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8168
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1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5期
     作者:肖佩玲 刘庭桢

    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长沙 410002)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药物疗法;副作用

    湖南医学990547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是内科急重症之一,本院1990年7月至1998年7月诊治药物性粒缺15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均为非抗肿瘤药物所致,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2~58岁。引起急性粒缺的药物有:甲基硫氧嘧啶3例,甲巯咪唑2例,氯丙嗪3例、氨基比林3例;丙基硫氧嘧啶、双氢克尿塞、磺胺药、苯巴比妥各1例。

    1.2 诊断标准 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之粒细胞缺乏症的国内诊断标准及国内疗效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3 临床表现 首诊全部发热;咽痛10例,(66.6%),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53.3%);颈或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9例(60%)。3例伴肺炎,2例伴尿路感染及腹膜炎。败血症3例。发病时间3~30 d,平均(14.6±3.4)d。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0.4~3.5)×109/L,平均(1.2±0.8)×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0.5)×109/L,平均(0.3±0.2)×109/L。红细胞及血小板均正常。

    1.4.2 骨髓穿刺 增生活跃10例,减低5例。粒细胞系统受抑7例、左移6例、大致正常2例;15例均可见部分粒细胞有肿胀、空泡变性及中毒颗粒。

    1.4.3 其它 血、痰培养15例,尿培养5例。其中血培养阳性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绿脓杆菌2例);痰培养阳性4例(克雷伯肺炎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尿培养阳性2例(大肠杆菌1例,绿脓杆菌1例)。
, 百拇医药
    1.5 治疗 ①无菌隔离或住100 ?层流室严格遵守无菌隔离原则。②粒巨集落刺激因子(GM-CSF,特尔立),皮下注射,每次75 μg,每日1~2,共3~5 d。③使用经验性抗生素,且根据药敏试验调整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使用头孢类联合氨基糖甙类,1例使用万古霉素。15例中有4例在联合使用抗生素一周病情不缓解情况下输注粒细胞,每日1次,连续4 d,病情好转。④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2.5 g,隔日1次,共3~5 d。

    2 结果

    本组患者12例治愈,治愈率80%;2例好转后自动出院,有效率93.3%;1例死亡,死因为绿脓杆菌败血症(合并肺炎、腹膜炎及尿路感染),因经济困难而未用GM-CSF和静脉免疫球蛋白及输注白细胞等治疗。

    3 讨论

    药物性粒缺为内科急重症,并不罕见,对可能引起粒缺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白细胞计数及粒细胞绝对值,在出现白细胞减少,尚未导致粒缺时,应及时停药,积极采取升白细胞的措施可能防止粒缺的发生。对发生药物性粒缺的病例,应立即隔离,严格无菌措施,预防感染,采用GM-CSF(或G-CSF)、静注免疫球蛋白、抗生素等有力的治疗措施,对缓解病情极为重要。粒细胞输注一般不在粒缺时为预防感染和为提高白细胞计数而使用。应严格掌握输注粒细胞的指征[2]。本文4例输注粒细胞指征为上述综合措施治疗5~7 d,病情未能缓解时使用,且连续用4 d取得疗效[3]
, http://www.100md.com
    本文部分病例用药后发病时间快,伴皮疹,骨髓粒系统出现核左移,有肿胀,空泡改变等,考虑与药物过敏有关;部分病例骨髓粒系统有再生障碍,考虑其与粒细胞增生抑制有关或既有过敏又有抑制因素的综合影响[4]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164~167

    2 虞积仁.粒细胞输注的再评价.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0):581

    3 Sehiffer CA.粒细胞输注—被忽视的治疗手段.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1,14(2):106

    4 邓家栋主编.临床血液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11~617

    (19990225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