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23689
静点硝酸甘油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范欣 陈洁 李成琴

    单位:黑龙江省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576 近年来,我们采用持续静点硝酸甘油(浓度1∶1或1∶2)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6例中,男11例,女5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3例,后壁心肌梗死2例,下壁心肌梗死6例。

    2 典型病例

    例1 患者女性,50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服扩冠药无缓解而入院。入院检查:T:36.4℃,P:90次/min,Bp:14.7/9.33Kpa。入院后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V1V2V3呈QS型,T波倒置,st段抬高≥2mv。急检心肌酶谱,呈不同程度增高。根据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诊断为前间壁心肌梗死。遵医嘱给予Ⅰ级护理,心脏监护、持续吸氧,给予5%葡萄糖溶液加硝酸甘油10mg持续给药,心电图ST段回到等电位线,GOT降至正常,病人心绞痛缓解。

    例2 患者:男性,40岁,病人入院前因情绪激动,突然感到胸闷、心前区疼痛,疼痛为紧缩样,持续10min,缓解后又反复发作,疼痛时间不等。入院后给予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诊断为广泛前壁的心肌梗死。给予5%葡萄糖溶液300ml加盐酸罂粟碱60mg静点,给药4d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改用5%葡萄糖溶液加硝酸甘油10mg维持静点,约36h后病人疼痛缓解,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均好转。

    3 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持久、严重缺血及循环功能不良引起的心肌缺血,部分心肌因持久的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心肌坏死。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痛。而硝酸甘油能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重新分布,在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既能降低LVEDP,又能扩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使血液易从心外膜区域向心内膜下缺血区域流动。硝酸甘油不但能消除心绞痛,亦能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心肌的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脏负荷。因此,硝酸甘油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疾病中。

    我们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硝酸甘油的药理特性,在不断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做好给药前的准备工作。

    3.1 测量用药前患者的血压、脉搏、并作记录,以便与给药后对照。

    3.2 描记全导联心电图。

    3.3 查心肌酶谱。

    3.4 向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说明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求得患者的配合。

    3.5 进行24h心脏遥测监护。

    3.6 给药后根据医嘱及患者的情况,调节静点滴数,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有无头胀、心悸等症状。随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当血压低于12.0~8.00Kpa时,请示医生后方可停药。若滴数过快,要及时纠正。观察心脏监护仪的心律及ST-T的改变,及时描记心电图。

    总之,在治疗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收稿日期:1999-12-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