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8147
内镜下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残留缝线拆除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5期
     作者:张明亮 余其林 钟大志

    单位: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衡阳 421001)

    关键词:胃肠吻合术;手术后并发症;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湖南医学990518 本院1992年10月至1997年10月对有症状的胃十二指肠手术后病人行内镜检查时发现裸露残留缝线59例,占受检病人的3.1%。随即在内镜直视下行残留缝线拆除,术后病人症状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9例中,男48例,女11例,年龄26~68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3例,胃溃疡14例,胃癌7例,食管贲门癌4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例。胃大部切除术毕(Billroth)Ⅰ式6例,毕Ⅱ式51例(含根治术3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各1例。

    1.2 症状及出现时间 上腹痛59例,腹胀38例,反酸呕吐32例,呕血及黑便25例,剑突下灼热感12例,贫血18例。上述症状出现时间分别在术后1个月至1年以内。

    1.3 内镜下所见 吻合口炎59例,吻合口溃疡5例,残胃炎12例,空肠炎2例,吻合口狭窄和幽门梗阻各1例。治疗前残留缝线处有粘膜充血水肿59例,糜烂25例,出血15例,溃疡5例。治疗后残留缝线处有粘膜充血水肿9例,糜烂8例,溃疡愈合4例。

    1.4 残留缝线拆除手法及结果 全部病例均使用Olympus,GiF-XQ10,XQ20,XQ30型内镜及活检钳、胃内手术剪等。常规内镜检查准备。镜下窥见裸露之残留缝线,调整好视野,即嘱患者屏住呼吸,用活检钳轻轻牵拉线头,如顺利抽出即逐一分次钳出体外。若牵拉钳出不易,则先用胃内手术剪逐一剪断后钳出。本组残留缝线全部拆除56例,部分拆除2例,1例未拆除。本组均未发生粘膜撕裂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2 讨论

    2.1 残留缝线与临床症状 胃十二指肠术后病人出现上腹痛、反酸、呕吐、呕血、黑便,经对症治疗未能奏效时应考虑为残留缝线存在所致。手术缝合丝线可以因局部刺激、纤维化或切割炎性组织而出现上腹痛、呕血、黑便、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本组59例均可见吻合口充血、水肿、糜烂。5例形成溃疡,所见残留缝线多为黑色或被胆汁染成黄色、黄绿色,一般1~2条,最多4条,长约1~2 cm,最长达15 cm,可漂浮或横跨于吻合口,也可见数条残留缝线扭结在一起被粘液包裹形成赘生物,导致吻合口狭窄。在缝线处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上述症状和内镜下所见病变在残留缝线拆除后均明显改善。

    2.2 胃大部切除术与并发症 胃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较多,近、中期并发症多与手术中操作有关,远期并发症则与术式造成的解剖、生理和消化功能改变、代谢障碍有关。吻合口炎症或溃疡往往是一严重并发症,90%以上发生在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且常常发生于术后2年内。正如内镜直视下所见,裸露的残留缝线的局部刺激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组病例在拆除残留缝线后复查溃疡大部分愈合,症状明显改善,疗效肯定。残留缝线镜下拆除方法 简单易行,无并发症,只要手术操作轻柔,勿施强力牵拉,多能取得满意效果。同时提示选择易于吸收的缝线吻合胃粘膜或术后2年内常规行胃纤维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减少残胃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9971121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