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应考虑为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本组病例中有1例用药后血压曾下降至10/6kPa,由于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立即停止静脉注射心律平并及时处理,而未发生更严重的变化。
, 百拇医药
    3.3 静脉注射的速度与疗效 心律平基于其前述的抑制作用而达到其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故静脉注射的速度非常重要,过快易造成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跳停搏,过慢,血中药物又达不到有效的浓度。对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疾患,年龄50岁以下者,一般10min内注射完70mg心律平,而前5min注射完药物总量的70%,本组用此速度注射者均在15min内转复,而年长体弱或有较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则用均匀速度15min内注完,但效果较前差,其中3例未转复者均为此注射速度,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除与用药的速度有关外,还与用药的剂量及心脏传导系统本身的功能等许多因素有关。

    3.4 心理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是引起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患者因此有紧张、焦虑、恐惧,甚至烦躁等表现,由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心脏窦房结及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从而加重心律失常,并对转复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转复难度,因此,医务人员应以诚恳、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做好思想工作,让患者了解此症的可治性,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治愈信心。
, http://www.100md.com
    总之,心律平以其复律作用快、转复率高、副作用小而作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常用药[2],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血压变化及主观反应非常重要,而根据患者情况,注意输注速度及剂量以及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伍子淋.心律平治疗DSVT的临床电生理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0,18(3):162

    2 陈考治.新编实用药物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25~226

    (收稿 1998-09-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