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23021
创伤修复与生长因子
http://www.100md.com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王正国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关键词: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许多疾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创伤却有增无减,并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和“现代文明的孪生兄弟”。目前,全球每年发生创伤的人数约数千万,我国约百余万[1]。在这些受伤者中,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伤修复治疗。

    创伤修复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有人类起就有创伤,自有创伤起就有创伤后的组织修复;说它新颖,是因为分子生物学等高新技术,特别是生长因子的应用,使得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和更高的阶段[2、3]

    人体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自我保护的修复能力。发生创伤后,机体会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损伤组织通过再生或增生而得到修复。但是,这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常常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制约,甚至干扰。因此,弄清这些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对于促进组织修复至关重要。
, 百拇医药
    组织修复是一个连续的复杂过程,其基础是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的一系列活动。同时,还有趋化性物质和生长因子的参与。基质在组织修复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3]

    在组织修复研究中,当前最为活跃的热点就是各种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2~10]

    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增生是受生长因子调控的,其途径有二:一是减弱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效应;另一是直接抑制一些细胞的分裂增殖。通常,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发挥三种作用,即趋化作用、合成分泌作用和增殖分化作用[3、5]

    本期“生长因子的研究与应用”专栏中,较集中地介绍了几种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其主要内容可大致归纳如下。

    1.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生长因子有较明显的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不同生长因子,其作用特点和效应可能有所不同。如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主要对再上皮化作用明显,而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FGF)主要是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因此,对组织缺损较大而需肉芽充填的伤口或慢性溃疡,以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为宜,而以再上皮化为主的创面,则以应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为好。
, 百拇医药
    2.在糖尿病溃疡创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给予外源性TGF-β可刺激慢性难愈伤口的愈合,对大剂量放疗和化疗后的创面,TGF-β也显示有保护作用。此外,调节TGF家族成员的比例,如提高TGF-β3相对于TGF-β1/TGF-β2的水平,对瘢痕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

    3.bFGF可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犬的肠粘膜损伤,促进其修复,减少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bFGF对脊髓损伤早期继发性损害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可促进引导性骨再生,增强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

    4.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修复有良好作用,如雪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可预防臂丛神经根性撕脱所致运动神经元死亡;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等。
, 百拇医药
    5.采用半脱蛋白骨(载体)+牛骨形态发生蛋白(骨诱导因子),分别外加三种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bFGF、EGF,以观察其成骨能力,结果显示,外加TNF-α一组效果最佳。

    6.将新构建的分泌型人EGF cDNA转染到人体成纤维细胞后,再植于裸鼠创面上,创面上可测到人EGF,持续约1周,表明一次移植小量转基因细胞可在创伤修复早期持续向创面释放EGF。

    以上资料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中的有益作用,或是提供新的思路与应用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或试用。

    最后,在全面评价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时,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供同道们参考。

    1.人体组织损伤时,机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体内的许多生长因子会在机体统一调控下积极而有序地参与创伤修复过程。
, http://www.100md.com
    2.采取干预性措施,要尽量符合组织修复的生理规律,亦即为创伤修复提供最佳的生理愈合条件,如全身营养和局部血循环良好,伤口无出血、水肿、污物和失活组织碎片,清洁而无感染等。同时,力图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使各种生长因子得到正常的调控,从而发挥其最佳作用。那种认为生长因子万能的看法或是力图通过给予生长因子使组织超速修复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和不实际的。

    3.多数情况下,创伤修复不一定需要补给外源性生长因子,只有在体内调控仍不能满足修复需要的情况下(如某些难愈创面)才需针对性地使用某些生长因子。

    4.今后研究的重点,除开发新的、可临床应用的生长因子制剂外,更应研究机体对生长因子的调控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生理作用。

    作者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王正国.现代创伤研究的某些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5;11(5):262

    2 王正国.创伤后组织修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华创伤杂志,1995;11(3):131

    3 王正国主编.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

    4 柳 川.多肽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见:周廷冲主编.多肽生长因子——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2~52

    5 傅小兵,王德文主编.创伤修复基础.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27~163

    6 Mertin GR, Peacock EE.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wound healing. In Cohen IK, Diegelman RE, Lindblad WJ eds. Wound healing. Biochemical & Clinical Aspects, WB Saunders Company, 1992:1~4
, http://www.100md.com
    7 Finklestein SP, Caday CG, Klagsbrum M. The role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in wound healing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Janssen H, Rooman R, Robertson JIS eds. Wound healing. Wrightson, Biomedical Publishing Ltd.Petersfield,1991:41~48

    8 Herndon DN, Nguyen TT, Gilpin DA. Growth factors, local and systemic. Arch Surg, 1993;128:1 227

    9 Robson MC, Phillips LG, Thomason A, et al.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ressure ulcer. Lancet, 1992; 339:23

    10 Bennett NT, Schultz GS. Growth factors and wound healing:Part Ⅱ.Role in normal and chronic wound healing. Ann J Surg, 1993; 166:74

    (收稿:1999-05-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