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癌症》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28805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癌变一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癌症》 1999年第5期
     作者:戴睿武 田伏洲 杨锁军 胡建中

    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成都,610083)

    关键词:癌变;胆固醇性息肉;胆囊

    癌症990548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0-467X(1999)05-0613-01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癌变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病理检查证实诊断且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胆囊息肉”9年,反复右上腹疼痛3月,于1998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9年体检时B超发现“胆囊前壁距胆囊颈部2.6cm处有一强回声伴声尾,直径0.3cm×0.4cm”,诊断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因无症状,当时未予治疗。以后每年复查B超,该息肉有逐渐增大趋势。入院前3月出现反复右上腹疼痛,但无其它伴随症状。查体: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阴性。入院B超提示:“胆囊多发性胆固醇性息肉最大直径为1.5cm×1.3cm,位于胆囊前壁距胆囊颈2.6cm处,呈强回声伴声尾”。化验肝功能,CEA,AFP等均正常。诊断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并手术切除胆囊。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胆囊壁有数枚大小不等的带蒂息肉,息肉最大直径约为1.5cm,呈圆形。镜检:息肉上端为泡状细胞吞噬胆固醇结晶颗粒并相互堆积。息肉表面为规则排列的上皮细胞结构(图1);息肉下端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腺样结构,细胞不规则地排列成多层,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分裂像多见,是为癌变组织(见图2,图3)。胆囊壁呈慢性炎症改变。病理诊断: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癌变(腺癌Ⅰ~Ⅱ级)。

    图1 尚未发生癌变的胆固醇性息肉(HE×200)

    图2 息肉部分病理切片图象(HE×200)

    图3 息肉癌变局部病理切片图象(HE×200)

    讨论

    胆囊息肉的癌变率约为5.3%,而胆囊息肉中占50%的胆固醇性息肉,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师认为其不会癌变〔1〕。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原因是由于胆囊粘膜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固醇结晶后大量聚集且细胞死亡,形成沉淀性息肉,特点是多发性息肉样变。我们认为胆固醇性息肉癌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局部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致使胆固醇息肉下端的腺上皮细胞及吞噬胆固醇颗粒并且机化的巨噬细胞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增加而导致癌变,但这尚待进一步研究。因此,通过本例胆固醇性息肉癌变的发现及治疗,我们认为无论任何性质的胆囊息肉在下述情况时,应尽早手术治疗,防止息肉癌变:(1)B超检查息肉直径>8mm者;(2)1年内息肉直径增长3mm者;(3)1年内息肉数目突然增加者;(4)息肉基底部较宽者。另外,对于可疑癌变的胆囊息肉患者,在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提示下,应注意手术清扫胆囊三角淋巴结。胆囊息肉如有癌变,术后应定期随访和B超复查,从而使息肉早期癌变的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主编.现代腹部外科学〔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93.

    收稿日期:1999-01-21;修回日期:1999-03-0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