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病并发症 > 药物性肝病
编号:10229346
浅论中药药物性肝病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陈 静

    单位:江苏省中医医院(南京210029)

    关键词:

    湖北中医杂志990505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上较常见且易产生严重后果的疾病之一。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很多,且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多。如延误诊治病死率可达10%左右,但如诊治及时预后大多良好。

    中药一向被人们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然而随着中草药及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某些中药的毒副作用屡有发生,确实令人怵目惊心。近40多年的不完全统计,造成中毒的单味药达百余种,中毒人数达数万人之多[1],而能引起肝损害的中药也被不断发现,甚至造成死亡,这不得不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国内有关中药引起的肝损害报道,现总结如下:

    1 能引起肝损害的单味中药及中成药
, 百拇医药
    土三七、昆明山海棠、鱼胆、蜈蚣、黄药子、艾叶、金果榄、苦楝子及苦楝根皮、苍耳子、雷公藤、朱砂、四季青、贯众、丁香、合欢皮、天花粉、肉豆蔻、千里光、罂粟、常山、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雄黄、砒石、密佗僧、马桑、冬青叶,壮骨关节丸、复方青黛丸、藻酸双酯钠、腹蛇抗栓酶、雷公藤多甙、养血生发胶囊、火把花根片。

    2 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类型(见附表)

    3 引起中药药物性肝病的可能机理

    3.1 过量服用

    如朱氏报道有人用艾叶100g水煎内服,迅速出现中毒症状,终因严重黄疸、出血、肝功能衰竭而死亡[5]。高氏认为该药可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以导致中毒性肝炎[9]。李氏报道连续服用金果榄达500g以上时出现黄疸、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6]
, 百拇医药
    3.2 直接毒性作用 药 物

    肝损害类型

    土三七

    急性肝功能衰竭[3]

    昆明山海棠

    急性肝损害[3]

    鱼胆

    中毒性肝炎[2,11]

    密佗僧

    急性肝损害[3]

    蜈蚣
, 百拇医药
    急性肝损害[3]

    蟾蜍

    急性肝损害[3]

    黄药子

    急慢性肝损害[4]

    艾叶

    肝细胞脂肪变性[5]、中毒性肝炎[9]

    金果榄

    急性黄疸型肝炎[6]

    苦楝子及苦楝根皮

    重症肝炎[5]
, 百拇医药
    苍耳子

    中毒性肝炎[5,9]、肝功能衰竭[8]

    雷公藤

    肝浊肿、脂变及瘀胆,中毒性肝病,亚急性肝坏死[6]

    朱砂

    急慢性肝损害[9]

    四季青

    肝细胞脂肪变性、急性黄疸肝炎[5,12]

    壮骨关节丸

    药物性肝炎[15]
, http://www.100md.com
    复方青黛丸

    药物性肝炎[3]

    藻酸双酯钠

    急性肝损害[3]

    腹蛇抗栓酶

    肝内胆汁瘀积[3]

    养血生发胶囊

    急性肝损害[15]

    贯众、马桑、冬青叶、丁香、合欢皮、天花粉、肉豆蔻、千里光、罂粟、常山、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雄黄、砒石

    肝损害[5,9]
, 百拇医药
    某些中药所含的毒素或其代谢产物在肝脏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干扰细胞代谢,如黄药子为有毒中药,其成份中黄药子萜A、黄药子萜B、黄药子萜C以及鞣质等对肝脏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宋崇顺等通过毒性实验,已证实黄药子对肝肾组织有一定损害,且损害的程度与给药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对肝组织的损害在短时间内即可表现出来[4]。蒋氏报告了由黄药子引起的药物性肝炎17例,其中16例是服黄药子糖浆,1例为服含黄药子煎剂所致[16]。朱氏报道苦楝子及苦楝根皮主要毒性成分为苦楝素、苦楝萜酮内脂等。据动物实验,苦楝素剂量为10~40mg/kg时,有些动物在给药24小时后,谷丙转氨酸、谷草转氨酶均明显升高,病检见肝细胞索离散,肝细胞核消失或变性,肝窦极度狭窄等。这种毒性可随单次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毒性作用慢而持久,且有蓄积性[5]。高氏认为,苍耳子含有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能损害肝、肾等实质性器官[9]。雷公藤的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碱等5种生物碱[5],可引起亚急性肝坏死[10],中毒性肝病。朱砂为含汞硫化物,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在肝肾,可引起肝肾损害[5]。笔者近期诊治二例服火把花根片而致肝损害病人,都是由于皮肤病而服用火把花根片(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制药厂生产,批号为川卫药准字(1991)第008390号),每次0.54g,3次/d。于服药1周~1月出现黄疸、乏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无发热、皮疹、关节痛及嗜酸粒细胞增多,ALT110~518u/L,TBIL29~570umol/L。经停药及一般保肝,4周后病情迅速好转,考虑是该药对肝脏的直接毒性。
, 百拇医药
    3.3 过敏反应

    服用中药导致全身过敏反应,从而引起急性肝损害,如口服壮骨关节丸引起荨麻疹、血尿等过敏反应,同时有肝损害表现。静滴藻酸双酯钠可致过敏性休克、紫癜、肝功能损害[3]。是由于药物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肝细胞)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获抗原性损害肝细胞所致。

    4 中药药物性肝损害诊治原则

    综上所述,某些中药由于过量使用不当或直接毒性或过敏反应引起肝损害,病情轻重不等。临床医师在使用上述药物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不可滥用,并且严格控制剂量在安全范围。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肝功能情况以及时发现处理。建议:(1)尽量少用或不用上述对肝脏有直接毒性的中药;(2)严密观察过敏体质者的反应,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应立即停药;(3)服药期间,应随时观察有无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每隔15天检查一次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服,以免造成肝功能严重损害;(4)尽量避免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服药;(5)营养缺乏状态者,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6)服药期间避免大量饮酒,或酒后服药;(7)中年以上者对药物解毒能力下降,用药后更应严密观察肝功能变化;(8)已有肝脏病者,不用上述药物;(9)避免同时使用二种以上损害肝脏的中药配伍;(10)肝功能不良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白芍、赤芍(含苯甲酸,)因为二者增加肝脏解毒负担[14];(11)对已患者停药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配合休息、保肝治疗。
, 百拇医药
    近年来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报道较多,但有关毒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中药药理学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迎雪.中国中药杂志,1993,18(27):117

    [2] 陈光宇等.四川中医,1991,4:46

    [3] 古云霞等.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2

    [4] 唐迎雪.中国中药杂志,1995,20(7):437

    [5] 朱天忠.中医药信息,1989,6(1):12

    [6] 李珍.浙江中医杂志,1982,17(3):144
, http://www.100md.com
    [7] 王元汉,实用内科杂志,1981,1(1):53

    [8] 彭泉等.云南中医杂志,1989,10(1):33~36

    [9] 高汉森.中药毒性防治.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84

    [10] 司玛利.广东医学,1989,(2):85

    [11] 张馥南.江苏中医杂志,1986,7(12):13

    [12] 沈德铭.药学通报,1981,16(2):22

    [13] 资料汇编,1990,4(3):205~206

    [14] 甘肃省新医学研究所主编,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7

    [15] 中国中药杂志,1993,(3):124

    [16] 蒋兆芬.中医杂志,1981,(2):37

    (收稿日期:1998-10-14),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病并发症 > 药物性肝病